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銀行經營績效、關係人往來與逾期放款
書刊名:臺灣銀行季刊
作者:陳家彬 引用關係陳文貞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4:2
頁次:頁21-46
主題關鍵詞:銀行關係人往來經營績效逾期放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2
  • 點閱點閱:6
近年來國內金融機構發生許多的違法案件,探究其主因多來自於不當的放款,尤其是對於關係人的往來更為嚴重,造成社會經濟的混亂與恐慌。自民國八十一年新銀行成立以來,銀行彼此間競爭更為劇烈,不良的授信品質與美化的財務報表,誤導社會大眾,終造成存款戶的信心動搖與存款流失,銀行營運困難而獲利下降。本研究彙集全國35家之上市櫃銀行財務報表等資料,透過統計分析,探討?行與關係人往來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另再比較分析新舊銀行之間其關係人往來對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之差異。因放款品質一直是評估銀行績效的重要指標,最後我們再探討關係人往來變數中何者顯著影響銀行之逾放比。主要實證結果指出當銀行對關係人放款比重愈高,銀行的獲利能力與經營效能愈差,且其逾放八愈高;而關係人存款比重較高的銀行財有較低的逾放比。另外,新舊銀行的比較結果顯示新銀行之經營績效比舊銀行好,舊銀行之關係人放款比重較高,而新銀行之關係人存款比重較高,但舊銀行對關係人之存放款利率減碼較少。因此,本研究實證發現銀行與關係往來之情形確實對銀行績效及資產品質有顯著影響,並希望藉此喚醒政府及以社會大眾重視此一問題。
期刊論文
1.楊德庸(19980900)。「銀行法」關係人交易限制之比較與檢討。基層金融,37,6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陽僖(19980100)。金融業不良授信之探討。立法院院聞,26(1)=297,3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ohn, K.、John, T. A.、Saunders, A.(1994)。Universal Banking and Firm Risk-taking。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8,307-323。  new window
4.沈嘉信(19990900)。五十大集團爭霸--「集團分殖」強化母集團。天下雜誌,220,204-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Elsas, Ralf、Krahnen, Jan P.(1998)。Is Relationship Lending Special? Evidence from Credit-File Data in Germany。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2,1283-1316。  new window
6.Blackwell, David W.、Winters, Drew B.(1997)。Bank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 effect of monitoring on loan pricing。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2),275-289。  new window
7.林素蘭、邱民芳(19951200)。現行法規有關金融機構負責人法律責任之探討--兼論利害關係人交易之法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9(2),37-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erger, Allen N.、Udell, Gregory F.(1995)。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ournal of Business,68(3),351-381。  new window
9.陳錦村(19980100)。競爭、往來關係與銀行授信行為之研究。中國財務學刊,5(3),6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家彬(19981000)。臺灣地區銀行存款利率決定因素之探討。管理評論,17(3),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賢哲、卓翠月(19970300)。金融預警系統之應用--以臺灣信用合作社為例。臺灣銀行季刊,48(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文靜(1999)。一百五十大金融業。商業周刊,603,76-80+118-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建民(19990600)。臺灣金融危機的成因、後果及政府因應對策之研究。臺北銀行月刊,29(6)=344,21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奕伶(2000)。隱藏不良債權,銀行一手遮天。商業周刊,76-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奕伶、任美珍(1999)。哪家銀行服務最好?。商業周刊,630,5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勇徵(19990900)。新銀及民營銀行績效逐年提升,企銀及公營行庫面臨強大挑戰--本國銀行績效及競爭力評等。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19,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鍵人、林亞偉(1998)。廣三集團的興衰史。商業周刊,5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寶璐(2000)。中興銀行沉淪記。商業周刊,8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恵娟(1999)。一百大企業集團調查。商業周刊,605,84-88+98-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嘉興、張嘉麟(19990900)。臺灣地區銀行開放前後獲利力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50(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淑娟、陳雅慧(1999)。一百大金融業。天下雜誌,270-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維義(19971200)。從擠兌事件談金融風險管理。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1(2),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古永嘉(19950900)。臺灣公民營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型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3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家彬、賴怡洵(20000900)。臺灣地區銀行放款訂價:理論與新舊銀行之實證比較。管理學報,17(3),415-4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行一、陳錦村、陳坤宏(19960700)。家族企業、聯屬持股與公司價值之研究。中國財務學刊,4(1),11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家彬、賴怡洵(199812)。相互監控、往來關係與臺灣地區銀行授信行為之研究。第七屆證券暨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1998)。金融機構業務概況年報。臺北: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展售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財政部金融局八十七年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永煜(1998)。我國金融業經營績效決定因素及評鑑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萬清(1998)。往來關係、監督結構與授信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從德(1995)。臺灣銀行業所有權及其市場結構、行為模式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一平(1989)。台灣問題銀行的測定--離位者分析之應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哲毅(1992)。臺灣地區本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ishkin, Frederic S.、顏錫銘、闕河士(1996)。金融市場管理。華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1985)。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六號「關係人交易之揭露」。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經濟新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經濟新報資料庫資料說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中華(1998)。銀行法規範與銀行利害關係人融資交易個案:兼論第32、33條適宜性。服務管理個案--金融保險服務業。智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