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定萬山岩雕群考古遺址的研究現況與未來展望
書刊名: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作者:顏廷伃
作者(外文):Yen, Ting-yu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9
頁次:頁7-26
主題關鍵詞:國定考古遺址岩石藝術岩雕文化資產高雄市茂林區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Rock artPetroglyphCultural heritageMaolin districtKaohsiung 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6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馬淵東一(1954)。高砂族の移動および分佈。民族學研究,18(4),2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業榮(20070600)。隱遁東瀛的臺灣原住民石雕板考據。臺灣文獻,58(2),215-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田浚(19960900)。是兩千年還是兩百年--孤巴察峨岩雕剖析。山海文化雙月刊,14,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宜靜(20050500)。臺灣原住民岩雕之田野考察--以孤巴察峨傳說為例。民間文學研究通訊,1,3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業榮(19960900)。舊萬山岩雕之藝術研究。山海文化雙月刊,14,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19900300)。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遺址試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1),193-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龔詩文(20060500)。臺灣原始藝術的呼喚:從萬山岩雕的新發現談起。藝術家,62(5)=372,454-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ee, Georgia(1986)。Problems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Rock Art。Waac Newsletter,8(1),5-7。  new window
9.曾逸仁(20061200)。臺灣史前藝術的瑰寶--大軋拉烏岩雕群。藝術家,63(6)=379,378-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逸仁(20070100)。臺灣史前藝術的瑰寶--大軋拉烏岩雕群。藝術家,64(1)=380,404-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逸仁(20070200)。臺灣史前藝術的瑰寶--大軋拉烏岩雕群。藝術家,64(2)=381,470-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志遠(1988)。孤巴察爾探勘行。三臺雜誌,16,7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業榮(20030100)。願青山良緣常在--臺灣大軋拉烏岩雕考查記。藝術家,56(1)=332,264-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熾欽(19960900)。歐布諾伙的故事。山海文化雙月刊,14,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國勝(19960900)。孤巴察峨--岩石雕刻勘察記。山海文化雙月刊,14,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順調(1990)。本縣三級古蹟:茂林鄉萬山岩雕。高縣文獻,9,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業榮(19840500)。邁向原始之路--記萬山岩雕群的發現與意義。藝術家,18(6)=108,84-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文樹(1999)。試探萬山岩雕與舊部落古蹟的文史意義及其保存與利用。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研討會,7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素秋(2010)。從考古資料看排灣文化的起源問題。2009南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5-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邵慶旺(2009)。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保存科學與修復。第十屆文化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素玢(2005)。魯凱族萬山岩雕與舊社之調查研究。海峽兩岸關係史與臺灣史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536-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郭素秋(2007)。屏東縣遺址補遺調查暨數位化保存計畫研究報告。屏東縣: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廷伃、楊懷仁(2016)。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保存維護研究計畫期末報告。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廷伃(2019)。國定考古遺址萬山岩雕群TKM4-大軋拉烏考古試掘與保存維護評估計畫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子寧(2006)。萬山岩雕及其相關傳說之部落觀點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美青(2003)。文化表徵與族群性--魯凱族下三社群的認同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宜靜(2006)。魯凱族萬山部落靈石傳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上瑜(2002)。魯凱族下三社群的族群與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勝發(2006)。原住民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以魯凱族下三社群為例。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業榮(1991)。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喬宗忞(2001)。臺灣原住民史:魯凱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廷伃(2017)。國定萬山岩雕群遺址--保存與維護研究。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ix, Douglas L.、Lo, Charlotte(2006)。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如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移川子之藏、楊南郡(2011)。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移川子之藏(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研究。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明福(2005)。萬山岩雕探勘調查計畫。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業榮、顏廷伃(2012)。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與周遭石板屋測繪、地表考古學研究暨資料蒐集計畫報告。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業榮(2011)。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田浚、莊華堂(1996)。歐布諾伙與孤巴察峨研究。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朝棨(1958)。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邵慶旺(2004)。萬山岩雕調查--TKM4群保存與修護。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奕德(2002)。高雄縣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益昌、陳玉美(19970000)。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鳳山市: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曾逸仁,徐明福(2005)。萬山岩雕探勘調查過程與岩雕保存維護議題,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ednarik, Robert G.(2001)。The Recording of Rock Art。Rock Art Science: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alaeoart。Turnhout:Aryan Books International。  new window
2.曾逸仁(2005)。萬山岩雕現況及其保存維護議題。臺灣長榮大學岩畫學術交流參訪論文集。臺南:長榮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邵慶旺(2009)。萬山岩雕群保存科學探討。2009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研習手冊。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守誠(2005)。萬山岩雕區域地質與岩雕岩性調查。高雄縣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94年探勘調查成果發表論文集。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