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成體之文」到「成體之詩」--古文運動對江西詩派的典範效應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林湘華
出版日期:2006
卷期:8
頁次:頁81-106
主題關鍵詞:古文運動江西詩派符號象徵典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93
  • 點閱點閱:56
中唐以來,文學在「人文反省」與「形式覺知」兩時代脈絡的對諍中,形成了「古文運動」這一寫作典範,古文運動凝聚了文化與寫作的共識,建立了一個成功的實踐模式,在典範效應下,宋詩應其自身的歷史條件,吸收了韓柳古文「道-主體-文」的模式,影響了前「江西詩派」時期宋詩學的趨向,形成其「成體之詩」的理想,成為後來黃庭堅及江西詩派詩學之前導。
期刊論文
1.顧忠華(19980800)。孔恩、韋伯與社會科學的典範問題--從經濟學史的「方法論戰」談起。當代,14=132,26-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歐陽修、宋祁(198101)。新唐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夢得(1983)。石林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ssirer, Ernst、關子尹(1994)。人文科學的邏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訥(1973)。文章辨體序說。臺北:泰順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姚一葦(1993)。藝術的奧秘。台北:台灣開明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杰(1996)。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彥衛、傅根清(1998)。雲麓漫鈔。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穆(1991)。雜論唐代古文運動。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北宋)王安石(1974)。上人書。王安石全集(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秦觀(1998)。韓愈論。宋詩話全編。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章炳麟(2003)。國故論衡。國故論衡。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2)。杜甫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溫(1981)。潛溪詩眼,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葉燮(1998)。原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本中(1981)。童蒙詩訓,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梁肅(1979)。祭獨孤常州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明)王禕(1985)。文原,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韓愈(1975)。爭臣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柳宗元(1981)。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柳宗元(1974)。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南朝梁)劉勰(1984)。論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司空圖(1994)。題柳柳州集後,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清)葉燮(1970)。送俞唯道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劉辰翁(1973)。趙仲仁詩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陳善(1996)。捫虱新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李復(1982)。與侯謨秀才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