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精兵政策發展之研究:歷史制度論分析
作者:劉文州
作者(外文):Liu, Wen-Chou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指導教授:陳立剛博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軍事事務革新歷史制度論精兵政策國防二法募兵制政策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Two Laws of National Defense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Poli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7
  在「軍事事務革新」的浪潮之下,我國政府自1993年迄今推動了「十年兵力目標規劃」及「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等重大軍事變革,並預劃於2015年開始推行「勇固案」,基於長期及整體性的政策觀察分析,本研究援引「歷史制度論」研究途徑,運用歷史遺緒、路徑依賴、關鍵時刻及斷續平衡等四個分析概念,從內外生因素來解析我國「精兵政策」的形成、運作、變遷、結果及影響等整體發展過程。
  本研究發現有三:第一,我國「精兵政策」的發展主要受到1993年行政革新運動、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2002年的「國防二法」、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及「募兵制」政策等關鍵時刻的影響而發生變遷;第二,我國「精兵政策」的發展變遷趨勢已從早期「裁軍政策」轉變成「量少質精」;第三,我國「精兵政策」發展的結果有募兵制的轉型、義務役期的縮短、文武關係的轉變、扁平化及專業分工的組織體制、兵力結構的縮減、軍事專業教育、國家資源分配的改變、國防預算結構的失衡、聯合作戰及創新不對稱的戰力、武器裝備的火力增加、國防自主的能量提升等。
  由此可見,「歷史制度論」有利於詮釋和檢討我國「精兵政策」的發展變遷輪廓,並提供不同的研究視角,可發現整體問題系絡所在。本研究以為未來要能延續我國「精兵政策」的發展動能,在兵役制度上,應由國防政策指導實踐,建立政策的評估機制,並結合「募兵制」政策推動;在組織結構上,應加強國防文官的運用,並持續國防組織及作業流程的再造;在軍事教育上,應運用國防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並重新整合軍事專業教育資源;在預算資源上,國防預算應朝向4:3:3的比例,並強化計畫預算制度的運用;在國防科技上,則應兼顧軍購案及國防自主的平衡,並培養國防科技產業的關鍵能量。
關鍵字:軍事事務革新、歷史制度論、精兵政策、國防二法、募兵制政策。
  Driven by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rolled out several important reforms including “Ten-Year Military Buildup Concepts,” “Jingshin Program,” “Jingjin Program,” and “Jingtsui Program” since 1993. The next phase of it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lan -“Yonggu Program”, is scheduled to go into effect in 2015. Based on a long-term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we adopt “historical legacies”, “path dependence”, “critical junctures,” and “punctuated equilibrium”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o analyze the conformation, ope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sult of Taiwan’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wi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variabl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some critical junctures of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are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Movement” in 1993, “First Party Alternation” in 2000, “Two Laws of National Defense” in 2002, “Second Party Alternation” in 2008, and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Policy” in 2008. Seco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has changed from the emphasis on quantity to quality alone. Third, Taiwan’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has con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policy, the shortening of compulsory service perio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 the flat and divided MND, the streamlined military force structure, the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the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resources, the imbalance of defense budget structure, the joint operations and innovative asymmetric force, the increased firepower, and the self-reliance defense.
  Finally, this study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First, the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s useful to interpret and review Taiwan’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as well as to find some problem contexts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 Second, we provide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to support the continuity of Taiwan’s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In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we must execute it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policy where an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Additionally th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should be promo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policy. In organizational system,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of MND and continue to reform the organization and workflow of MND. In military education, we must use HRM strategy and integrate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financial resource, the structure of the defense budget must be managed in a ratio of “4:3:3” while the use of project budget system must be reinforced. In defense technology, we must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arms procurement, self-reliance defense and support the core of defense technology industry.
Key Words: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Military Streamlining Policy, Two Laws of National Defense, Voluntary Military
參考文獻
一、西文書目
Arquilla, John. 1998. “ ‘Velvet’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The World Policy Journal 14, 4: 32-43.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York: Harper and Row.
DiMaggio, Paul J. and Walter W. Powell. 1991. “The Iron Cage Revisted Institutui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 Fields.” The New Institutuinal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63-82.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oodin, R. E. 1996. “Institutions and Their Desig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yman, Sidney. 1973. “The Governance of the Military.”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06: 38-47.
Hall, P. A. Governing the Economy: The Politics of state Intervention in Britain and Fran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Hall, P. A. and R. C. Taylor1.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44: 936-957.
Immergut, Ellen M. 1998.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and Society 26, 1: 5-34.
Janowitz, Morris. 1975.“The All-Volunteer Military as a ‘Sociopolitical’ Problem.” Social Problems 22, 3: 432-449.
Keohane, Robert O. 1989.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Eassay in Lnstitutional relations Theory. Boulder: Westview Press.
Koelble,Thomas A. 1995.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 27, 2: 231-243.
Krasner, S. D. 1984. “Approach to the State: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16, 2: 223-246.
Krasner, S. D. 1988. “Sovereignty :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Quarterly 21,1: 66-94.
Kay, Adrian. 2006. The Dynamics of Public Theory and Evidence.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Press.
Kan, Shirley A. “Taiwan : Major U.S. Arms Sales Since 1990.”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www. crs. gov. (2011/2/10, 2014/3/3)
Liebowitz, S. J. and Stephen E. Margolis. 1995. “Path Dependence, Lock-In, and History.” The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11, 1: 205-226.
Lynn, Jr,.L.E., C. J. Heinrich and C. J. Hill, 2000. “Studying Gover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0, 2: 233-261.
