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淺論當代海外小說中的國族想像:以郭松棻〈雪盲〉與白先勇〈謫仙記〉為例
書刊名:真理大學人文學報
作者:林家鵬
作者(外文):Lin, Jia-pe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9
頁次:頁1-12
主題關鍵詞:郭松棻白先勇文化認同國族想像流亡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72
台灣文學從六○年代開始有所謂「留學生小說」的海外文學創作,這些依據作家自身經驗創作出來的作品,其重點往往不是客居地的歷史或文化,而是透過異文化的對照反思自我的身分定位。因此這些文本中便隱含了文化認同與國族想像的命題。在這個文類之中,白先勇與郭松棻的創作是兩個極為不同的典型。若將兩人並置在同樣的書寫脈絡之下,則不難發現在文化失根的焦慮和回歸母文化的渴望的意識上,兩人有不謀而合之處々然而他們各自凝視的焦點並不相同,在流亡意識上也有所差異。本文欲以〈謫以記〉與〈雪盲〉為例,爬梳兩者的創作背景與象徵意義,比較兩人的文化意識與國族認同,並更進一步探究當代台灣文學中離散經驗之不同。
期刊論文
1.黃錦樹(200406)。詩,歷史病體與母性--論郭松棻。中外文學,33(1)=385,9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韶君(200408)。想像、象徵與真實--釋郭松棻作品中的母親形象。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6,83-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素蘭(199910)。流亡的父親.奔跑的母親--郭松棻小說中性/別烏托邦的矛盾與背離。文學臺灣,32,206-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魏偉莉(2004)。異鄉與夢土:郭松棻思想與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白先勇(1989)。寂寞的十七歳。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文標(1985)。一九八四臺灣小説選。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松棻(1997)。郭松棻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松棻(2002)。奔跑的母親。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幸謙(1994)。生命情結的反思:白先勇小說主題思想之研究。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袁良駿(1991)。白先勇論。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寶釵(2004)。白先勇與台灣當代文學史的構成。台北:駱駝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