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軍深造教育之回顧與展望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蔡志昇呂學親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1
頁次:頁229-265
主題關鍵詞:國軍深造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32
從時間面來看,國軍深造教育迄今為止,可概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係從民前6年至民國39年 (包括陸軍大學等學校)、第二階段從民國39年至57年 (包括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等院校)、第三階段從民國57年至民國89年 (包括三軍大學等院校),第四階段從民國89年迄今 (包括國防大學等院校)。歷經多次發展演進方蛻變形成目前現行的各種學制與訓期。 隨著科技的進步,國軍在面對現代化「軍事事務革命」思維的衝擊下,為因應時代環境及戰爭型態之改變,亦先後推動「精實案」與「精進案」。以現階段國軍深造教育為例,實可區分為「軍事路線」與「學術路線」二條不同的途徑。首先,在軍事路線方面,係以「指參教育」作為國軍深造教育的基石,再視國軍建軍需求或個人意願,進而藉由「戰略教育」來達成國家戰略人才之培育;其次,在學術路線方面,主要透過「研究所教育」,鼓勵投考攻讀碩博士學位,來充實各種專業領域的研究能量,以期能發揮國防智庫之功效。 民國89年5月8日,為順應國內政經情勢的改變及滿足國防發展需求,由三軍大學整併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國防醫學院等四校院而成立「國防大學」,以作為當前國軍深造教育的最高學府;而且更預定在民國95年8月,依據國軍「北部軍事院校調併案」之規劃,再將政戰學校納入,納編成為政戰學院,其目的無外乎為因應中共軍事威脅型態之變吏,並建立國軍軍事學術地位及國防智庫諮詢機制,並培養具「科技與人文並重」、「專業與通識兼顧」的高素質國軍幹部。
期刊論文
1.莫大華(20000500)。從美軍研究所教育論其對國軍研究所教育的啟示。國防雜誌,15(11),26-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多志(19900500)。務實與進步。國防雜誌,6(11),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國治(1994)。國軍深造教育學制與課程設計之研究。國軍83年度軍事教育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4/06/27)。台北:三軍大學。98-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士元(2003)。國軍軍事教育整併模式之研究--以國防大學為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帥化民(1999)。精進國軍建軍教育體制發展暨國管班師資需求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防部史政局(197301)。中華民國軍官深造教育年鑑(沿革及民國59年)。國防部史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馥、梅寅生(1992)。中國現代軍事史。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國禎(2002)。余伯泉將軍與其軍事思想。臺北:中華戰略學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國防大學軍事學院(2004)。深造教育。國軍軍與辭典。台北:國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防大學軍事學院(2004)。軍事事務革新。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