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政策對區域經濟影響之系統動力學模式
書刊名:產業論壇
作者:羅世輝 引用關係徐旻業
作者(外文):Lo, S. H.Hsu, M. Y.
出版日期:2007
卷期:9:1
頁次:頁79-100
主題關鍵詞:系統動力學區域經濟西部大開發政策System dynamicsRegional economicDevelopment strategy in Western Chin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黃智聰、林昇誼、潘俊男(20030100)。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生產效率之比較--以工業部門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4(1),9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記(2003)。當前我國區發展差距。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1),4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賢全(2002)。美國政府對田納西和流域的開發。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版,28(4),118-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曉光(2002)。20世紀90年代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要素分析。地理學報,57(6),701-7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長根(2002)。德國振興東部經濟措舉。政策與管理,5,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魯敏、袁新(2002)。我國區域經濟與區域市場的發展。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8(6),192-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竹平、馬美湖(2002)。中國西部大開發中人口問題之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2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芳(2000)。論我國信息產業的梯度發展。圖書情報工作,4,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炳軍(2003)。資本要素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貢獻。河南農業大學學報,37(1),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紹華(2003)。我國地區差距的調控目標及其解決措施。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仁俊(20030700)。中共西部大開發及其周邊安全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4(3),105-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禮斌、劉海軍、沈正平(2003)。論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模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1),11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東生、王玉敬(2003)。地區差距衡量指標體系及定量化測算方法。資源開發與市場,19(4),202-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祏元(2003)。西部大開發中的人力資源開發。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湘滿(2000)。美國田納西流域開發及其對我國流域經濟發展的啟示。世界地理研究,9(2),8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蔣浙安(2003)。論戰後意大利政府在南部開發中的作用。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27(4),145-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osenstein-Rodan, P. N.(1943)。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Economic Journal,53,202-211。  new window
18.Williamson, J. G.(1965)。Regional In equalities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3(4),3-45。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嚴惠妙(2002)。國家競爭優勢:中國大陸區域經濟差異之再思考(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平(2000)。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若干問題。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振剛(2000)。西部大開發之路--新亞歐大陸橋發展戰略。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0)。1999年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1)。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宗先(1986)。經濟學百科全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9)。中國五十年統計匯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京文(1999)。走向21世紀的中國區域經濟。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irschman, A. O.、徐育珠(1974)。經濟發展策略。台北:台銀經研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翁君奕、徐華(1996)。非均衡增長與協調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Perroux, Francois、張寧、丰子義(1987)。新發展觀。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Nurkse, Ragnar、游海清(1964)。後進諸國之資本形成。台北:協志工業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懋康(1988)。系統動力學原理及應用。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orrester, J. W.(1971)。World Dynamics。MIT Press。  new window
14.林武郎、陳泰明、郭艾艾(1999)。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的整合與產業發展。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鞍鋼、王紹光、康曉光(1996)。中國地區差距報告:地區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現實挑戰。臺北:致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世仁(2003)。溫世仁觀點:中國經濟的未來。台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terman, John D.(2000)。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Irwin McGraw-Hill。  new window
18.Forrester, Jay W.(1969)。Urban Dynamics。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window
19.王紹光、胡鞍鋼(1994)。中國國家能力報告。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Forrester, Jay Wright(1961)。Industrial dynamics。M.I.T. Press。  new window
21.Senge, Peter、郭進隆、齊若蘭(1990)。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洪維強(2003)。大陸區域經濟發展概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宗錦(20011015)。義大利經濟奇蹟(1958-1963)--國家干預經濟的個案研究,http://eusa-taiwan.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長春(20000518)。梯度推移理論是否失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淑君(20030321)。剖德國經濟--東西差距大統一代價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