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蔓草情絲--「詩經」國風中的蔓草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高以璇
作者(外文):Kao, I-hsuan
出版日期:2003
卷期:24
頁次:頁99-112
主題關鍵詞:詩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208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產生的年代,大約在西周初期(西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期(西元前六世紀)五百餘年間。《詩經》原為民間詩歌,表現「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共收入詩歌三○五篇。可配樂歌唱,按照不同樂曲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即國風,為周朝各諸侯國和地方的樂曲,包括十五國風,有詩一百六十篇;以簡樸的語言描寫事物,體現樸素的生活,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為創作方法。   本文以《詩經》國風中的賦、比、興,草木意象,蔓草意象等角度,闡述《詩經》作者們從多方面表現那個時代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反映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與性格特徵。那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的詩句;富於形象性而準確、優美的語言;以及恰當地運用雙聲、疊韻、疊字疊句而增加的藝術魅力,使《詩經》以其清醒的現實性,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早期詩歌,開闢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為主的發展方向。
期刊論文
1.江碧珠(20010700)。《詩經》蔓草類植物之隱喻與轉喻模式析論。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2,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靜俐(1998)。《詩經》草木意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42,153-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轍。詩集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大杰(1988)。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振甫(2002)。詩經譯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Jacobson, Ralph(2002)。The United Kingdom: the course of photography。The United Kingdom: the course of photography。長春。  new window
其他
1.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春秋公羊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元)吳澄。校定詩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