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佛洛伊德與伊里亞斯論“恐懼”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呂愛華
作者(外文):Lu, Ay Wha
出版日期:2006
卷期:9:1
頁次:頁127-147
主題關鍵詞:佛洛伊德伊里亞斯恐懼恐懼情緒真實恐懼身體暴力心理分析知識經驗記憶學習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恐懼(Angst)包含兩個層面,一種是心理層面的情緒反應,佛洛伊德稱之為“恐懼情緒”,一種是反應外在威脅的實際行為,他稱之為“真質恐懼”(Realangse),這兩者合起來是自我保衛本能的展現,它是對於危險的反應以及為了逃避所採取的一連串的筋肉活動。但是佛洛伊德認為人類的恐懼和這種恐懼有些不一樣,首先,人類在預期危險時,所產生的“恐懼情緒”,是一種和記憶或經驗相關產物;至於“真實恐懼”(Realangst),是在願望滿足落空下,追求願望滿足的學習動力中所取得的知識。 伊里亞斯的“形態社會學”將“真實恐懼”的外在威脅,社會學化成為社會學意義的“身體暴力”般的外在強制,也就是在社會關係裏,優於自己的身體威脅,但是這種外在危險的身體威脅,通常指的是威脅到願望滿足的“身體暴力”,因此,所謂的恐懼,是害怕外在威脅對自己導致的社會境況、社會地位與社會威望的下降。 一旦伊里亞斯將“真實恐懼”社會學化為“身體暴力”後,而社會優勢、社會地位,一直都是人們願望滿足的競逐對象,那麼社會關係的變化與利害標準的衡量便不能排除“身體暴力”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伊里亞斯認為這是歷史中的一段過程,這就是早期歷史對所謂“預先規劃的遠見”、“思維的眼耀”、“計算的能力”的標準,至於後來的演變,有關“預先規劃的遠見”、“思維的眼光”的指涉標準,已經不再是“身體暴力”,人們競逐的社會優勢,社會地位變成是金錢,或者是職位等等,這時候的“預先規劃的遠見”、“思維的眼光”或“計算的能力”的標準便隨之轉換,所以面對“真實恐懼”的外在外險,需要“經歷”或“經驗”這一類的東西,來協助判斷危險,進一步而言,“真實恐懼”也越來越是一套社會意義的知識系了。
圖書
1.佛洛伊德、葉頌壽(1994)。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新論。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伊里亞斯、袁志英(1999)。文明的進程:理起源的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