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研究
作者:蘇慧萍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教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道家魏晉莊子阮籍嵇康郭象生命美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8
論文提要
本論文立論的意涵是建構在對於《莊子》文本的基礎,以聚焦在莊學的縱向思想主軸,理解橫向發展上魏晉時期莊學對生命開展的美學思想體系。莊學成為思想體系的積極意義,是在《莊子》文本內蘊涵的思想為主體基礎,以建立士人詮釋《莊子》所共構多元豐富的生命學問,進而通過以呈顯對《莊子》思維的根源性思考所契近的生命實踐,達致士人內心契合《莊子》聖人境界的生命美學。因此,筆者試圖以「生命美學」的理論,通貫《莊子》、阮籍、嵇康與郭象生命思想的主體,藉以論述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的精神,並尋求自我個體生命的應然定位,進而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與美感,實是本文立論的目的所在。
論文主體架構上,是以四個章節分別論述本論的思想脈絡:「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的形上依據 」、「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的生命認知」、「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的實踐方法」、「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的生命境界」為主體架構,分別論述魏晉時期阮籍、嵇康、郭象三位士人,對於《莊子》思想所呈顯精神生命的詮釋內涵與實踐方法,進而達致對於心目中理想人格生命美感的嚮往。
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的關鍵核心,是回歸「自然」思想概念的究竟,在統合觀識生命意涵的主體意蘊時,其中關乎天人之間感通性的元質,及其實踐工夫的歷程,是士人詮解《莊子》對生命體認的思想主體,以達致其身處現實生存環境中,通貫形體與精神間朗豁的美感生命。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魏】嵇康:《嵇中散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出版,1987年。
【魏】阮籍著,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二、 專書

嚴靈峰:《老莊研究》,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1983年。new window
趙文秀:《莊子的知識論與人生觀》,臺北:盛京印書館,1971年。
載明揚:《嵇康集校注》,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容肇祖:《魏晉的自然主義》,臺北:商務書局,1980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呂 凱:《魏晉玄學析評》,臺北:世紀書局,1980年。
蔣錫昌:《莊子哲學》,臺北:鳴宇出版社,1980年。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年。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new window
錢穆:《莊老通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陶建國:《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臺北:文津書局,1986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周紹賢:《魏晉清談述論》,臺北:商務書局,1987年。
胡哲敷:《老莊哲學》,臺北:中華書局,1987年。
湯一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臺北:東大書局,1988年。new window
吳光明:《莊子》,臺北:東大圖書,1988年。
錢 穆:《莊子纂箋》,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9年。
李澤厚:《華夏美學》,臺北:時報文化,1989年。
許抗生:《魏晉玄學史》,陜西: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陶建國:《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學生書局,1990年。new window
莊萬壽:《嵇康研究及其年譜》,臺北:學生書局,1990年。
李存山:《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錢 穆:《莊老通辨》,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吳怡:《逍遙的莊子》,臺北:東大圖書,1991年。
陳品卿:《莊學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牟宗三譯註:《康德:判斷力之批判,上冊》,臺北:學生書局,1992年。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唐翼明:《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1992年。new window
趙書廉:《魏晉玄學探微》,河南:人民出版,1992年。
張榮明:《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臺北:桂冠圖書,1992年。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東大圖書,1992年。new window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new window
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臺北:中央研究院,1992年。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姜一涵等著,《中國美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2年。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田文棠,《阮籍評傳─慷慨任氣的一生》,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賀昌群等著:《魏晉思想甲、乙編》,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江建俊:〈大人理境與無君思想的關係〉,《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5年。
李澤厚:《華夏美學〉》,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原著,洪漢鼎譯:《Hermeneutik І Wahrheit und Methode》,臺北市:時報文化社,1996年。
楊儒賓、黃俊傑編,狐安南(Alan D.Fox)着:〈《莊子》中的經驗型態:感應與反映〉《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new window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北:學生書局,1997年。
