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流行」的動感活力來思考創意武術的「趨勢」魅力
書刊名:文化體育學刊
作者:戴旭志 引用關係劉文禎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卷期:6
頁次:頁77-80
主題關鍵詞:創意武術流行文化文化產業Creative Martial Ar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24
流行文化是一種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大眾文化,是媒體放大的文化焦點,是當時的社會主流文化,也是當時社會價值變化時所形塑出來的次文化。在歷史上,文化從來都是以自身魅力,而非刻意向外推廣而獲得其他民族的青睞,一個文化被不同文化的人群所接受,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此時的台灣年輕人正沉浸在流行文化中的西化、日化與韓化之中!反觀未來的國際上有可能跟隨台灣走台客風嗎?還是我們永遠都只會隨著外國人思維起舞,無法創新,不敢嘗新?如果能夠承接E世代的流行思維與國際趨勢,以及現代化的文化產業規劃,將新的佈局、新概念的移動創意、肢體創意,投入經營專屬「創意世代」的「流行符碼」與「魅力品味」,似乎是另一個可能的機會出口!以「2007年全國大專院校創意武術大賽」為例,其作法不僅是從年輕人「流行」的動感活力來思考與規劃創意武術的發展趨勢,更透過建構新的表演平台與新的表演機制,來促進武術文化與其他多元肢體文化的交流與整合,藉以提昇台灣流行文化品質、厚植創意文化產業的競爭力,進而發展文化積累與經濟效益的產業。或許將「創意武術(Creative Martial Arts)」品牌逐步推向國際舞台,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行動方案。期待在這「全球化」席捲世界的當口,建立「創意武術」的研究體系、理論架構、比賽制度與行銷方案,必能與他國文化交流時鼎足而立,讓各國讚嘆台灣當代的流行藝術精華,讓新一代年輕人的豐富內涵恣意展現,揮灑獨特的創意競爭力與產業生命力,再次讓世界驚嘆,婆娑之島,「Ilha Formosa」!
期刊論文
1.劉燕青(2001)。流行文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靜寒(19990600)。中國傳統武術的現代省思--讀劉一民教授「傳統身體活動傳承策略的哲學反省」有感。臺灣省學校體育,9(4)=52,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晴文(20060300)。重塑文化現場,尋回民間的文化活力 專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坤良。藝術家,62(3)=370,144-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一民(19971200)。傳統身體活動傳承策略的哲學反省--以傳統武術為例。體育研究,4,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柏宏(2006)。消逝中的主體意識(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怡文(2002)。中國武術傳承模式的現代省思(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光麃(2002)。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1910-1937)(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瑞端(2000)。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雅芳(1998)。台灣漫畫文化工業初探(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習雲太(1985)。中國武術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志清(1994)。形意拳理論研究。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明齋、孫紹棠(1993)。孫臏拳譜。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國術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萬籟聲(1972)。國術教本。台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路遙(1987)。義和拳運動起源探索。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建中(1987)。梅花樁。廣州:科學普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戈武(1991)。中國武術實用大全。臺北:五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漢根,王文(20070208)。推廣中國文化刻不容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