Lowndes, Vivien. 2002. “Institutionalism.” In 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ker. eds.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second edition): 90-108.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Miller, Delbert C. 1983. The Handbook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ocial Measurement. New York: Longman, Inc.
March, J. G. and J. P. Olsen. 1984. “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 The Amerci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8, 3: 734-749.
Maloney, Sean M. and Scot Robertson. 1999.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Ca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54, 3: 443-462.
Moskos, Charles C. 2000. “Toward a postmodern military: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aradigm. ” In C. C. Moskos, J. A. Williams, and D. R. Segal, Eds. The Postmodern Military:Armed Force after the Cold War: 14-31.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honey, J. 2000.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Theory and Society 29, 4: 507-548.
Mahoney, J. 2001. “Path Dependent Explanations of Regime Change: Central Americ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 1: 111-141.
Marsh, David and Gerry Stoker., eds. 2002. Theory and Methodes in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McNaugher, Thomas L. 2007. “The Real Meaning of Military Transforming: Rethinking Revolution.” Foreign Affairs 86, 1: 140-147.
North, Douglas C. 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sborne, David and Ted Gaebler.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New York: A William Patrick Book.
Osborne D. and P. Plastrik. 1997. Banishing Bureaucracy: The Five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Peters, B. Guy.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Printer.
Pierre, John and B. Guy Peters. 2000.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the State. London: MacMillan.
Pierson, Paul 1996.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9:123-163.
Pierson, Paul.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 2: 251-267.
Pierson, Paul and Theda Skocpol. 200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cience.” In Ira Katznelson and Helen V. Milner, Eds. Political Science of the Discipline: 693-721. New York: W. W. Norton.
Pierson, P. 2004. Politics in Time: History,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Analysis.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umsfeld, Donald H. 2002. “Transforming the Military” Foreign Affairs 81, 3: 20-32.
Segal, David R. and Mady Wechsler Segal. 1983.“Change in Military Organiza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9: 151-170.
Simon, Herbert. 1983. Reason in Human Affairs. Oxford:Basil Blackwell.
Shepsle, k. 1989.“Studiyng Institutions:Some Lessons from the Rational Choice Approach.”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 2: 131-147.
Shin, Gi-Wook. 1990. “The Military, State Involvement in the Economy, and Economic Growth (1960-1975) :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33, 2: 219-233.
Steinmo, S. Thelen, K. and Longstreth, F. 1992.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inmo, S. 2008. “What i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D. D. Porta and M. Keating, Eds. Approach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150-178.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oker, Gerry. 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0, 155: 17-27.
Scott, W. Richard. 2001.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 Thousand Oaks, CA:Sage Publications.
Thelen, K. 1999.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 369-404.
Williams, Cindy. 2013.“Accepting Austerity: The Right Way to Cut Defense.”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54-64.
二、中文書目
Arndt, Christance and Charles Oman。2007。楊永桓譯《政府治理指標》(Uses and Abuses and Governance Indicators)。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Babbie, Earl。2004。李美華等合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Binnendijk, Hans。2004。張台航、謝豐安譯《美國軍事轉型》(Transforming America’s Military)。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Caforio, Giuseppe。2009。洪陸訓等譯《社會科學與軍隊-科際總覽》(Social Sciences and the Military: An Interdisciplinary Overview)。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出版。
Clausewitz, Carl Von。2001。楊南芳等譯《戰爭論(上、下)》(On War)。臺北市:城邦出版。
