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本繪畫創作的技法表現與象徵意義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蘇守質
作者(外文):Su, Shou-Chih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137-153
主題關鍵詞:心物合一日本松柏美術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
  • 點閱點閱:32
在我的繪畫藝術世界裡,自幼至今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學習及改變。從國、高 中時期的美術班到文化大學美術系;出國後又從日本國立筑波大學書道研究所到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日本畫研究所,一次又一次的環境改變都帶給我莫大的衝擊 與影響,但唯一不變的是讓我更加深對藝術的喜好,也更確立了自己今後研究與 創作的方向。固然週遭帶給我的是不斷的刺激和體會,但不曾因環境與人事的更 迭,而失去創作中對於心象世界所追求的堅持。
圖書
1.岩宮武二(1972)。原色日本の美術。東京:小学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unari, Bruno、小山清男(1973)。芸術としてのデザイン。東京:株式会社DAVI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林忠(1981)。瀟洒な裝飾美。東京:學習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耀庭(1984)。美感與造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景容(1991)。構圖與繪畫分析。臺北:武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上村淳之(1992)。日本画の行方。東京:美術年鑑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佟景韓(1994)。造形藝術美學。臺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足立龍太郎(1994)。松伯美術館と佐紀、佐保路を訪ねて。東京:求龍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三井秀樹(1996)。美の構成学。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其偉(1991)。現代繪畫基本理論。臺北:雄師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竹內敏雄(1965)。芸術の実存哲学。東京: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武田恒夫(1983)。日本の美術9-桃山繪畫。東京:至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厚澤(1984)。美的歷程。臺北:元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原田平作(1993)。日本画と洋画。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嘉門安雄(1995)。西洋美術史。臺北:大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納屋嘉人(2001)。琳派を愉しむ--細見コレクションの名品を通して。京都:淡交社株式会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渡邊明一(1997)。日本の美術10-古代繪畫技術。東京:至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從周(1985)。美學與藝術。台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anofsky, Erwin、李元春(1997)。造形藝術的意義。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蓉之(1990000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臺北:藝術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有賀祥隆(1997)。日本の美術6--截金と色彩。東京:至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秋來(1977)。宋代繪畫藝術成就之探研。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光男(1993)。宋代繪畫美學析論。臺北:漢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原田平作(1997)。日本の近代美術:欧米に比較して。京都:晃洋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