:::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禪宗語錄反映的情態體系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郭維茹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o, Wei-ju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4
頁次:頁223-247
主題關鍵詞:禪宗語錄祖堂集景德傳燈錄情態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34
就敘述功能而言,語言系統必須能夠提供事件外在的時空定位。時制(tense)是時制語言定位事件座落的手段,情態(modal)為與之相當的體系,沒有時制的情態語言用之指涉事物的範疇。早期禪宗語錄《祖堂集》和《景德傳燈錄》有大批“來”、“去”出現在句尾位置,它們擺脫實際的趨向運動義,虛化為指涉情態的語法手段。先前學者們各別討論“來”、“去”的語法意義,大致認為“來”表示事件已經發生,而“去”的解釋卻有許多分歧。本文以相同的檢視條件來觀察“來”、“去”在句中的表現,判斷“來”為實然的情態標記,“去”為非實態的情態標記。如此對稱的情態系統,其形成和“來”、“去”以說話者位置為移動參考的實義有關。
期刊論文
1.陳澤平(1992)。試論完成貌助詞「去」。中國語文,1992(2),14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崇興(1990)。《祖堂集》中的助詞「去」。中國語文,1990(1),7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呂叔湘(1984)。釋《景德傳燈錄》在、著二助詞。北京。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泰源(1986)。「了」字完成式的語意演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元任(1994)。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廣順(1995)。近代漢語助詞。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力(1987)。中國語法理論(上冊)。中國語法理論(上冊)。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叔湘、李臨定(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太田辰夫、江藍生、白維國(1991)。漢語史通考。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玉柱(1996)。現代漢語語法論集。現代漢語語法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72)。祖堂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4)。景德傳燈錄,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廣。解析藏緬語的時制╱動貌體系-以羌語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梅祖麟(1994)。唐代、宋代共同語的語法和現代方言的語法。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第二輯):歷史語言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