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布袋戲發展史
作者:陳龍廷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前衛
集叢:臺灣文史叢書;153
ISBN:9578015194
主題關鍵詞:掌中戲臺灣歷史
學門:藝術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0) 博士論文(2)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9
期刊論文
1.王一剛(1975)。貓婆鬍鬚全拼命。臺灣風物,25(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蒙仁(1983)。苦海女神龍捲土重來。掃描線雜誌,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古蒙仁(1983)。黃俊雄布袋戲演出新天地。時報周刊,258,36-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武昌(1984)。與邱坤良教授談民俗戲曲與民俗活動。民俗曲藝,32,4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武昌(1983)。小西園許王的掌上乾坤。民俗曲藝,26,155-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武昌(1986)。傳統走向現代的布袋裁。社教雙月刊,11,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武昌(1993)。臺閩偶戲藝術的衍變關係。表演藝術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逸生(1980)。談鬍鬍全。民俗曲藝,2,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逸生(1975)。一代藝人一鬍鬚全。臺北文獻(直),33,10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槐(1942)。臺北附近俚讀。民俗臺灣,2(8),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俞允平(1971)。幕後奇人黃俊雄和他的掌中世界。電視週刊,465,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丙丁(1954)。臺南地方劇。臺南文化季刊,4(1),2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丙丁(1954)。臺南地方劇。臺南文化季刊,4(3),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丙丁(1954)。臺南地方劇。臺南文化,5(1),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世慶(1964)。臺灣地方偶人類戲劇。臺灣文獻,15,143-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龍廷(1999)。五十年來的臺灣布袋戲。歷史月刊,139,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龍廷(2003)。布袋戲研究方法論。民俗曲藝,142,14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龍廷(2003)。走尋臺灣鄉野的聲音:布袋戲配音師盧守重。傳統藝術,31,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龍廷(2004)。臺灣布袋獻的語言表演研究。臺灣文學評論,4(4),12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龍廷(2004)。戰後臺灣的戲園布袋戲:布袋戲班、劇場技術與歌手制度。文化視窗,64,9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龍廷(2006)。臺灣布袋獻的白話意識及語言融合。臺灣風物,56(2),4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龍廷(2006)。臺灣布袋戲的口頭表演美學。海翁台語文學,53,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順仁(1985)。傳統與創新:布袋戲演師們的浮生偶談。雄獅美術,17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龍廷(1992)。法國「小宛然」布袋戲團之特質初探與啓示。臺灣風物,42(2),1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逸生(19730900)。談談布袋戲。臺北文獻,25,8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龍廷(20060900)。布袋戲的臺灣化歷程。臺灣文獻,57(3),245-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龍廷(19971200)。臺灣化的布袋戲文化。臺灣風物,47(4),37-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龍廷(19991200)。布袋戲人物的政治詮釋--從史豔文到素還真。臺灣風物,49(4),171-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龍廷(20000300)。臺灣布袋戲的文化生態探討--與民間社團曲館、武館的關係。臺南文化,48,4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董芳苑(19820100)。臺灣民間宗教技藝--宋江陣。中國論壇,13(8),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龍廷(19990600)。李天祿布袋戲的時代意義。臺灣風物,49(2),141-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江武昌(19850600)。五洲元祖:黃海岱。民俗曲藝,35,90-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龍廷(20030900)。布袋戲臺灣化歷程的見證者--五洲元祖黃海岱。臺灣風物,53(3),10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龍廷(19950900)。布袋戲界老先覺--麻豆錦華閣胡金柱。臺灣風物,45(3),25-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竺強(1966)。葉明龍先生與新型木偶戲。電視週刊,190,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清風(1996)。臺灣布袋戲需要本土化。臺灣文藝,157,145-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龍廷(19940400)。布袋戲名演師「隆興閣」廖來興。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40,5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順仁(19850700)。談關廟玉泉閣:敬悼一代宗師黃添泉。民俗曲藝,36,62-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龍廷(1991)。史豔文重現江湖:臺北青年公園演出記。民俗曲藝,74,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龍廷(19901000)。電視布袋戲演出年表。民俗曲藝,67/68,8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龍廷(19940600)。臺北地區布袋戲商業劇場--草創期 (1954~1960)。臺灣風物,44(2),210-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龍廷(19950600)。從臺灣文化生態角度來研究臺北地區布袋戲商業劇場(一九六一至一九七一)。臺灣文獻,46(2),14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龍廷(19971200)。六○年代末臺灣布袋戲革命的另類觀察--同時代的外國人對黃俊雄木偶表演的論述。臺灣史料研究,10,132-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龍廷(19981100)。布袋戲與政治--五○年代的反共抗俄劇。臺灣史料研究,12,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嵩山(19840300)。臺灣民間戲曲研究總論:一個人類學的初步研究。民俗曲藝,28,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武昌(19850900)。轟動武林 驚動萬教:五洲園黃俊雄先生。民俗曲藝,37,128-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江武昌(19901000)。臺灣布袋戲藝人名錄。民俗曲藝,67/68,127-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江武昌(19901000)。臺灣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88-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順仁(19850900)。布袋戲界的常青樹:第二代「玉泉閣」黃秋藤。民俗曲藝,37,94-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江武昌(19910500)。光復後臺灣布袋戲的發展。民俗曲藝,71,52-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龍廷(19901000)。電視布袋戲的發展與變遷。民俗曲藝,67/68,68-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雍銘(1953)。閒談掌中班。雲林文獻,2(2),99-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江武昌(1999)。虎尾五洲團掌中劇團之流播與變遷。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雲林縣立文化中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龍廷(2004)。