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希逸莊子義理研究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許志信
作者(外文):Xu, Zhi-xi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2:2
頁次:頁33-75
主題關鍵詞:林希逸理學莊子郭象宋代思想LinXiYiLiXue traditional ConfusionZhuenZhiGuoXiangConfusionPhilosophical scholar in Song and Mi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1
林希逸是一位理學家,他有很深的儒學的家傳與淵源,但是他的學問不僅限於儒家的經典,注莊一直在莊學的發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林希逸將儒學與莊子學問相互註解,甚且也參酌佛理,也算對於宋儒嚴格的門戶觀念作一種突破。 為開出理學的新境界 。或者是開出理學中較為開放的理論路數。他注莊子在程度上 是比較站在維護儒家規範的角度立言,不甚同意莊子打破人文化價值 渾沌忘機的思想,林氏理學氣息比較重,都用「理」來解釋莊子,林氏一直是具有理學本色的, 林氏的「理」是富有人倫價值的儒家之道,並不是莊子的那一種虛無破執之「理」。
圖書
1.孫奇逢(1666)。理學宗傳。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軾(1993)。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軾(2002)。東坡易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澄之(199808)。莊屈合詁。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5)。大方廣佛華嚴經。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交光真鑑(2003)。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慶藩(1988)。莊子集釋。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夫之(1987)。莊子解。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弼(1992)。周易略例。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邵雍(1987)。伊川撃壤集。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沫若(1990)。十批判書。丹楓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邵雍(2004)。皇極經世。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陸象山(1966)。象山全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黎靖德、王星賢(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87)。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錢穆(1990)。莊老通辨。台北:東大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象(2000)。莊子。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焦竑(1974)。莊子翼。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程顥、程頤(2006)。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方以智(1975)。藥地炮莊。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呂澂(1985)。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汝登(1989)。聖學宗傳。山東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87)。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湯顯祖、徐朔方(1999)。湯顯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希逸、周啟成(1997)。莊子鬳齋口義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覺浪道盛(1968)。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中華大藏經。台北:修定中華大藏經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