蔡振豐:《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臺北:黎明書局,1997年。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new window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趙衛民:《莊子的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
任繼愈:《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謝大寧:《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從玄學史看嵇康思想的兩個側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new window
陳鼓應:《老莊新論》,香港:中華書局,1999年5月。new window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
容肇祖:《魏晉的自然主義》,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王慶光:〈道家「內聖外王」新詮〉《徐文珊教授百歲冥誕紀念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曾春海:《嵇康:竹林玄學的典範》,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臺北:文津書局,2000年。new window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2001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8月。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五南書局,2002年。new window
莊耀郎:《郭象玄學》,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new window
潘知常:《生命美學論稿》,鄭州:鄭州大學,2002年。
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魏晉南北朝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哲學卷》,臺北:龍文出版,2002年。
鄭基良:《魏晉南北朝形盡神滅或形盡神不滅的思想論證》,臺北:文史哲書局,2002年。new window
戴璉璋,《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03年。new window
李玲珠:《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new window
羅宗強:《因緣集──羅宗強自選集‧嵇康的心態及其人生悲劇》,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熊鐵基:《中國莊學史(上、下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三、 期刊

沈清松:〈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1987年6月,第14卷第6期。new window
楊儒賓:〈昇天、變形與不懼水火─論莊子思想中與原始宗教相關的三個主題〉《漢學研究》,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89年6月,第7卷第1期。new window
高柏園:〈論莊子與嵇康的養生論〉《鵝湖月刊》,臺北:鵝湖出版社,1989年10月,15卷第4期。new window
戴連璋:〈阮籍的自然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年3月,第3期。
周大興:〈阮籍的《達莊論》與莊學〉《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1993年10月,第20卷第10期。new window
李正治:〈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國文天地》,臺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2月,第9卷第9期。new window
鄔昆如:〈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1994年7月,21卷第7期。new window
許抗生,〈略談魏晉玄學的自然主義思想〉《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1995年。
陳美朱:〈嵇康、阮籍的「理想士人論」──由「宏達先生」與「大人先生」的形象談起〉《孔孟月刊》,臺北:孔孟月刊社,1995年10月,34卷第2期。new window
劉見成:〈形神與生死──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神之爭〉《中國文化月刊》,臺中:中國文化月刊社,1997年7月,第208期。
蔡忠道:〈魏晉的聖人論〉《高雄師大學報》,高雄:高雄師範大學,1998年4月,第9期。new window
李美燕:〈老莊養生哲學的流變與影響─以嵇康與葛洪的〈養生論〉為主〉《屏東師院學報》,屏東:屏東師範學院,2000年,第13期。new window
陳昭銘:〈論嵇康之名教觀與自然觀〉《中國文化月刊》,臺北: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2000年5月,第242期。
黃明喜:〈略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1年3月,28卷第3期。new window
周大興:〈王坦之〈廢莊論〉的反莊思想:從玄學與反玄學、莊學與反莊學的互動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001年5月,第18期。new window
曾春海:〈嵇康的審美表現及生命美學〉《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1年8月,第28卷第8期。new window
柳秀英:〈莊子生命美學思想初探〉《美和技術學院學報》,屏東:美和技術學院,2001年,第19期。
李玲珠:〈魏晉養生意識的文化思維〉《哲學雜誌》,臺北:業強出版社,2002年5月,第38期。
莊耀郎:〈魏晉儒道會通理論的省察〉《中國學術年刊》,臺北:臺灣師範大學,2002年6月,第23期。new window
吳佳璇:〈嵇康的自然觀〉《中國學術年刊》,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年6月,第23期。new window
吳德育:〈析論嵇康的儒道思想〉《輔大中研所學刊》,臺北:輔仁大學,2002年10月,第12期。new window
吳冠宏:〈嵇康「明膽論」之明膽關係試探〉《東華漢學》,花蓮: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03年2月,第1期。new window
陳瓊玉:〈從嵇康「釋私論」談其君子形象之詮釋與落實〉《雲漢學刊》,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年6月,第10期。new window
陳明恩:〈氣化自然,無為而成─略論魏晉玄學之宇宙論面向〉《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3年4月,第30卷第4期。new window
