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排灣族擬人化的命名土地制度:三個遺址地名的田野調查與文化詮釋
作者:童春發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東:臺灣史前博物館
ISBN:9789860291292
主題關鍵詞:排灣族歷史地名遺址田野工作屏東縣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任先民(1956)。記排灣族的雕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129-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大安(19771200)。排灣語丹路方言的音韻系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8(4),595-6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奇祿(1962)。臺灣的原始藝術。臺灣文獻,13(3),191-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lusse, Leonard(19941100)。追尋被遺忘的臺灣社會之本源--一個荷蘭臺灣史學者的研究報告。當代,103,7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村孝志、吳密察(19910300)。荷蘭的臺灣經營。臺灣風物,41(1),6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關丈夫、國分直一、宋文薰(1956)。臺灣先史考古學近年之工作。臺北縣文獻叢輯,2,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任先民(19600300)。臺灣排灣族的古陶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163-219+221-224+224_1-224_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益昌(19900300)。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遺址試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1),193-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金生(20051000)。排灣族箕模(Cimo)人溯源之研究。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9,149-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業榮(19800400)。記排灣族的額冠裝飾。藝術家,59,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正祥(19580900)。臺灣地名之分析。臺灣文獻,9(3),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村孝志、許賢瑤(19930300)。1655年的臺灣東部地方集會。臺灣風物,43(1),155-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村孝志、吳密察、許賢瑤(19940300)。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197-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村孝志、許奧華(19581200)。十七世紀臺灣鹿皮之出產及其對日貿易。臺灣銀行季刊,10(2),131-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岩生成一(1933)。三百年前に於ける台灣砂糖と茶の波斯進出。南方土俗,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譚昌國(20090900)。當代排灣族頭目權威的建構:以土坂村Patjalinuk頭目家為例。原住民自然人文期刊,1,14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松林(19590900)。荷蘭之臺灣統治。臺灣文獻,10(3),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慶芳(19981100)。從權利憑證的演變談光復前後土地登記制度之沿革。臺灣地政,153,48-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石磊(1977)。排灣族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生活。中國民族學通訊,15,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文良(19971200)。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形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2,169-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奇祿、國分直一(1949)。排灣族的占卜道其箱。臺灣文化,5(1),44-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大安(19781200)。五種排灣方言的初步比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4),565-6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益昌、高淑媛(19950900)。史前文化與原住民關係初步探討。臺灣風物,45(3),7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村孝志、許賢瑤(19900600)。村落戶口調查所見的荷蘭之臺灣原住民統治。臺灣風物,40(2),8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蕭新煌(19840300)。臺灣山地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問題。臺灣銀行季刊,35(1),126-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奇祿(19661100)。臺灣排灣群的古瑠璃珠及其傳入年代的推測。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8,1-6+a3-a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國銘(19941200)。十七世紀中葉屏東平原的村落與記事。臺灣史研究,1(2),109-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臧振華(20010100)。從「Polynesian Origins:Insights from the Y Chromosome」一文談南島民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語言暨語言學,2(1),253-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莊雅仲(19931100)。再現、改宗與殖民抗爭: 十七世紀荷蘭統治下臺灣的殖民主義與傳教工作。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5,13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燕和(19930400)。臺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7,1-4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紀駿傑(1997)。環境殖民:資本主義生產擴張下的台灣原住民土地與資源權。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7年9月20日)。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台麗(1999)。百步蛇與鷹:排灣族的文化認同與表徵。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1999/05/01-05/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秋坤(19890000)。清代前期對臺少數民族政策與臺灣土著的傳統土地權利,1690-1766。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023-1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7)。原住民土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土地經濟學會(1998)。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環境保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素秋(2010)。從考古資料看排灣族文化的起源問題。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85-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永龍(1999)。反思臺灣原住民族土地、文化與保育:關於原住民生態智慧與土地倫理之重構。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中國土地經濟學會。5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省政府地政處(1995)。全國原住民第一屆土地會議手冊。臺中:臺灣省政府地政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匡悌(2000)。