Evans, Peter B.。2009。方力維、莫宜端、黃琪軒等譯《找回國家》(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Farrell, Theo and Terry Terriff。2005。曾祥穎譯《軍事變革之根源》(The Sources of Military Change: Culture, Politics, Technology)。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Huntington, Samuel P.。2006。洪陸訓等譯《軍人與國家-文武關係的理論與政治》(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Johnson, Stuart E. et al.。2005。高一中譯《國防決策的新挑戰與新工具》(New Challenges, New Tolls for Defense Decisionmaking)。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Kvale, Steinar。2010。陳育含譯《訪談研究法》(Doing interviews)。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Lane, Jan-Erik。2002。何景榮譯《新制度主義政治學》(The New Institutional Politics: Performance and Outcomes)。臺北市:韋伯國際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Loan, Elinor。2010。黃文啟譯《軍事轉型與當代戰爭》(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 Warfare)。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Murray, Douglas J. and Paul R. Viotti。1999。國防部史編局譯《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上冊、下冊)》(The Defense of Nations : A Comparative Study)。臺北市:國防部史編局。
Moskos, Charles C., John Allen Williams, and David R. Segal。2005b。洪陸訓、鍾春發、彭成功等譯《後現代軍隊:冷戰後的武裝力量》(The Postmodern Military: Armed Forces after the Cold War)。臺北:政戰學校。
Marsh, David and Gerry Stoker。2007。陳義彥等譯《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Marius, Richard and Page, Mel。2010。黃煜文譯《如何寫歷史》(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History)。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North, D. C.。1994。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台北:時報出版社。
Owens, William A. and Edward Offley。2002。曾祥穎譯《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Lifting the fog of war)。臺北市:麥田出版。
Peters, B. Guy。2000。許道然、黃建銘、劉坤億及熊忠勇合譯《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The Future of Governing)。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出版。
Payne, Geoff and Judy Payne。2012。林育如譯《研究方法五十個關鍵概念》(Key Concepts in Social Research)。臺北市:韋伯文化出版社。
Skocpol, Theda。1998。劉北成譯《國家與社會革命》(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Toffler, Alvin and Heidi Toffler。1994。傅陵譯《新戰爭論》(War and Anti-War:Survival at the Dawn of the 21st Century)。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Woo, Jongseok。2011。莫大華等譯《東亞安全挑戰與軍事政治:從建國到後民主化》(Security Challenges and Military Politics in East Asia: From State-Building to Post-Democratization)。臺北市:國防大學政戰學院。
丁樹範。2002。<實施國防二法的意義與未來展望>。《國防政策評論》2,3:6-33。
丁煌譯。2004。《新公共服務:服務,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于易塵。2010。<文人統治與軍事專業關係的探討-以中華民國國防法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三軍大學。1991。《軍制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中山科學研究院。1999。《飛躍30:中山科學研究院三十週年院慶特刊》。中山科學研究院。
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崑義、蔡裕明。2003。<軍事全球化下臺灣的國防治理>。《迎戰全球化、臺灣向前走:軍事國防》。41-67。臺北市:國展會、臺灣心會。
王淑芬等。2005。<國防預算之人維費、作維費及軍事投資最適化比例研究報告>。國防部委託研究案。
王雪明、黃明揚。2004。<國防自主之國防科技發展策略研究>。《全球政治評論》。6:97-121。new window
王玉麒。2007。《明德專案 : 德國軍事顧問在臺工作史實(1963~1975)》。臺北市:莊威出版。
王建東。2009。《孫子兵法大全》。臺北市:華威國際出版。
王央城等。2010。《推動募兵制-從人力資源、役期、職期等面向探討》。國防部98年度社會發展政策期末報告。
王志鵬。2011。<馬英九總統的國防政策下如何擴張軍事軟實力>。《國軍軟實力的展現與提昇》。59-83。臺北市: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出版。
王卓聖、鄭讚源。2012。<臺灣長期照顧制度之發展脈絡及借鑒-歷史制度論>。《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報》19:90-125。new window
王騰坤。2012。《兩岸經貿經濟:ECFA與全球化的理論實務》。臺北市:翰蘆圖書出版社。
公孫策。2002。<募兵?算仔細了沒?>。《商業週刊》755:10。
內政部。2011。《民國百年役政沿革》。臺北市:內政部出版。
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史美強。2005。《制度、網絡與府際治理》。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立法院。1988。<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第81會期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77,55:2-18。
立法院。1990。<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第85會期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79,63:2-24。
立法院。1993。<立法院第2屆第2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3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82,63:438-484。
立法院。2002。<立法院第5屆第1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8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1,44:93-132。
立法院。2004a。<立法院第5屆第1次公聽會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3,16:273-307。
立法院。2004b。<立法院第5屆第6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6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3,44:331-353。
立法院。2005a。<立法院第6屆第1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6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4,33:287-327。
立法院。2005b。<立法院第6屆第1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8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4,35:267-307。
立法院。2005c。<立法院第6屆第2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9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5,3:307-338。
立法院。2006。<立法院第6 屆第3 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6 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5,30:343-413。
立法院。2007。<立法院第6屆第6次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0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96,79:335-353。
立法院。2012a。<立法院第8屆第1次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1,20:227-276。
