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本館典藏品中歷年來(1959-2005)「捐贈案」之實務探討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陳鴻琦
作者(外文):Chen, Hung-chi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4
頁次:頁55-76
主題關鍵詞:捐贈者捐贈文物捐贈案模式歷任館長統計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當國內外社會各界人士抱持無償付、不計成本,又認同最具可靠、可信度的公立博物館之時,才獲同意,並願將他們(或家屬)多年珍藏的文物藝術品一件或更多件贈與博物館。茲以為:捐贈文物者與博物館的對話,才有良性的交集。兩者將會在「誠信」的原則及「本館文物捐贈辦法」的規範下,形成長期、穩定的互動。也就是說,「捐贈」與「受贈」的行為,是一體的兩面。捐贈文物藝術品的整個過程是雙行道,而非單行道。 本文呼應以上的共識後,首先揭出:本館掌理歷史文物及藝術品之「採集」,是公立博物館的基本命脈,其一的來源是捐(受)贈方式。今檢核本館歷年來(1959-2005)「典藏文物個案清冊」(1-14)、本館「公文影像查詢系統」及館刊等相關文獻後,擬從本館歷任館長綜理館務之一項:「捐贈文物」案,試作重點歸納、分析,發展成模式,並附重要案例。其次,依每年度、分類列出<本館歷年來(1959-2005)捐(受)贈文物藝術品統計表>後,可知歷任館長對捐贈文物要項,顯示同中有異。此外,再與歷年來「捐贈文物」案,相互對照後,析述相關問題。
期刊論文
1.國立歷史博物館(19611200)。許丙捐贈古陶奩、程民楷捐贈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其昀(1963)。介紹蕭一山清代通史。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家駱(1963)。本館藏蕭一山先生著清代通史稿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包遵彭(1963)。讀蕭一山先生清代通史。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包遵彭(1965)。國立歷史博物館十年:(貳)歷史文物之蒐集。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5)。(立委)徐中嶽舊藏楚墓銅器贈與本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5)。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贈我「北京人」頭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7)。國立歷史博物館近年來之蒐集工作。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5,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7)。建立國家藝術中心--徵集古今書畫。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67)。國內外捐贈本館之泉幣。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5,3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婁志清(1974)。國立歷史博物館蒐藏的錢幣。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8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4)。捐贈與借展之歷史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8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愚人(1974)。捐獻文物舉隅--中影獻贈八百壯土國旗及立委王化民捐贈文物。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64-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室(1979)。京張鐵路照片集錦。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室(1980)。黨國元老(立委周樹聲)義獻家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室(1980)。王洸教授文物特藏室簡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皇甫寶雲(1981)。黃老奮對毫芒雕刻的貢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2,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潯金(1983)。華僑楊達志捐玉報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1),6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鄒力耕(1991)。捐贈文物特展萃談。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10),8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慎獨(1993)。捐贈文物賞析--莊靜芬女士捐贈漢唐銅器珍品。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3),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康順(1993)。史博館獲贈捐畫紀實。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賴貞儀(2005)。臺灣的桂冠詩人--魏清德先生二三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5(12),11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沈次量(1969)。漢霸陵瓴之名實詮證。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徐鰲潤(1969)。(福建省東山島)大埔山石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淑心、高以璇(19940400)。藝人談藝術收藏--名伶馬玉琪先生訪談摘錄。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4(2),76-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永川(19940400)。探寶尋琛無遠弗屆--兼談史博館古物收藏新方向。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4(2),6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成耆仁(19910300)。概介館藏重器--銅鼓。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10),2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立誠(19890100)。談館藏民俗版畫的價值。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2(8),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婁志清(19790100)。古代錢幣與郵票圖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春秀(19940700)。石灣陶的特色--兼概述館藏石灣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4(3),118-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鴻琦(19970900)。館藏「國父孫中山先生致(復)吳忠信及其相關函札」輯校。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6,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永川(19971200)。天下第一對軸--館藏「宋人天王像」名實考辨。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7,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室(1979)。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室(1979)。清代剪紙花卉掛屏。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室(1979)。生春紅硯。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永源(2000)。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書目提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玉珍(2000)。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品捐贈目錄(1999.4-200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玉珍(1999)。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品捐贈目錄(1995.3-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9)。國立歷史博物館文物個案清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北岳(1978)。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印選輯。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啟明(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1)。拐子馬題記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崇鏗(1981)。溥儒日月潭教師會館碑。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3)。王壯為日月潭教師會館興建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永川(1995)。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石灣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永川(1995)。館藏近代名人法書集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泊佑(2000)。爍古鎔金--金勤伯繪畫紀念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玉珍(1998)。清華印月--侯彧華捐贈書畫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啟明(1999)。日本浮世繪藝術特展--五井野正先生收藏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永川(1996)。館藏溥心畲書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96)。國立歷史博物館年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永源(2000)。書印雙絕:曾紹杰書法篆刻研究展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以璇(2005)。亮節有為史博館鴻儒--王宇清館長。文化行政管理前輩經驗談:貳、博物館創建與經營。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閻鈺臻(2005)。歷史博物館管家--何浩天館長。文化行政管理前輩經驗談:貳、博物館創建與經營。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