臺灣人集體記憶的召:三〇年代《臺灣新民報》的歌謠採集。臺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國家臺灣文學館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龍廷(2004)。戰後臺灣戲園布袋戲:戲班、劇場技術與歌手制度。2004年雲林國際偶戲節學術研討會。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局。90-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謝德錫(1997)。臺灣布袋獻女演師的研究與調查。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德錫(1998)。臺灣閣派布袋戲的承傳與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龍廷(2006)。臺灣布袋戲的口頭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惠登(1979)。古典布袋戲演出形式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明德(2004)。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為考察對象(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龍廷(1991)。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研究(民國五十九--六十三年)(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雅玫(2000)。台灣布袋戲之後場音樂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雅惠(2000)。潮調布袋戲《金簪記》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lthusser, Louis(1996)。Lire le Capital。Paris:P.U.F。  new window
2.Douglas , Barclay(1990)。Qi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of Amoy with Supplements。London:TrQbner & Co。  new window
3.Steward, Julian H.(1989)。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  new window
4.張恭啓。文化變遷的理論。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aine, H. Adolphe(1991)。Philosophie de 1'art。Paris:Hachette。  new window
6.傅雷。藝術哲學。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俐俐、李道英、岳寶泉(1993)。聖朝鼎盛萬年清。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逸生(1967)。漫談本省舊戲。臺灣風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恠我氏、王月美、林美容(1996)。百年見聞肚皮集。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鋒雄(1999)。布袋戲「新興閣鍾任壁」技藝保存計畫報告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青木正兒、王吉盧(1982)。中國近世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一葦(1966)。詩學箋柱。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菊人(1979)。獻考大全。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道聰(1994)。三郊與五條港。鄉城生活雜誌。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得時(1943)。新莊街歷史上文化。民俗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鈐木清一郎(1995)。臺灣舊慣冠婚葬祭七年中行事。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臺灣支那演劇上臺灣演劇調查。臺灣總督府文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寶村(2000)。臺北市發展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夢林(1963)。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美容(1997)。彰化縣曲館與武館(下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沈平山(198610)。布袋戲。臺北:沈平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1996)。臺灣開發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保堯、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中心、教育部(1995)。布袋戲--李天祿藝師口述劇本集。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其南(198703)。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遠流: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天祿、曾郁雯(1991)。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小川尚義(1931)。臺日大辭典。臺北:臺灣總督府:眾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姚一葦(1992)。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禎和(1977)。電視.電視。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庚、郭漢城(1985)。中國戲曲通史。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長橋(19761128)。布袋戲漸趨沒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老沙(19580403)。木偶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俐俐(19690417)。掌中戲的新里程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世聰(19651006)。掌中戲的沿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世榮(19680613)。臺灣的布袋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秋悴(19681122)。木偶戲革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劍(19711223)。布袋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勁節(19630721)。大木偶歌舞特藝團的成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郎玉衡(19630304)。改良後的木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升(19580405)。也談木偶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廋碧(19580403)。木偶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長華(19700510)。從電視布袋戲荒誕的劇情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龍廷(19980103)。看布袋戲學臺語:系列一臺灣文學e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龍廷(19980117)。看布袋戲學臺語:系列二活跳跳水嘴噹的母語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龍廷(19980117)。看布袋戲學臺語:系列三虎尾詩詞上界薪,民眾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嘉樹(19530412)。深入農村最廣的臺灣布袋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頌恩(2004)。文化創意產業在臺灣,http://case.cca.gov.tw/ntcri/discuss/discuss-in.asp ? dis_masno=20040806002。  new window
18.戴獨行(19710825)。布袋戲捧紅了歌星西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琪(1980)。香港電影的武打發展。香港功夫電影研究。香港:香港市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昊(1980)。重提嶺南少林舊事。香港功夫電影研究。香港:香港市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錘寬(2005)。論臺灣偶戲音樂中的tio~tiau。臺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龍廷(2005)。文化產業與創意結合的一種典範:解讀早期的霹靂布袋戲。臺灣布袋戲與傳統文化創意產業。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龍廷(2005)。戲園、掌中班與老唱片:南投布袋戲的生。南投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淵裂(1986)。清代臺灣的移墾社會。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