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行銷.博物館.教育的三角習題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林仲如
作者(外文):Lin, Chung-ju
出版日期:2003
卷期:25
頁次:頁171-178
主題關鍵詞:行銷博物館教育博物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之一,如何使博物館教育以現代社會習價的方式來進行,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並考量其成效,為現今博物館教育中最大的挑戰。以現代經濟中常使用的行銷手法與博物館教育相互結合,融合行銷概念及教育理念,用行銷的手法吸引民眾進入博物館,再教育他們,期望在行銷、博物館與教育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相互應用,探討出一套相存並行的關係,讓博物館教育在行銷博物館的過程中,同時也彰顯其社會教育之成效。這種理想的作法,對博物館教育的改變為何,博物館在經濟考量與非營利之社教機構的比重「角力戰」中,又是如何的自處,是本文所要探討的議題。   博物館教育為社會教育重要的一環,博物館因性質的不同,在社會上扮演著不同領域的「傳道者」歷史博物館歸於藝術人文類,科學教育館則為自然科學的推動者,十三行博物館則為考古學上的重要記錄,而鶯歌陶瓷博物館是地方特色的代表等。各種不同的博物館,如同文化上重要的指標,在表現出自身不同的文化特質時,也希望這個特質可以被了解,所以行銷博物館已成為現代博物館學中的顯學,藉由行銷學上的各種方法,不但可以增加本身館內的經濟來源,並介紹本身的特色讓民眾了解,也進而達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尤其在近年來,博物館行銷理論被廣泛的應用,與商業媒體的結合,常是幾個大展的主要模式,藉由報章雜誌的廣大宣傳力量,不同贊助場商的相互結合,來進行博物館展覽的推廣,確實引起了社會大眾對於展覽的注意,帶動了人潮進入博物館,而行銷手法(如有獎徵答、優惠套票等)也為博物館學注入新的發展方向。   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是否因此而達到了如美國博物館協會於<貝蒙特報告> 中所指出目的:增進、傳播知識及增進愉快喜悅的感覺;或如喬治.艾里斯.博寇 (G E Burcaw) 在《博物館這一行》書中所提出:「博物館和教育相關的,就是觀眾在離開時,應對館方留下質感、可信、及高水準的印象。博物館應該讓觀眾知道它總是朝向提供最好的文化而努力,清潔、真實、美、友善、好感、與學習機會等,都是博物館希望提供給觀眾的形象。」這個答案在博物館觀眾心中,已早有定論。博物館教育這種強調經驗體會的方式,以觀眾為主體的展覽設計,使博物館傳統中的學術機構形象逐漸淡化,轉化為一般大眾的休閒娛樂場所,而與大家所熟悉的學校教育迥異之學習方式,觀眾族群的多元性,使教育推廣的方法及預期目標往往難以設定。現在博物館教育衍然成為學習訊息的提供者,等待學習者的主動學習,以強調經驗教育的學習型態自居。但也許教育均來自於經驗,但是經驗是否等同於教育,沒有組織的學習是否具有教育性。博物館所提供一次美好藝術經驗,一種情境鋪陳的展示空間,一個吸引人的紀念品商場,是否就意味著博物館就完成了所負與的社會教育功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許在成效上的預設值需要做程度上的修正。
圖書
1.Dickman, Sharron、林潔盈(2002)。如何行銷博物館:推廣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的概念與方法。臺北:五觀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urcaw, G. Ellis、張譽騰、桂雅文(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明發(2000)。如何規劃博物館教育活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ierking, Lynn D.、Falk, John H.(2003)。博物館經驗。博物館經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