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產品造形意象元素設計系統之研究--以行動影音產品為例
書刊名:設計學報
作者:黃台生
作者(外文):Huang, Tai-sh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2:4
頁次:頁59-77
主題關鍵詞:造形元素語意差異法行動影音產品Form elements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106
產品的構想與造形設計是設計師不可缺少的必備技能,設計師往往藉由視覺的感官刺激,激發出更具創意、有價的產品,而數位化設計資訊的應用,已成為知識、經驗、構想發展的新利器。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擷取行動影音產品的造形元素,結合各種感性形容詞語彙的運用,建構一個支援設計師發展產品造形階段的造形意象元素整合系統,透過本系統協助設計師發展構想,了解產品的造形意象。首先,本研究透過專家訪談,將市面上搜集到的65種行動影音產品進行造形元素拆解,並以CAD軟體進行2D造形元素描繪,再運用型態分析法與焦點團體法(Foucs Group),共篩選出整體造形元素15種、輸入造形元素15種、輸出造形元素12種,即47種造形元素。而形容詞語彙的篩選,則運用問卷調查與語意差異法(SD),從100組形容詞語彙,選出具有評價性、力量性與行動性三類共8組語彙。為了解造形元素與感性形容詞語彙的關聯性,透過平均數折線圖的方法,探討每一種造形元素與語彙之間的相關性係數。最後,依每種元素在各個形容詞語彙相關性係數與設計需求程度值之間的相差值,以Visual Basic程式語言,完成本造形元素系統的開發。此系統能在資深與新進設計師之間提供一個設計知識累積與傳承的平台,在快速掌握客戶的要求與條件之下,設計師可利用網際網路進入此系統,得到多種造形設計參考,並可將新上市產品與語彙的關連性加到資料庫中,增加造形元素的變化性與完整性。
期刊論文
1.Hsu, Shang H.、Chuang, Ming C.、Chang, Chien C.(2000)。A semantic differential study of designers' and users' product form percep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5(4),375-391。  new window
2.高清漢(20020600)。從風格原型--看泳鏡造形特徵與意象的關係。設計學報,7(1),3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祥(19971200)。Style Recognition and Description。設計學報,2(2),12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Nagamachi, Mitsuo(1995)。Kansei engineering: 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5(1),3-11。  new window
5.Desmet, P. M. A.、Overbeeke, K.、Tax, S.(2001)。Designing products with added emotional valu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approach for research through design。The Design Journal,4(1),32-47。  new window
6.莊明振、馬永川(2001)。以微電子產品為例探討產品意象與造形呈現對應關係。設計學報,6(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Yang, S.、Nagamachi, M.、Lee, S.(1999)。Rule-based Inference Model for the Kansei Engineering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4(5),459- 47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原田昭(1998)。感性工學的架構─感性工學的研究領域與對象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華城(2005)。產品造形吸引力的評價準則與設計最佳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練季旺(2003)。消費者對產品造形偏好之推論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政峰(2002)。產品造形屬性特徵對使用者感官意象的影響—以行動電話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麗如(2003)。產品之材料意象在感覺認知之研究--以桌燈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宇杰(2002)。電腦輔助設計於產品操作介面開發階段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宗興(2002)。自行車車架造形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葉儀(2004)。手部的觸覺形態特徵辨識與方位認知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忠志(2003)。應用特徵導向與類神經網路於產品造形衍生之研究,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盈祺(2002)。複合式感性意象下產品造形的建構,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梅宜冬(2004)。從感性觀點探討數位產品造形意象特質─以數位攝影機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明錡(2000)。電腦輔助產品造形設計模式於網際網路上之應用研究,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忠杰(2003)。特徵參數化與網際網路於產品造形衍生之研究,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顏綏倫(2000)。應用個案式推理法於造形設計套用之研究,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順宇(1998)。多變量分析。臺南市:陳順宇發行 臺北市 : 華泰書局總經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哲、黃文治、Era design創意設計中心(2006)。世訊十年 創藝美學設計。世訊十年 創藝美學設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康獻章(2002)。二維形變與造型特徵置換於汽車造形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台生,李正輝(2004)。產品建構結合參考系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台生,林士源(2004)。快速客製化系統開發之研究─以鞋款設計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台生,洪漢森(2004)。XML在數位整合設計中之應用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台生,洪漢森(2003)。建構式與參數式CAD軟體學習比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偉正(2005)。探討現階段PMP的產品發展限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Toshimasa, Y.,Toshiaki, U.,Emi, H.,Shigeo, H.(2002)。Image database system based on readers Kansei character,Seoul, Korea。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