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地與真實--臺灣工業遺址與技術文化保存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王玉豐
出版日期:2002
卷期:6:2
頁次:頁58-65
主題關鍵詞:道地性真實性工業遺址技術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
  • 點閱點閱:8
     從數年前,華山酒廠激起臺灣工業遺址保存議題的熱潮以來,工廠建築朝向工業遺址過渡的路途即曲折不斷。一方面由於臺灣過去二十餘年所累積的古蹟保護觀念,一下子還無法適應與折衝建築藝術的保護與建築內部機能的保存之間的複雜與矛盾;另一方面,臺灣過去三十年來的經濟快速發展,使得產業型態與社會意識在近年有了巨大的結構變化,某些產業的萎縮或外移,不僅留下了許多空置的廠房、轉業或退職的勞工,而這些產業殘骸與社區的集體記憶反倒形成了某種特殊的繫屬關係,正渴望一種有別於以往古蹟藝術保存的特殊保存型式與觀念,來在型式美學的格局之外,來將這種情緒加以妥善的抒發。 「道地(authenticity)」與「真實(reality)」是意義再現上非常不同的概念,本文旨在論證以「道地性」來保存工業遺址,除較以「真實性」更能有助於呼應前述工業遺址的獨特的內部機能,並關照臺灣工業文化資產的內涵外,它也能化解工業遺址的「過去」與「當下」時空的變異,以積極互動的方式拓展工業文資的意義。本文也將具體舉證臺灣不同於科技先進國,她有著自己的科技發展脈絡與技術文化,藉由「道地性」的追求,將有助於形成更適合臺灣的文資檢選標準與保存範疇,而不受西方既有文資保存的框架所定義與侷限。
期刊論文
1.王玉豐(1995)。Nara conference on authenticity。World Heritage Newsletter,8。  new window
2.夏鑄九(19981200)。臺灣的古蹟保存:一個批判性回顧。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9,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玉豐(1999)。朝向技術遺址蒐藏的理論建構--以臺泥高雄廠址作為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蒐藏新指向的探討。科技博物,3(5),7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崇熙(2000)。邊界與游移--文化資產保存體系與人才培育的再思考。九二一震災週年紀念--文化資產的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雲林科技大學 (會議日期: 200012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玉豐(1994)。Authenticity in the context of Japanese wooden architecture World Heritage Newsletter。Paris:WHC。  new window
2.呂紹理(1998)。水鑼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71210)。華山特區事件啓發了林澄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81127)。陳大川造紙半生出書說究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10314)。荒廢近十三載,廠房多傾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玉豐(20000529)。以技術遺址理念保存台灣技術圖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公共電視台(20011127)。《城市的遠見》--魯爾工業區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