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有意味的形式--魚.鳥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陳學嬪
作者(外文):Chen, Xue-pim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269-283
主題關鍵詞:形式符號圖像魚紋鳥紋徽號圖騰象徵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
符號是抽象思維的產物,用以承載抽象概念,僅屬於用概念來進行抽象思維與信息交流的人類。或許與從動物到人類的進化相同。生物性的性息由於抽象概念的參入而起了質變,逐漸演化發展成了人的符號,例如鳴叫成為語言。在語言符號的圖象形式─文字,出現前的數千年中,黃河彩陶圖畫在符號發生史的脈絡中佔了承先啟後的位置。 符號〈象徵物〉為指代〈象徵作用〉概念〈被象徵物〉而產生,是某一相應人類群體共同創造而用以認同或傳達信息的媒介與工具。符號必須具備相對恆定的涵意與外在形式,而用以模擬其形象去指代其物的相應概念為最直接的途徑。於是,模擬─象形,成為人類最先使用的一種視覺符號樣式。 符號與其所指代的概念都抽象於具體物的各別屬性,並加入了某些觀念。成為物我之間的獨立創造物。一旦參造具體物而創造了符號,人們對具體物的關注與感情就會轉向符號,即符號所具有的意義與形式。而符號的本義裡就包含有傳遞概念信息形式的簡練、抽象,來替代自然物的複雜、具體。 當圖畫符號通過模擬途徑創造以後,在流傳中,隨著人們使用符號的能力不斷提高,就會不斷的把前人抽象出來的物形一再簡化與抽象,而將原有形式拋棄,正如同彩陶圖畫,從「象形」形式演變為「幾何」形式的過程。 人的審美感受之所以不同於動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於其中包含有觀念與想像的成分在內。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正在於它是積澱了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於形式而不是即是形式。離開形式〈自然形體〉固然沒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體〉也無法稱其為美。
圖書
1.靳之林(1993)。瓜瓞綿綿。漢聲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志強(1994)。黃河彩陶與中國古代的符號文化。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陜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1963)。西安半坡--原始氏族社會聚落遺址。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程征、錢志強(1994)。黃河彩陶。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