劉原池:〈阮籍〈達莊論〉中的莊學思想〉《新竹師院學報》,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2003年12月,第17期。new window
賴錫三:〈《莊子》精、氣、神的功夫和境界─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漢學研究》,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4年12月),第22卷第2期。new window
黃偉倫:〈工夫、境界與自然之道──阮籍〈達莊論〉的理論思維〉《政大中文學報》,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4年6月,第1期。new window
吳聯益:〈嵇康養生思想及其黃老、道教之淵源蠡測〉《中國文學研究》,臺北:文學研究社,2004年6月,第18期。new window
劉原池:〈阮籍「大人先生傳」中理想人格的修養方法〉《哲學與文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2004年7月,第362期。
王璦玲:〈「忖度予心,百不失一」─論《桃花扇》評本中批評語境之提示性與詮釋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3月,第26期。
紀志昌:〈魏晉時期《莊》學中的許、巢論述〉《臺大中文學報》,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6月,第22期。
楊自平:〈嵇康「養生論」之養生主張與思惟表現〉《鵝湖》,臺北:鵝湖雜誌社,2005年12月,31卷第6期。new window
盧桂珍:〈生命的存在、限制與超越﹣﹣嵇康學說中有關個體存有狀態之顯題化〉《臺大中文學報》,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2005年12月,第23期。new window
錢奕華:〈莊學詮釋的現象與意義〉《國文學報》,高雄:高雄師範大學,2005年12月,第3期。new window
江建俊:〈阮籍「達莊」、郭象「隱莊」、王坦之「廢莊」在魏晉莊學發展中的意義〉《六朝學刊》,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6年6月,第2期。
馬行誼:〈試論阮籍著作中理想人格的塑造與衝突〉《臺中教育大學學報》(臺中:臺中教育大學,2006年6月),第20卷第1期。new window
馬行誼:〈阮籍的群我意識〉《逢甲人文社會學報》(臺中:逢甲大學,2006年6月),第12期。new window
盧桂珍:〈嵇康玄理中的思維方式〉《六朝學刊》,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6年8月,第2期。
謝元雄:〈羇旅無儔匹,俛仰懷哀傷─論阮籍五言〈詠懷詩〉中的孤獨與追尋〉《輔大中研所學刊》(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2006年10月),第16期。new window
孫世民:〈嵇康養生論探析〉《興大人文學報》,臺中:中興大學中文系,2007年3月,第38期。new window
蕭 馳:〈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清華學報》(新竹:清華大學,2008年12月),新38卷第4期。
蔡振豐:〈魏晉玄學中的「自然」義〉《成大中文學報》,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系,2009年10月,第26期。new window
蘇慧萍:〈《莊子》生命美學的思想〉《國文學報》,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2009年6月,第10期。new window
賴錫三:〈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文與哲》,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2010年6月),第16期。new window
簡光明:〈郭象注解《莊子》的方法及其影響〉《國文學報》(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2013年6月),第18期。new window


四、學位論文

林麗真:《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1978年。new window
顏國明:《魏晉儒道會通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1987。
江建俊:《魏晉玄理與玄風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1987年。new window
張釩星:《魏晉知識份子道家意識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1988。new window
林朝成:《魏晉玄學的自然觀與自然美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2年。new window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思想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1998。new window
孫良水:《阮籍審美思想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1998年。new window
劉原池:《阮籍莊學思想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1999年。
何美諭:《嵇康之藝術生命探析》,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2001年。
楊 旋:《嵇康之養生觀與樂論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2002年。
陳秋燕:《阮籍生命情懷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2003年。
侯建州:《魏晉「君子」概念研究──以魏初至西晉為研究階段》,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2003年。
黃貞菱:《嵇康思想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2003年。
陳弘學:《嵇康玄學思想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2003年。
黃明誠:《才性、情感與玄心─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2004年。new window
孫中峰:《莊學之美學義蘊新詮》,花蓮: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2005年。new window
劉立寧:《嵇康:一個衝突生命的開展》,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2005年。
蘇秋旭:《嵇康生命觀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文所碩士,2005年。
李建興:《嵇康與郭象「名教與自然」思想之比較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2005年。
陳貴珍:《莊子生命美學在成人靈性學習應用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2013年。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