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戲劇中的儀式性--以《暗戀桃花源》為例
書刊名:臺藝戲劇學刊
作者:林怡璇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178-191
主題關鍵詞:儀式符號象徵質變暗戀桃花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4
  • 點閱點閱:32
期刊論文
1.王純娟(20060100)。哀傷或不哀傷?--當西方的哀傷治療遇上臺灣的宗教信仰與民俗。生死學研究,3,93-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顯光(20050300)。試論宗教儀式中的戲劇因素。宗教哲學,32,12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堅(20060900)。創傷與復原:家庭儀式在心理治療中的隱喻象徵。輔導季刊,42(3),1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雅莉(2002)。越軌?轉位:青少年參與八家將團體之分析(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堅厚(2002)。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光生(2001)。中國儀式劇場藝術的發展與變革。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rey, Gerald、鄭玄藏(2002)。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雙葉書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lson, Edwin。The Theater Experience。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  new window
5.Goffman, Erving、徐江敏、李姚軍(199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久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lack, E. L.、林淑貞(1995)。生命中的戒指與蠟觸--創造豐富的生活儀式。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元凱(1986)。戲劇幻覺藝術。臺北縣:萬盛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妙勝(1989)。戲劇演出符號引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鄢佩麗(2003)。危機與契機。臺北: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Emunah, Renee、陳凌軒(2006)。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丁‧艾思林、羅婉華(1981)。戲劇剖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ammerschlag, C. A.、汪芸(1994)。失竊的靈魂--儀式與心理治療。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亦園(1985)。宗教與神話。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金登才(1989)。戲劇本質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應貴(1998)。見證與詮釋。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陶慶梅、侯淑儀(2003)。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haim, D. B.(1984)。Distance in the Theatre-The Aesthetics of Audience Response。NY:Ann Arbor。  new window
18.Turner, Jane(2004)。Eugenio Barba。Routledge。  new window
19.Elam, Keir、王坤(1998)。符號學與戲劇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容(1974)。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chechner, Richard(2006)。Performance Studies: An Introduction。New York: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22.姚一葦(20040000)。戲劇原理。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銘銘(20000000)。社會人類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