立法院。2012b。<立法院第8屆第2次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2,3:413-456。
立法院。2013a。<立法院第8屆第3次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1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2,22:321-382。
立法院。2013b。<立法院第8屆第3次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2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2,31:379-439。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0。<國防部100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立法院。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1。<國防部101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立法院。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2。<國防部102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立法院。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3。<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立法院。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4a。<10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立法院。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4b。<國防部102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立法院。
田家綺。2009。<軍事採購之工業合作初探>。《聯合後勤季刊》19:71-88。
田家綺。2011。<政府國防支出、工業合作政策與國家經濟成長關聯性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江大樹。1996。<我國文官政策之形成與變遷(1949--1996):一個歷史結構的分析途徑>。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全球防衛雜誌編輯部。2005。<他山之石:由美國成功的募兵制看起>。《全球防衛雜誌:軍事家》41,3:20-23。
李楨林。1998。<淺談「軍事革命」>。《國防雜誌》12,2:3-8。new window
李效東。1999。《比較軍事思想:部分國家軍事思想比較研究》。中國大陸:軍事科學出版社。
李允傑。2000。<國防預算規模之分析:新制度論的觀點>。《政治作戰學校第三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7。
李隆盛等。2000。《人力資源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李瑞典。2001。<從國軍「精實案」組織精簡論職業軍人權力之保障>。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忠等。2003。《臺灣兵力規模研究報告》。民主進步黨政策委員會出版。
李文忠。2003。<國防二法實施後臺灣軍事事務革命發展>。《國防政策評論》4,2:210-230。
李豫雙。2005。<大法官對於憲政制度變遷之分析-新制度主義的觀點>。國立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碩士論文。
李城保、張守義。2009。<台灣人口結構趨勢對推動募兵制之影響>。《國軍推動全募兵制面臨之困境與策進方案》。29-56。臺北市: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李承禹。2010。<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困境>。《兩岸和平發展與互信機制之研析》。臺北市:威秀資訊科技。
李建昇。2014。<從歷次《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探討美國國防政策內涵>。《國防雜誌》29,6:35-62。new window
朱文伯。1970。<欣聞政府決採精兵政策>。《民主潮》20,5:3-5。
朱鎮明。1996。《制度、官僚與政策過程-分析政府運作的概念性架構》。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金池。2001。<新制度論的組織理論初探>。《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329-374。臺北市:三民書局。
那昇華、洪毓琄。2009。《研究論文的實踐》。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行政院研考會。2009。《2008臺灣公共治理年度報告》。臺北市:秀威出版社。
扶臺興等。2001。<專業軍事教育之發展研究>。《國軍九十年度軍事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97-246。
宋啟成。2011。<遷臺初期美國對中華民國之軍事援助與影響>。《第12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暨100年度國防事務專案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3-183。
呂育誠。2002。<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惟: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啟示>。《公共行政學報》7:137-172。new window
呂育誠。2007。<今日地方政府採行治理的問題與展望>。《研習論壇》74 :15-27。
呂炳寬、項程華、楊智傑。2006。《中華民國憲法精義》。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炳寬、張峻豪。2009。<制度深化或制度演化-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覆議權的比較>。《臺灣民主季刊》6,4:169-206。new window
汪增智。1994。<我國未來仍須繼續實施徵兵與志願役並行制度>。《役政特刊》4:37-47。
汪正洋。2010。《圖解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汪明生。2011。《互動管理與公民治理》。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邵宗海。2011。《新形勢下的兩岸政治關係》。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邵宗海。2012。<兩岸創議「和平協議」的歷史背景>。《兩岸和平發展的思維與前景:兩岸和平論壇論文集》。333-349。臺中市: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出版。
沈有忠。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19,2:68-76。new window
沈承德、程挽華。2008。<從國軍組織變革:談人事政策>。《陸軍學術雙月刊》44,497:38-47。
沈明室。2009。《台灣防衛戰略三部曲:思維、計畫與行動》。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沈明室。2011。<中共國防工業的戰略與戰術>。《國防部整合評估室2011年自行研究案》。9-22。
沈世一。2010。<我國文武關係探討:以國防體制之「文人領軍」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專班論文。
余致力主編。2011。《廉政與治理》。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和誠。2009。<我國兵役制度變革之探討>。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程。2007。《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比較政治理論的檢視與批判》。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悅。2004。<我國大陸經貿政策變遷之研究-新制度論觀點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碩士論文。
吳得源。2003。<論國際關係社會建構論與組織社會學新制度論之關連性>,《台灣政治學刊》7,1:3-37。new window
吳孝寶。2009。<後軍事社會中臺灣的軍事治理>。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吳明杰。2009。<大專兵不到兩成 募兵素質大降>。《聯合報》2009/3/29:A4。
吳嘉財。2012。<英國、美國、法國實施全募兵制之淺析>。《聯合後勤季刊》28:109-122。
吳建德、張蜀誠、王瑋琦。2012。《柳暗花明:兩岸軍事互信與和平協議之路》。臺北市:麗文文化出版。
林建全。1998。<泛論國軍「精實案」努力方向>。《陸軍學術月刊》34,391:81-88。
林博文。1999。<我國國防預算案之研究(1987-1998):政策制定過程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林吉郎。2002。<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18,3:3-20。new window
