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專業延續博物館發展之路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黃文美
作者(外文):Huang, Wen-mei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8
頁次:頁139-153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專業專業倫理規範博物館養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39
各類學門、各種職業有其專門的研究與技術,也需要有技巧專精的人員負責,這些專業人員,除了對工作及研究有獨到本領外,本著熱誠的態度全心投入更是專業的表徵,博物館亦然,數千年來人們由於喜愛收集的動機開始,呈獻寶物給神祇、蒐集與神跡有關的事物、珍藏奇珍異寶與戰利所得,展現國力,直到現在博物館為大眾而蒐藏、展示、研究並具有教育與娛樂的功能、要維護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的使命無論是由物的關注(藏品的徵集、保存維護、展示陳列等);到人的關懷(傳達知識、推廣教育、服務人群等),歷經歷史的轉折,博物館使命也隨之改變,為了延續人類的文化資產,為大眾創造最優質的學習與休閒環境,博物館以專業的技術與稱職的精神,以及崇高的道德來達成目標。本文從博物館角色的變化談起,新世紀博物館重新審視自身的責任後,強調博物館朝專業發展,博物館從業人員在道德上、態度上、技巧執行上都應遵循專業倫理規範,專業人員的養成也是博物館發展的條件之一,最後談及當前博物館在因應經費短缺問題以及爭取觀眾的策略時,仍然要堅持博物館使命,走出一條符合為觀眾、為社區服務的道路。
期刊論文
1.張婉真(2008)。博物館的行政體制與監督機制。博物館學季刊,22(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婉珍(20060700)。從博物館意識談博物館人的誕生與形塑。博物館學季刊,20(3),7-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寧(20070400)。博物館新趨勢與專業發展。藝術觀點,31,66-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se, A. E.(2005)。Establishing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The essential role of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56(4),318-33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Hooper-Greenhill, E.(2001)。The Modernist Museum and the Post-Museum; Communicative and Cultural Change。博物館風格與特色館建立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89-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allot, G.(2004)。Museums and Museum Professional in France:A Historical Approach。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12-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ouw, P.(2004)。歐洲博物館學教育概況。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台灣與法國的對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淑麗(200403)。從專業倫理談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會通暨跨領域協同教學。輔仁大學進修部全人教育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淑麗(2003)。專業倫理教育的存在意義。輔仁大學進修部全人教育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婉珍(2004)。博物館人員職能的確認與策略應用。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寶源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43-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韶瑩(2004)。博物館專業人員證照制度及體系建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93-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婉真(2004)。藉與法國經驗之比較探討臺灣博物館專業人員進用與養成制度之關係。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olter, P.(1975)。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Inc。  new window
2.Kotler, N.、Kotler, P.(1998)。Museum Strategy and Marking: Designing Missions, Building Audiences, Generating Revenue。Jossey-Bass, inc.。  new window
3.Hooper-Greenhill, E.(1992)。Museum and the shaping of knoeledg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4.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4)。博物館專業人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與法國的對話。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前研一、呂美女(2005)。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enoways, Hugh H.、Ireland, Lynne M.、林潔盈(2007)。博物館行政。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薛平海(2004)。台灣地區培訓與晉用博物館專業人員之回顧與展望。台北:史博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夏學理、凌公山、陳媛(1998)。文化行政。臺北蘆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mbrose, T.、Paine, C.、徐純(2000)。博物館實務基礎入門。台中市: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振明(2004)。行銷是什麼?。臺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urcaw, G. Ellis、張譽騰、桂雅文(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純(2003)。文化載具:博物館的演進腳步。臺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