墾丁國家公園史前文化遺址現況調查及地理資訊系統檔案建立。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薰、尹建中、黃士強、連照美、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2)。臺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步評估第一階段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光周、鄭永勝、凌平彰、陳維鈞、韓旭東、陳有貝(1985)。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查報告。屏東: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坤修(2005)。台東縣舊香蘭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期末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坤修(2007)。臺東縣舊香蘭遺址搶救發掘計畫第二期計畫期末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屏東縣政府(1992)。屏東縣瑪家鄉舊筏灣部落重建整體規劃。屏東: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素秋、戴瑞春、伍元和、林淑芬、陳得仁(2007)。屏東縣遺址補遺調查暨數位化保存計畫研究報告。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臺北:交通部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3)。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益昌、陳俊男、顔廷伃(2002)。台東縣史前遺址內涵暨範圍研究:台東平原以南與蘭嶼地區。臺東:臺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臧振華、葉美珍(2000)。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東縣。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臧振華(2004)。臺南科學工業園區道爺遺址未劃入保存區部份搶救考古計劃期末報告。臺南: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臧振華、劉益昌、郭素秋、楊鳳屏、陳思嘉、塗勤慧(2000)。十三行遺址出土遺物基本資料建檔登錄計畫期末報告。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李匡悌、陳維鈞、陳瑪玲、李德仁、劉克竑、朱正宜、張菁芳、詹碧珠、蔡世中、郭素秋、周經偉(199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屏東縣。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李匡悌、陳維鈞、陳瑪玲、李德仁、劉克竑、朱正宜、張菁芳、詹碧珠、蔡世中、郭素秋、周經偉(199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高雄縣、高雄市。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李匡悌、陳維鈞、陳瑪玲、李德仁、劉克竑、朱正宜、張菁芳、詹碧珠、蔡世中、郭素秋、周經偉(199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南縣、臺南市。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愛靜(1998)。臺灣地區原住民各族群土地制度變遷之研究(期中報告)。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瓊慧(1996)。屏北地區的聚落型態、維生活動與社會組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隆志(1990)。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亞伶(1997)。台灣省有河川浮覆地管理與利用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繼道(1992)。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淑君(1996)。台灣沖積扇的地形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明輝(1990)。阿里山鄒族傳統社會的空間組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永楨(1986)。清代台灣後山開發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文傑(1990)。排灣族與雅美族之農耕及生計適應--以士文村及朗島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斌(1980)。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並兼論人類學田野方法的特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秋綿(2001)。由國土規劃觀點檢視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土地使用衝突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夏雯霖(1994)。清末後堆地方傳統聚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榮富(1992)。神話與宰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佩玲(1996)。平和排灣族的家庭與教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佩穎(2007)。空間分析與房舍結構--以屏東縣牡丹鄉排灣族Saqacengalj舊社遺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魏家弘(1996)。臺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佳陵(1996)。論關於臺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瓊華(1997)。臺灣原住民土地產權之演變(1624-1945)(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泉湖(1992)。臺灣地區山地保留地政策制定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宗韓(1994)。戰後臺灣原住民政策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孟祥瀚(1988)。台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光慧(1998)。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伊能嘉矩、江慶林、劉寧顏(1985)。臺灣文化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揆一、周學普(1956)。被遺誤之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敏麟(1980)。台灣地名沿革。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本政(1993)。清實錄臺灣史料專輯。福建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1988)。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東京都:凱風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立夫(1996)。排灣族文明初探。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壬癸(1999)。台灣原住民史語言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正祥(1997)。台灣地誌。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1992)。台灣的考古遺址。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業榮(1991)。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振名(1991)。台東縣魯凱、排灣族舊社遺址勘查報告。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克襄(1993)。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台灣。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Davidson, James W.、蔡啓恆(1972)。臺灣之過去和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Pickering, W. A.、陳逸君(1994)。發現老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英聖(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詩琅(1980)。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莎莉(19930000)。排灣族的衣飾文化。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程家穎(1963)。台灣土地制度考察報告書。