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馮小青熱」看「牡丹亭效應」--崑劇折子戲〈題曲〉的多重閱讀
書刊名: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作者:謝俐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ieh, Li-Ying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4
頁次:頁129-145
主題關鍵詞:題曲小青療妒羹牡丹亭杜麗娘馮小青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67
〈題曲〉是一折關於「閱讀」的戲。劇作家透過「閱讀」作為表述的美學策略,使得劇中人藉此引發出更為複雜細膩的情感,更多撩亂難捨的情懷,閱讀的對象—《牡丹亭》所引發的巨大效應,在閱讀者的內心發酵,使得她透過閱讀而有所「發現」—發現新的現實、並從中重新體認自我內在的需求與局限。同時,當劇作完成、並成為一齣活生生在觀眾面前展演的戲的那一刻,讀者/觀眾也因此從而窺見劇中人及劇中人所閱讀的對象、演員甚至劇作家的內心世界,以及更多投射於其他的複雜面向。這樣,讀者/觀眾也「閱讀」著這齣戲,和由這齣戲引發的許許多多的其他。這也就是筆者所謂的「多重閱讀」。
期刊論文
1.雷勇(1995)。明末清初小說、戲曲創作中「馮小青熱」初探。明清小說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安祈(20010500)。崑劇在臺灣的現代意義。臺大中文學報,14,221-2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華瑋(1999)。婦女評點《牡丹亭》:《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與《才子牡丹亭》析論。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妙瑜(2004)。明末清初小說中的療妒主題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應平書(199809)。紀念徐炎之先生百歲冥誕文集。臺北:水磨曲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鴛湖煙水散人、馬蓉(1990)。女才子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夢龍(200208)。情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永義、陳芳英(198008)。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戲劇類。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古吳墨浪子、邵大成(198504)。西湖佳話。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京藩。小青娘風流院傳奇。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殷港深、張怡庵(1977)。六也曲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一拂(199212)。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鐵橋山人、問津漁者、石坪居士、周育德(1986)。消寒新詠。北京:中國戲曲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梅、王衛民(1983)。吳梅戲曲論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陸萼庭(2002)。崑劇演出史稿。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扶明(1987)。牡丹亭研究資料考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傳瑛、洛地(1988)。崑劇生涯六十年。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湯顯祖(199901)。哭婁江女子ニ首有序。湯顯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愷悌(200512)。挑燈閒看馮小青--論兩部馮小青戲曲對《牡丹亭》的「拈借」。湯顯祖與牡丹亭。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光旦(1929)。馮小青:一件影戀之研究。潘光旦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