林嘉誠。2007。《政府改造與考選創新》。臺北市:國家菁英季刊社。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出版社。
林澤助。2010。<影響國軍推動「募兵制」關鍵因素探討>。《國防雜誌》25,2:102-112。new window
林士毓。2011。<從法制面研析中共軍工產業的發展與現狀>。《國防雜誌》26,6:69-82。new window
林春來。2012。<我國募兵政策之政經分析>。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鵬舉。2012。<國軍募兵制度與整體後勤支援規劃之探討>。《101年度整體後勤專業練班隊教材》。國防部軍備局印製。
周進源。2007。<我國兵役制度變革之研究1949-2006>。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祝瑛和陳膺宇。2011。<少有少的好「人多好辦事」想法過時了>。《聯合報》2011/01/25:A15。
易君博。2006。《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三民書局。new window
洪錦成。1992。《當個不一樣的兵:替代役通關實務》。臺北市:永然出版社。
洪陸訓。2000。<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戰略與國際研究》2,2:61-84。
洪陸訓。2001。<我國國防二法通過後文人領軍的觀察>。《國防政策評論》1:7-37。
洪陸訓。2002a。<國防二法訂頒後的文武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20:44-61。
洪陸訓。2002b。《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洪陸訓、沈奕。2003。<文人領軍與文武關係>。《軍事國防》。183-212。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臺灣心會。
洪陸訓。2005a。《軍事政治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洪勝堯。2014年。<國軍人力持續精簡政策所衍生之問題研析>。《國會》42,7:43-57。立法院出版。new window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柯義龍。2009。《治理的憲政意含及其理論基礎》。臺北市: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柯永森。2013。<臺灣國防自主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軍用航空工業發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胡家寧。2006。<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過程之再檢視-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立法院院聞》34,7:63-85。
胡信正。2011。<美國、歐盟、中共、南韓及我國之國防產業發展研究>。《聯合後勤季刊》27:77-95。
胡其材。2011。<中共改革後之精兵政策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敏遠主持。2011。<運用主軍事轉型理論發展野戰戰略在現代化戰爭中的用兵方式>。國防部委託研究案。
胡文玲譯。2014a。<美國國防預算緊縮下的戰略布局(上)>。《青年日報》2014/3/18:7。
胡文玲譯。2014b。<美國國防預算緊縮下的戰略布局(下)>。《青年日報》2014/3/19:7。
研考會。2004。《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程施政計畫(94至97年度)上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研考會。2008。《行政院所屬各機關中程施政計畫(98至101年度)上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孫克難。1992。<徵兵制與募兵制之經濟分析:臺灣地區的應用>。《經濟前瞻》27:123-126。
孫同文。2003。《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臺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變遷》。臺北市:元照出版社。new window
孫煒。2007。《第三部門的治理研究》。臺北市: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孫本初、賴維堯。2008。《行政院辭典》。臺北市:一品文化出版社。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台北市:中國政治學會。new window
郭盛哲。2002。<市場轉型下的組織改造:國軍精實案的成因與影響>。《政治作戰學校第五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3-208。
郭盛哲。2003。<軍隊內部勞動市場的轉型:國軍精實案的政策形成背景>。《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5:133-158。
郭盛哲。2009。<軍事動員模式的變遷:歷史趨勢與理論>。《復興崗學報》96:107-126。new window
郭盛哲。2013。《戰爭社會學: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出版。
郭添漢。2013。<我國募兵制招募政策與作為檢視>。《國防雜誌》28,1:117-132。new window
姚中原。2014。<兵都募不到還勇固案>。《自由時報》2014/3/7:21。
施正鋒。2007。<「全民國防教育」的突破與挑戰>。《全民國防教育研討會》。77-95。
倪岱峰。1997。<我國採行募兵制的歷史教訓>。《役政特刊》7:47-62。
秦孝儀。1985。《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秦耀祁、李鐵民及趙克舜。1994。《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解放軍出版社。
陸軍總司令部。1983。《陸軍在台建軍史》。第一冊。桃園:陸軍總司令部。
財政部綜合規劃司。2013。<美國近期財政收支措施簡要分析>。《全當代財政》28:94-97。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13。《辜汪會談二十週年紀念專輯》。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編印。
徐子婷。2008。《政治學分析的途徑:批判導論》。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政治學報》32:95-170。new window
徐振國。2008。《中國近現代的「國家」轉型和政商關係遞變》。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袁鶴齡。2004。《全球化世界的治理》。臺中市: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
袁頌西。2003。《當代政治研究:方法與理論的探微》。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袁治中。2012。<國防部文職人員參與軍事深造教育之探討>。《軍事預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3。
唐飛。2011。《臺北和平之春:閣揆唐飛140天全紀錄》。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莫大華。1999。<當前「軍事事務革新」的探討與省思>。《問題與研究》38,2:69-82。new window
莫大華。2000。<從美軍研究所教育論對我國軍研究教育的啟示>。《國防雜誌》15,11:26-37。new window
陳膺宇。1993。<美國預備軍官訓練團(ROTC)學生政治態度發展之研究-與一般大學生和軍校學生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6:287-312。new window
陳膺宇、王夷平。1997。<大學預官團成員未來發展問題之探討>。《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1-40。
陳新民。2000。《社會役制度》。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臺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new window
陳新民。2002。<我國兵役史上最大變革─替代役的前瞻與檢討>。國防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研究基金會(憲政(研)091-011號)。
陳津萍。2002。〈中國民國首次政黨輪替後的軍政關係〉。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嘉、吳建國、葉英斌。2002。<國防預算與我國國民生產毛額(GNP)比例合理性研析與探討>。國防部委託研究報告。
陳偉華。2003。《軍事研究方法論》。國防大學出版社。
陳明崙。2005。<邏輯與軍事現代化>。《陸軍月刊》41,483:6-25。
陳俊明。2005。<政黨輪替、文武關係與臺灣的民主鞏固:分析架構與策略>。《政治科學論叢》24:77-110。new window
陳一偉。2006。<析論我國軍購政策(1979-2005)>。《復興崗學報》88:207-232。new window
陳子平。2007。<2006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解讀:中共國防轉型與對臺威脅>。《國防雜誌》22,2:74-84。
陳明照。2007。《我國施行募兵制可行性之研究》。陳明照編印出版。