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匡悌(2002)。恆春半島的人文史蹟。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秋坤(19940000)。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2006)。南科考古發現專輯:先民履跡。臺南:臺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台灣踏查日記。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淺田喬二(1968)。日本帝国主義と旧植民地地主制:台湾.朝鮮.満州における日本人大土地所有の史的分析。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坤修、葉美珍(20010000)。臺東縣史:史前篇。臺東:臺東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台灣省政府地政處(1997)。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志。台中:台灣省政府地政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明鴻(1981)。土地登記與強制執行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屏東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千千岩助太郎(1988)。臺灣高砂族之住家。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小島由道、黃文新、蔣斌(2003)。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內政部(1996)。政府執行原住民保留土地政策及工作實錄。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春蓀(1982)。臺灣地質概論。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村上直次郎、程大學(1991)。巴達維亞城日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元文(1984)。重修臺灣府誌。臺北:大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鹿野忠雄、宋文薰(1966)。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奇祿(1982)。臺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舜伶(1998)。還我土地:法律體系變動下的原住民土地流失與土地權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秀娟(2000)。排灣族參考語法。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素玢(2011)。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臺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行政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台灣省通誌卷三:政事志地政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台灣省通誌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臺灣省原住民行政局(1993)。原住民保留地行政與發展。台北:臺灣省原住民行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省政府地政處(1995)。常用地政法規彙編。臺中:臺灣省政府地政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臺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997)。臺灣原住民季刊。台北:臺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臺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998)。臺灣的建設原住民篇:原鄉情。台北:臺灣省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潘立夫(1997)。1996年排灣族部落訪問及其文明探索。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益昌(1996)。臺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蔣斌(1987)。臺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藤井志津枝(2010)。理蕃。台北:問津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伊能嘉矩、溫吉(1957)。臺灣番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許美智(1992)。排灣族的琉璃珠。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應貴(19860000)。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Pickering, W. A.、吳明遠(1959)。老臺灣。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童春發(20010000)。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許功明、柯惠(1994)。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譚昌國(20070000)。排灣族。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石磊(19710000)。筏灣 : 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泰升(19990000)。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安倍明義(1987)。台灣地名研究。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馬淵東一,陳金田(1984)。臺灣土著之移動及分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鹿野忠雄,吳逸民(1995)。臺灣原住民的鄉土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鹿野忠雄,黃耀榮。臺灣原住民受漢族影響之地域性差異,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匡悌(2006)。傳承與斷裂:再看恆春半島史前石板屋遺址的聚落、家屋與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高業榮(1994)。台24線安朔至港口段史蹟及文化資產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士強,陳有貝,顔學誠(1987)。墾丁國家公園考古民族調查報告,屏東: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磊(1981)。牡丹村排灣族的家庭制度。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芮逸夫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食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錄史前考古。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伊能嘉矩、黃秀敏(1993)。在臺灣被稱為恆春熟番的一群到底是什麼?。臺灣南島語言研究論文日文中譯彙編。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物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衛惠林(19860000)。臺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斌、李靜怡(1995)。北排灣家屋空間結構與意義。空間、力與社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川上知一(1987)。台東恆春兩廳轄區調查書。臺灣慣習記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村孝志、許粵華(1957)。十七世紀荷蘭在臺灣的採金事業。臺灣經濟史五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益滔(19910000)。臺灣之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王益滔教授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院農經濟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坤修(2006)。台東縣舊香蘭遺址的搶救發掘及其重要的發現。九十四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報告集。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應貴(1986)。臺灣土著的兩種類型及其意義。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斌(19990000)。墓葬與襲名:排灣族的兩個記憶機制。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