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價值理想的失落與高等教育的德育危機
書刊名:亞洲研究
作者:葉富貴
出版日期:2002
卷期:42
頁次:頁75-90
主題關鍵詞:高等教育德育教育教育改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19990628)。國家計委、教育部關於制止向普通高校畢業生亂收費的通知。教育部政報,199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91029)。堅決制止「小金庫」有關意見的通知。教育部政報,19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10205)。教育部關於重申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學歷文憑、學位證書管理的通知。教育部政報,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大中(2001)。為開創二十一世紀清華大學人才培養和教育工作新局面而努力。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80610)。中宣部、教育部關於印發〈關於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教育部政報,1998(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90811)。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公共課)教材建設及管理問題的通知。教育部政報,199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00406)。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政報,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00703)。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 〈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育部政報,200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兆英(1990)。把建設優良學風落實到班級。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剛(1997)。學風建設的回顧與思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拙作(1997)。現代新儒家的思想特質。清華大學學報,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明(2000)。當前高校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創新。高等教育研究,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汪丁丁(2001)。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哲學與教育經濟學。高等教育研究,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倬(2001)。建立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高校德育系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iller, G. E.(1988)。The mean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emergence of a curriculum paradigm。New York, 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new window
2.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1993)。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文獻選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伯特•梅遜、陸有詮(1984)。西方當代教育理論。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ersh, Richard H.(1980)。Models of Moral Eduation : An Appraisal。London:Longman。  new window
5.菲力浦•孔布斯、趙寶恆(1990)。世界教育危機。北京:人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萬俊人(1998)。比較與透析--中西倫理學的現代視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孫周興(20000329)。實踐哲學的悲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周興(20000405)。悲哀復悲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01225)。高校學生畢業論文「抄襲」風氣抬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10112)。戀愛、打工、拼湊論文,研究生究竟在研究甚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10116)。廣東省教育龐調查廣州體院涉嫌亂發文憑事件,http://edu.sina.com.cn 200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61029)。道德重建與制度安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美國高質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組(1986)。投身教育:發揮美國高等教育的潛力。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