陳義彥主編 。2007。《政治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鄔福。2008。<全募兵制與國際趨勢分析>。《全募兵制與國防轉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5-41。
陳敦源。200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書凱。2010。《給年輕人讀的孫子兵法》。新北市::西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陳勁甫。2003。<論我國防戰略規劃之思維架構:國防二法之角度>。《國防雜誌》18,15:15-28。new window
陳勁甫、羅新興、賴志宗、林文銘。2010。<替代役實施現況與募兵制對替代役 未來發展分析>。《法政學報》23:121-153。new window
陳勁甫、黃一峯、羅新興等。2011。《實施募兵制對替代役制度之影響評估》。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
陳勁甫。2012。《國防二法與中華民國軍制變革》。新北市:前程企管公司。
陳文政。2010。<2020年的國軍-軍事威脅與組織的因應>。《臺灣國際研究季刊》6,3:107-138。new window
陳文政。2011a。<軍事創新的理論發展:科際比較研究的角度>。《問題與研究》50,3:105-140。new window
陳文政。2011b。<戰略研究與社會科學的磨合:戰後西方戰略研究的發展>。《當代戰略理論與實際:淡江戰略學派觀點》。215-246。
陳文政。2013。<檢討「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從政軍關係的角度>。《新社會政策雙月刊》27:32-41。
陳瑞南。2010。<從治理理論發展到警政治理之初探兼論「第四次江陳會」之個案分析>。《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4,8:111-126。new window
陳正鏞、陳君愷。2011。<國軍募兵制規劃及執行情形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31,2:33-44。
陳恆鈞。2012。《治理互賴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立剛等。2012。《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地方行政機關功能業務及組織調整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陳恆鈞、詹茗荏。2013。<臺灣農地政策變遷之探討:關鍵時刻觀點>。《政治學報》55:53-84。new window
陳永峰。2013。<徵兵、募兵 關鍵在國家定位>。《聯合報》2013/12/26:A15。
莊文忠,2003。<制度的研究:「新制度論」觀點的比較與「後現代制度論」的發展>。《理論與政策》16,4:15-44。new window
國策中心國防小組。1992。<當前軍事教育問題的思辨>。《國家政策雙週刊》44:2-4。
國防部。1992。《中華民國8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1994。《中華民國82-8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黎明出版社。
國防部。1996。《中華民國8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黎明出版社。
國防論壇。1997。<由法國軍改革看國軍「精實案」>。《尖端科技》152:104-107。
國防部。1998。《中華民國8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黎明出版社。
國防工業訓儲制度審查委員會、國防工 業訓儲制度專案辦公室。2012。《創新研發人力的巨輪:國防工業訓儲制度》。臺北市:承法數位文化有限公司。
國防部史編室。2008。《美國顧問團在臺工作口述歷史》。臺北市:國防部史編室。
國防部。2000。《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2。《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4a。《國軍軍語辭典(92年修訂本)》。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4b。《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4c。《迎向美好未來:全民支持三項軍購》。臺北市:國防部印製。
國防部。2006。《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8。《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9a。《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09b。《中華民國9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11a。《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11b。《精銳勁旅-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專輯》。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12。《榮耀傳承輝煌66:國防部遞嬗與沿革》。臺北市:國防部史編室出版。
國防部。2013a。《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13b。《中華民國102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出版。
國防部。2013c。<「對美軍事交流合作及軍購執行現況」專案報告>。立法院第8屆第4次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25次全體委員會議。1-11。
張立德。1998。<精實案>。《尖端科技》167:12-15。
張友驊。1999。<戰和兩難的抉擇:臺灣軍事現代的困境與前景>。《思與言》37,4:59-146。new window
張友驊。2002。<國防部嚴重誤導統帥內幕>。《財訊》243:177-179。
張中勇。1999。<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臺海安全>。《軍事事務革命與國防研究會論文集》。115-162。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張世杰。2000。<制度變遷的政治過程:英國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亞中。2004。《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市:生智出版社。
張台麟。2008。<全募兵制與國際趨勢:以法國制度變遷為例>。《全募兵制與國防轉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9。
張瓊玲。2008。<臺灣郵政公司「正名」過程的課責問題:以治理理論為觀點>。《空大行政學報》19:67-94。new window
張峻豪。2007。<動態與形式:從新舊制度主義分析我國憲政體制變遷脈絡>。中山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信堂。2007。<國家安全與國防科發展策略>。《科技發展政策報導》5:97-85。
張兀岱。2010。<結合全民國防推動「募兵制」之探析>。《99年全民國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33-158。
張應中。2010。<徵募兵役制度之經濟分析>。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峻豪。2012。<臺灣社區發展的脈絡與類型:一個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國家與社會》12:259-297。new window
張景台。2014。<我國現行募兵制度的探討>。《國會》42,1:65-82。new window
張淑中。2014。<推動勇固案並調整國防戰略>。《臺灣時報》2014/3/4:7。
許德英。1993。<國際新秩序下的美國精兵政策>。《美國月刊》8,4:108-114。
許衍華。2005。《精兵合成高效-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的虛實》。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出版。
許南雄。2006。《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煌雄。1995。《戰略》。臺北:前衛出版社。
黃宗昊。2004。<臺灣政商關係的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43,4:35-72。new window
黃宗昊。2010。<歷史制度論的方法立場與理論建構>。《問題與研究》49,3:145-176。new window
黃仁廣。2006。<我國實施擴大募兵制度之研究-以國防人力資源管理觀點評析>。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介正。2006。《憲法兵役義務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
黃榮源。2009。《英國政府治理:歷史制度的分析》。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黃俊興。2012。<中共「新軍事變革」下軍事教育發展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48,522:73-85。
曾建元。2001。<歷史制度論探原>。《世新大學學報》11:195-206。
曾祥穎。2003。《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臺北市:麥田出版。
