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抗戰時期中國駐印軍的教育訓練(1943-1945)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楊晨光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1
頁次:頁209-227
主題關鍵詞:抗戰時期中國陸軍教育訓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抗戰後期為打通滇緬援華地面路線,中美英盟國計劃合攻緬甸日軍,為進行此一攻擊緬甸日軍的作戰,民國32年 (1943年) 中華民國駐印軍成立,由英美盟軍提供後勤補給及教育訓練,實是我國軍陸軍部隊接受美式教育訓練的濫觴。 由於駐印軍使用美式武器裝備,本就該接受美式教育訓練,所以雖有部份國軍軍官的反對,美式教育訓練在駐印軍普遍的展開,嗣後軍委會為日後國軍陸軍標準教育訓練所需,以駐印軍所受美式教育訓練為基礎,要求國內各部隊團長以下各級軍宮輪流赴印受教,則駐印軍教育訓練對國軍陸軍各級部隊也都有所影響。所以要對國軍陸軍部隊教育訓練由德式轉為美式的變化有所瞭解,對駐印軍所受美式教育訓練底蘊如何,實有研究之必要。 本文無意探討國軍陸軍參謀高司單位,如何由德式參謀作業轉為美式參謀作業的演變,而只探討野戰部隊駐印軍所受美式教育訓練之狀況,探討之內容將分步、砲、裝、工等主要的各兵科所受教育訓練的內涵做一綜述。 依目前所蒐集資料看來,美式教育訓練在步、砲、裝、工各兵科教育訓練上,對國軍陸軍的作戰有巨大的啟發效用。長期接受德式教育訓練的國軍,在另一種用兵思想的刺激下,雖然並不能立即脫胎換骨,但去除後勤補給的因素後,其作戰能力仍有長足進步。 直接由美軍教育訓練的部隊,尚未全面徹底的美式化,表現在緬北和滇西戰場上,雖不能盡如美軍教官所望;但國軍陸軍部隊向日軍陣地進攻,仍能誓死達成各樣的戰術及戰略目標,其作戰意志及作戰能力則已非國內各部隊所能比擬。
圖書
1.Romanus, Charles F.、Sunderland, Riley(1953)。Stilwell' s Mission to China。Washington D. C.:Department of The Army。  new window
2.Abort, Wedemeyer(1958)。Wedemeyer Reports。Washington, D. C.: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ew window
3.馬丁.克里費德、沈明室(1999)。戰鬥力德國與美國陸軍的表現(1939-1945)。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崇禧。現代陸軍軍事教育之趨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中岳(1999)。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二):一個老兵的親身經歷與畢生研究。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一立、王素珍、柯惠鈴(1999)。楊一立先生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駱效賓、王素珍(1999)。駱效賓將軍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慶忠、邱中岳、華中興、史桂蓮、孫建中(1999)。陳慶忠上校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如岡、邱中岳、王紫雲、王文裕(1999)。吳如岡少校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啓洪、邱中岳、王紫雲、王文裕(1999)。蔣啓洪上校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師臨先、王文裕(1999)。師臨先先生滇印緬作戰回憶。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翼烜、邱中岳、李淑姿、蔡蔚群(1999)。胡翼烜將軍訪問紀綠。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治、邱中岳、劉祥鋒、王文裕(1999)。王治上校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琦、邱中岳、張菁華、孫建中(1999)。王琦上校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克瑞、邱中岳、王文裕(1999)。李克瑞將軍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附錄四:中華民國駐印軍本部暨各部隊主官、副主官姓名及駐地表。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姚輝、邱中岳、陳慈容、孫建中(1999)。姚輝上尉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奎斗(2003)。機校駐印戰車訓練班受訓回憶。國民黨軍裝甲兵之父徐庭將軍。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吴天申(2003)。難忘的老教育長。國民黨軍裝甲兵之父徐庭將軍。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韓文源(1990)。第九期修學述憶。陸軍大學沿革史。台北市:三軍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魏汝霖(1990)。第十期修學述憶。陸軍大學沿革史。台北市:三軍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陸軍大學第14期同學(1990)。第十四期修學述憶。陸軍大學沿革史。台北市:三軍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姚光興(1990)。第十九期修學述憶。陸軍大學沿革史。台北市:三軍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陸大第16期综合小組(1990)。第十六期修學述憶。陸軍大學沿革史。台北市:三軍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福隆、王文裕(1999)。景雲增將軍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友蘅、邱中岳、王紫雲、王文裕(1999)。黃友蘅上校訪問紀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暨回憶紀錄。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