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過失犯「義務之違反」與「期待可能性」之責任關係
書刊名:警專學報
作者:陳宏毅
作者(外文):Chen, Hung-yie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5
頁次:頁47-73
主題關鍵詞:規範責任理論期待可能性過失犯注意義務過失的客觀歸責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9
  • 點閱點閱:168
論文摘要 過失犯的義務違反與行為的期待可能,從規範違反論的立場來看,其實都在說 明一件事情即是,行為本身因欠缺規範上所期待的義務,而成為行為本身可歸咎的 基礎,於犯罪成立的判斷上是屬於客觀構成要件該當性的問題。 期待可能性的理論是從規範責任理論衍生創發的概念,用於超法規的阻卻責任 事由,規範責任理論對於責任的本質認為行為人的可非難性在於其意思決定時的心 理狀態所為之行為規範上的非難評價,責任的判斷基準不在於故意過失本身,而在 於行為人當時所處之外在因素所形成的心理狀態是否成為非難之評價。 乍看之下,兩者似乎同樣都是在說明規範行為之期待可能(客觀規範價值體系 上的期待),事實上在犯罪階層體系上是完全不同的判斷基礎。
期刊論文
1.林鈺雄(200408)。月旦法學教室2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秋山哲治(195412)。期待可能性における類型的附隨事情の意義。同志社法學,6(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友鋒(1993)。期待可能性(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柯耀程(200704)。刑法概要。柯耀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佐伯千仞(198608)。刑法にける於期待可能性の思想。有斐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甘添貴、謝庭晃(2005)。捷徑刑法總論。甘添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福增(1982)。刑事責任之理論。刑事法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鈺雄(200409)。新刑法總則。林鈺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根威彥(199512)。刑法の重要問題【総論】。成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忠謨(1986)。刑法原理。韓忠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墩銘(1991)。刑法總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lzel(1963)。Das Deutsche Strafrecht。  new window
10.井田良(20050810)。刑法総論の理論構造。成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川端博、甘添貴、余振華(1999)。刑法總論二十五講。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榮堅(2004)。基礎刑法學。臺北市: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山田(200112)。刑法通論。臺北:林山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常仁(1995)。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黃常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正豪(1993)。過失犯論。臺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蘇俊雄(1998)。刑法總論。臺北:蘇俊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東茂(2007)。刑法綜覽。一品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文健(199807)。罪責概念之研究--非難的實質基礎。臺北市:李文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前田雅英(1998)。刑法総論講義。東京, 日本:東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