曾祥穎。2014。<中共陸軍未來發展之研析>。《陸軍學術雙月刊》50,536:19-34。
曾志強、胡樹東。2009。<募兵制法規之探討>。《國軍推動全募兵制面臨之困境與策進方案》。臺北市:國防大學管理學院。179- 209。
曾春滿。2010。<軍事變革領導與企業變革領導-比較與運用>。《復興崗學報》97:141-158。
曾奎輔。2011。<12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之研究:歷史制度論的觀點(1983-2011)>。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美智。2013。<新共管理下我國國防治理的政經分析:募兵制的挑戰與策進>。《空軍學術雙月刊》635:107-121。
馮美瑜。2004。<當代台灣憲政體制的變革透視:從歷史制度論的研究架構論我國憲政體制之運作與定位>。《光武通識學報》1:159-190。
彭錦珍。2005。<科技對世界軍事革新及其發展的影響>。《復興崗學報》84:55-80。new window
彭正中。2008。<我國兵役政策趨勢與發展>。《國防政策與戰略:趨勢與發展》。1-37。
程嘉文。2014。<下階段 國軍「精簡」至17-19萬人>。《聯合報》2014/01/21:11。
傅恆德、林文謙。2009。<二十一世紀政治科學研究途徑之展望>。2009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動盪年代中的政治學: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1-21。
傅文成。2013。<全球軍事十強 九個是募兵>。《聯合報》2013/9/13:13。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出版。
葛惠敏。2010。<我國兵役政策之政經分析>。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惠敏。2012。<論國軍推行募兵制人力素質提升:「人力資源發展」觀點>。《國防雜誌》27,5:124-139。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國防諮詢小組。2013。《國防政策藍皮書第四號報告:開始臺美國防夥伴關係的新章節》。1-24。臺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國防諮詢小組。2014a。《國防政策藍皮書第六號報告:新世代的軍人》。臺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國防諮詢小組。2014b。《國防政策藍皮書第七號報告:振興臺灣核心國防產業》。臺北: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楊承亮、粘飛豹。1997。<國軍兵力整建人力規劃模式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18,1:1-11。
楊吉林。1997。<中華民國文武關係演變之理論探討>。《中正嶺研究學術集刊》。131-153。
楊旭華。1999。《精兵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楊和縉。2005。<從新制度主義論中國大陸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之建構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念祖編。2007。《決戰時刻:20xx年解放軍攻台戰役兵棋推演》。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楊立中、賴焜燦。2008。<以美國退伍軍人權利法案為基礎論國軍募兵制度: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國防雜誌》23,3:43-55。new window
零俊傑。1999。<從美國陸軍提高效率節約經費談精實案之一二>。《陸軍學術月刊》35,405:71-75。
雷正寅。2011。<從美國對台軍售探討美中互動關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恭甫。1996。<役政的他山之石-美國預備軍官訓練團>。《役政特刊》6: 19-24。
趙忠傑。2003。<我國兵役政策之分析:募兵制度之可行性(下)>。《空大學訊》301:90-100。
趙忠傑。2007。<人道援助行動中軍事部門與非政府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趙永茂。2008。<地方與區域治理發展的趨勢與挑戰>。《研考雙月刊》32,5: 3-15。
趙建國。2010。<小布希總統時期美國對台軍售之研究-以售台潛艦為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趙奉之。2013。<朝野均應道歉 募兵制失敗>。《台灣醒報》2013/12/13:10。
趙少康。2013。<為何募不到兵>。《蘋果日報》2013/12/13:24。
臺灣研究基金會。1992。《國防白皮書》。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監察院內政及少數民族委員會。2002。《我國替代役制度規劃與執行之調查報告》。臺北市:監察院出版。
監察院。2005。《國防二法實施後,對國軍建立文官制度現況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監察院出版。
監察院。2009。《國防部擬實施全募兵制對政府財政及國軍戰力之影響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監察院出版。
監察院。2011。《國軍軍事教育體系之檢討與績效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監察院出版。
監察院。2013。〈據審計部10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國防部推動實施募兵制,其規劃與執行工作如何?認有深入瞭解之必要乙案〉。第1010800430號調查報告。1-40。
鄭曉時。1997。〈我國政軍關係的變遷趨勢:1987-1995〉。《軍隊與社會》。台北:業強出版社。
鄭大誠。2003。<「國防二法」之評估〉。《國家發展研究》2,2:107-133。new window
鄭大誠。2003。<軍備局之成立〉。《國防政策評論》3,3:24-47。
鄭榮新。2012。<我國國防體系「文人領軍」政策效益之研究─總政戰局成員的認知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鄭宇欽。2013。<國防安全思維轉變-英軍瘦身組織再造>。《青年日報》2013/08/07:7。
廖良文。<世界先進國家軍隊組織調整趨勢分析〉。《國防情勢雙週報》9:1-18。國防智庫籌備處。
廖宏祥、陳彥升。2011。<建立臺灣國防工業〉。《建構臺灣國防安全:國防戰略與政策再造》。97-132。臺北市:新臺灣國策智庫有限公司。
蔣緯國。1976。《國軍深造教育之過去現在與前瞻》。臺北市:三軍大學。
蔡政廷。1996。<我國國防預算決策研究>。《復興崗論文集》18:163-184。
蔡政廷。2004。<全球化趨勢下我國國防治理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政廷。2006。<新世紀國軍政治作戰的轉型與革新>。《復興崗學報》88:233-254。new window
蔡政廷、程富陽。2009。<「固若磐石」的國防新思維>。《98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蔡建台。2010。<模擬國內生產毛額情境對募兵階段人員維持費估計之關聯性研究>。《主計季刊》51,1:15-29。
蔡明憲。2011。《建構臺灣國防安全:國防戰略與政策再造》。臺北市:新台灣國策智庫。
魯炳炎。2007。《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臺北市:韋伯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潘東豫、柯承恩。2003。《文人領軍與公司治理: 兼論國防三法》。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劉友華。1992。〈經國先生與復興基地政治建設〉。《經國先生與中華民國復興基地》。臺北市:黎明出版社。
劉毓玲譯。1993。《新政府運動》。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劉慶祥。2000。<中華民國解嚴後的文武關係初探>。《復興崗學報》。71:27-44。new window
劉坤億。2001。<全球化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程式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構>。《城市外交與全球治理研討會論文》。1-24。new window
劉國棟。2001。<國防二法與軍政軍令一元化>。《主計月報》543:21-27。
劉文州。2003。<我國高階文官升遷體制採用核心工作能力機制可行性之二階觀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立倫。2005。《國防財務資源管理》。臺北市:揚智出版社。
劉立倫、賴岳謙等。2011。《實施募兵制對退伍軍人輔導體系影響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編印。
劉立倫。2012。<募兵制推動財務需求、財務缺口與配套機制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春季刊)。106-135。new window
劉性仁。2010。《大陸觀點下的反分裂國家法研究》。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劉曉芬。2006。<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教育政策分析:以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為例>。《教育政策論壇》9,2:1-21。new window
