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的女性人物批評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李梁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Liang-shwu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5
頁次:頁179-207
主題關鍵詞:金瓶梅評點金性批評崇禎本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43
晚明崇禎年間刊刻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簡稱崇禎本),是現存最早對《金瓶梅》進行全面評論的評點本,本文擬透過崇禎本批語(簡稱崇批)對具體人物的批評,歸納其閱讀、看待文本女性形象的方式,論文的一、二部分探討崇批對貞淫、善惡等人性內容的評價,三從女性心理及處境探討崇批對女性命運的觀照,四是從女性的心靈才智、情態的鑑賞,探討崇批的美感取向。經由本文的討論得知,崇批對女性的關照角度是多元的,既不排除傳統小說教化的原則,對人性的內容以道德的針貶、揭示人性向善的美德,更以同情理解的眼光,觀照女性的命運,以美感賞悅的角度,欣賞女性的心靈、形體之美,展現多種閱讀、批評的空間,在《金瓶梅》的批評史上饒具意義。
期刊論文
1.郭玉雯(19990600)。「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藝術筆法。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50,1-3+5-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勇強(1996)。金瓶梅本文與接受分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正明(1998)。波蘭的薩福─辛波絲卡的愛之詩琴。當代,12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齊魯青(1994)。明代金瓶梅批評論。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蘭陵笑笑生、齊煙、汝梅(1990)。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中道(1976)。珂雪齋近集。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e Beauvoir, Simone(1992)。第二性(第二卷)。第二性(第二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再復、林崗(1996)。傳統與中國人。傳統與中國人。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語堂(1978)。《吾國吾民》。台北:德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榮(1998)。理性與價值:智慧的歷程。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元信、何錫蓉(199509)。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臺北:旺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伯海(1997)。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漁(1985)。閒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潮(1991)。幽夢影。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國星(1998)。性‧人物‧審美─金瓶梅談片。名家解讀金瓶梅。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夏志清(1988)。中國古代短篇小說中的社會和個人。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Adler, Alfred(2000)。理解人性。理解人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樂蘅軍(1977)。從水滸潘金蓮故事到金瓶梅風格的變易。古典小說散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馮夢龍(2000)。挂枝兒,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