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隱遁東瀛的臺灣原住民石雕板考據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高業榮
出版日期:2007
卷期:58:2
頁次:頁215-241
主題關鍵詞:臺灣原住民石雕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37
期刊論文
1.洪田浚(19960900)。是兩千年還是兩百年--孤巴察峨岩雕剖析。山海文化雙月刊,14,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業榮(19960900)。舊萬山岩雕之藝術研究。山海文化雙月刊,14,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正宜(19900600)。臺灣地區碳十四年代數據輯。田野考古,1(1),95-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奇祿(19661100)。臺灣排灣群的古瑠璃珠及其傳入年代的推測。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8,1-6+a3-a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業榮(19840500)。邁向原始之路--記萬山岩雕群的發現與意義。藝術家,18(6)=108,84-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國勝(1996)。孤巴察峨:岩石雕刻勘察記。山海文化雙月刊,14,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逸仁(2006)。臺灣史前藝術的瑰寶大軋拉烏岩雕群。藝術家雜誌,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徐明福(2005)。萬山岩雕94年探勘調查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業榮(2005)。略論臺灣萬山岩雕大軋拉烏(TKM4)的題材、技法與風格。高雄縣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探勘調查結果發表會。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素玢(2005)。魯凱族萬山岩雕與舊社之調查研究。海峽兩岸關係史與臺灣史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536-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宜靜(2006)。魯凱族萬山部落靈石傳說之研究,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天理大學、天理教道友社(1993)。臺灣原住民の生活用具。臺灣原住民の生活用具。天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業榮(1991)。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鹿野忠雄(1953)。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1986)。臺灣南部土著パイワン、ルカイ族の傳統文物。臺灣南部土著パイワン、ルカイ族の傳統文物。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守誠,楊懷仁(2005)。萬山岩雕區域地質與岩雕岩性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伍麗華(2005)。從部落神話看孤巴察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邵慶旺(2005)。萬山岩雕TKM4群保存方法與保存科學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勝發(2005)。萬山岩雕周邊部落與環境生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詩文(2006)。試論萬山岩雕的類型與風格:從新發現的四號岩雕談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