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戒嚴時期威權形塑之初探--以花燈民俗藝術為例
書刊名:藝術教育研究
作者:陳箐繡 引用關係邱莉惠吳美靜
作者(外文):Chen, Jin-shiowChio, Li-hweiWu, Mei-chi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4
頁次:頁59-82
主題關鍵詞:新殖民主義文化霸權外來政權意識型態文化機制Neo-colonialismCultural hegemonyReign of outsidersIdeologyCul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91
     當後現代文化論述深度探釋文化形式、經驗及權力階級位置之間是否有絕對相對應的關係時,本文也試圖從台灣戒嚴時期的花燈藝術與元宵燈賽的微觀研究中,透視戰後台灣社會威權形塑的實踐模式與內在邏輯,並重新思辯中國化的文化建構與意識型態基礎下所潛藏的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和新殖民主義。藉由整理分析傳統花燈手工藝師傅和一位花燈參賽者的訪談資料,以及報導花燈習俗相關活動之舊報紙資料,本研究發現台灣戒嚴時期民間文化習俗的一角,竟然蘊含著複雜的社會形構和權力分配的機制操控。而這種意識型態機制的操縱模式,具有以下四項特色:一、民間藝人的政治性狡黠之呼應,二、選擇性的文化收編,三、文化機制的脈絡滲透與操控,四、共識的催化。這也說明為什麼執政階級可以充分掌握權力重心和文化生產體系,成功地轉化「反客為主」式中國化的合理性和認同,充分實踐政治與文化霸權的事實,使台灣社會循著執政黨的政治意識型態的方向前進,我們可以結論地說國民黨政府正如「有親屬關係的外來政權」。
      Cultural practices, experiences, and power are becoming a focu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discourses. This study is aimed at re-examining the underlying modes and inner logics of the hegemonic practices in the period of Martial Law in Taiwan by exploring data about the lantern festival and related customs. Applying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this study found four characteristics underlying the hegemonic practices and social domination at the time: (1) manipulation of craftsmen’s livelihood (2) selective incorporation of Taiwanese cultural heritage, (3) homogenizing th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institutions, and (4) saturation of constructed consensus in the society. These findings partially explain why the KMT government could sustain its powe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systems. The tactic indicates that the KMT government is no more than “a reign of outsiders disguised by its cultural kinship”.
期刊論文
1.龔鵬程(1992)。區域特性與文學傳統。聯合文學,8(12),158-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龍廷(19981100)。布袋戲與政治--五○年代的反共抗俄劇。臺灣史料研究,12,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定元(1957)。臺灣戲之我見。地方戲劇,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毛定元(1957)。臺灣戲之我見。地方戲劇,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邱坤良(1996)。戰後臺灣劇場的興衰起落(1945-1949)。臺灣近百年史研討會,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主辦) 。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英哲(1996)。戰後初期臺灣的文化重編(1945-1947)--臺灣人「奴化」了嗎?。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330-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聰榮(1992)。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迪克•赫布迪齊、張儒林(1997)。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義。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rx, K.、Engels, F.(1970)。The German Ideology。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  new window
3.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介禎(1999)。在西方的陰影下:與愛得華.薩依德的訪談。藝術論述:後現代藝術與文化的對話。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明澤(1997)。從共識型態到工具性控制。文化與社會:當代辯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麗玲(1994)。「意識型態」的再發現:媒體研究中被壓抑者的重返。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翁仕杰、黃世明、蕭新煌(1995)。百年來臺灣社會力的浮沈與轉型。百年來的臺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新煌、黃世明、翁仕杰(1995)。百年來臺灣社會力的浮沈與轉型。百年來的臺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4)。「意識型態」的再發現:媒體研究中被壓抑者的重返。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arcuse, Herbert(1997)。從共識型態到工具性控制。文化與社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9)。在西方的陰影下:與愛德華.薩依德的訪談。藝術論述:後現代藝術與文化的對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64)。元宵前後談馬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5)。自由世界明燈,因設計新穎,並富反共抗俄意義,博得觀眾一致的佳評,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慕嵩(1966)。田單火牛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8)。上元燈,五座寺廟、燈世如晝人如潮;春節聯歡、龍飛獅舞鬧元宵,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8)。九成歡聲上元夜,萬家燈火起笙歌,民間遊藝、鑼鼓喧天、軍民聯觀、龍騰獅翻、人潮洶湧、氣象萬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9)。工展會元宵節舉辦,花燈欣賞大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9)。全國軍民歡欣鼓舞,熱烈展開祝壽活動,各界組團今齋往總統府致敬,舉行酒會晚會呈獻巨型蛋糕,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9)。恭逢總統八秩晉三華誕,全國各界熱烈展開慶祝,舉行盛大集會,組團掬誠致敬效忠,各地普設壽堂,省市分獻施政成果,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9)。國軍今獻成果,恭祝總統萬壽,國防部等昨開暖壽晚會,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69)。處處壽堂處處晚會,省市民眾同來拜壽,提燈遊行,焰火舞龍添景,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9)。嶽雲現彩、海宇呈歡,恭祝總統八三華誕,恪遵訓示知恥求行全面革新,充實準備厚積力量加速復國,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0)。響應復興中華文化,發揚我國固有文化,提倡民間正當娛樂及手工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70)。中縣媽祖祭典日,將舉辦社教活動,利用農民休閒改善拜拜,今年不放焰火花燈,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70)。豐原人士籌備,擴大媽祖祭典,有關單位密切注意,勸導物作過分浪費,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央社(1970)。仁者無敵、四海歸心,蔣總統八四華誕,全國軍民熱烈展開祝壽活動,總統府將湧現人潮簽名祝嘏,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70)。恭逢總統蔣公八秩晉四華誕,四海歸心萬民同慶,共祝元首嵩壽遐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70)。德配天地、光齊日月,總統八秩晉四華誕,舉國歡騰共申嵩祝,敬獻革新成果作壽禮,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71)。以中國民間故事及富有民族精神思想為主,並附有幽默、諷刺等創作作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71)。元宵即景。軍民聯歡、舞龍舞獅,花燈比賽,爭奇鬥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長華(1974)。元宵佳節話花燈,民俗藝術莫荒廢,三位畫家追憶往年詩情畫意,花燈樸拙可愛不宜過份寫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96)。他首次對外參展是在民國五十三年元宵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筱峰(1995)。一百年來臺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瓊瑞(1996)。「臺灣人形象」的_我形塑--百年來臺灣美術家眼中的臺灣人。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瓊瑞(1997)。「臺灣人形象」的自我形塑--百年來臺灣美術家眼中的臺灣人。島嶼色彩:臺灣美術史論。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