劉宜友。2008。<對中共「軍事轉型」之研析>。《國防雜誌》23,3:74-86。
劉慶祥。2010。<二○一五年我國防政策的SWOT分析>。《兩岸和平發展與互信機制之研析》。117-160。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歐崇亞。1997。<從新制度主義與公共組織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國南。2008。<軍事教育與訓練轉型的時代意義>。《國防雜誌》23,6:73-82。new window
歐錫富。2011。<影響中共國防工業發展之內外因素>。《國防部整合評估室2011年自行研究案》。23-42。
賴岳謙。2004。<台灣需要何種兵役制度?>。《全球雜誌》236:10-13。
薛化元編。1993。《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1945-1965)》。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薛曉源、陳家剛。2007。《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台北:五南出版。
蕭全政。1995。《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臺北市:時英出版社。
蕭全政。1997。<組織與制度的政治經濟分析>。《暨大學報》1,1:1-16。
錢淑芬。2006。《軍事專業化的社會學分析:一個軍事社會學的研究議題》。臺北市:大航家出版社。
駱千誠。2013。〈國防部政風室設置與核心任務設定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現祥。1996。《西方新制度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盧怡君。2007。〈我國文武關係之轉型歷程與民主鞏固〉。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堅。2003。《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海軍艦艇誌》。臺北市:麥田出版。
鍾紹和等。2011。《向統帥報告-新世紀國防建言》。臺北市:菁典有限公司。
鍾華文、劉德忠。2009。<募兵制對國防財力運用之影響>。《國軍推動全募兵制面臨之困境與策進方案》。57-88。
戴政龍。2001。<軍事組織再造的思考:組織精簡觀點>。《政治作戰學校建校50週年暨第四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05-436。
戴政龍。2003。<1950至2003年國軍精兵主義政策之發展>。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戴政龍。2004。<精兵主義與軍事國防安全:制度、網絡與治理>。《第二屆國防戰略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8。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
戴政龍。2009。<全民國防與國防治理:公民參與的觀點>。《嘉義大學通識學報》7:335-358。
戴振良。2011。<國防二法修頒後對文人領導國防事務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47,520:141-152。
謝俊義。2000。<新制度主義的發展與展望>。《中國行政》68:1-26。
謝志淵。2001。<中共裁軍走精兵之路>。《中共研究》35,8:70-81。
謝台喜。2001。<國防二法實施後,我國戰爭決策機制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37,433:4-17。
謝游麟。2008。<知識經濟時代的新軍事領域-知識軍事>。《國防雜誌》23,6:61-72。new window
謝明勳、劉文州。2011<馬英九政府兩岸政策研究-從「SMART」安全戰略探析>。2011年中國研究年會「傳承與創新:多元視角下的中國研究」研討會議。1-25。
謝易宏。2012。<臺灣立委選制變遷的新制度論解釋>。《臺灣民主季刊》9,1:81-141。new window
謝奕旭。2014。<美國文武關係與鴻溝(2008-2014)>。《國防雜誌》29,5:93-112。new window
韓岡明。2012<美國經過高尼法案匡正後之聯合作戰架構>。《陸軍學術雙月刊》48,522:113-125。
魏啟林。2000。《政府再造運動》。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環球時報。2005。《兵行天下 國際軍情大掃描》。世界知識出版社。
簡良達。2009。<新安全觀下的中共精兵政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良恭、吳柏林及吳德美。2004。<國防財力資源分配評估機制與模式之研究>。《第二屆國防戰略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3。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
羅金棟。2007。<全球化趨勢下我國軍事變革與發展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羅炳雄等。2009。《國軍推動全募兵制面臨之困境與策進方案》。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出版。
蘇進強等。1996。《國軍兵力結構與臺海安全》。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蘇進強、沈明室。2000。<我國國防政策的回顧與前瞻>。《新世紀智庫論壇》9:15-38。new window
蘇進強。2010。<募兵制不應削足適履>。《中國時報》2010/6/18:A15。
蘇起。2010。<「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意義與貢獻>。張亞中主編《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兩岸統合學會出版。
蘇紫雲。2010。<小國善守:以弱勝強的軍事戰略>。《當前臺灣戰略的發展與挑戰》。351-384。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new window
譚傳毅。1998。<我國現行兵役制度對國防思想之影響>。《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2:109-139。
譚傳毅、王肇隆。2000。<我國最佳之兵役制度與兵力結構>。《政治作戰學校第三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4。
譚傳毅、王肇隆。2000。<法國軍事組織扁平化對於我國實施國防二法之啟示>。《國防政策評論》1,2:65-96。
顧立民。2007。<中共軍事戰略轉變(1989-2007)>。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顧慕晴。2012。<臺灣廉政機關變遷之研究:歷史制度論的分析>。第八屆兩岸四地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報告書。1-35。
三、網絡資料
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行政院網站http://www.ey.gov.tw/mp?mp=1
立法院網站http://www.ly.gov.tw/innerIndex.action
監察院網站http://www.cy.gov.tw/
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
內政部役政署網站http://www.nca.gov.tw/
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
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webapp/mp?mp=1
國安會網站http://www.nsb.gov.tw/index01.html
陸委會網站http://www.mac.gov.tw/welcome01/welcome01.htm
國發會網站http://www.ndc.gov.tw/
退輔會網站http://www.vac.gov.tw/
國家圖書館網站http://www.ncl.edu.tw/mp.asp?mp=2
臺綜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網站http://www.tri.org.tw/
美國政府網站http://www.usa.gov/
美國在臺協會網站http://www.ait.org.tw/
美國國務院官方網站http://www.state.gov/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網站(CSIS)http://csis.org/
布魯金斯學會網站http://www.brookings.edu/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站http://www.gov.cn/
新華網站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www.airitilibrary.co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
青年日報網站http://news.gpwb.gov.tw/
中時電子報網站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16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站http://www.ltn.com.tw/
聯合新聞網站http://udn.com/news/index
臺灣時報網站http://www.twtimes.com.tw/
旺報網站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