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經義述聞》、《經傳釋詞》作者疑義新證
書刊名:清華學報
作者:張錦少
作者(外文):Cheung, Kam-si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1:2
頁次:頁299-334
主題關鍵詞:王念孫王引之經義述聞經傳釋詞著作權清代學術史Wang Nian-sunWang Yin-zhiJingyi ShuwenJingzhuan ShiciAuthorshipIntellectual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33
本文以新的證據重新檢討《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的作者問題。首先,本文據現藏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的王念孫《呂氏春秋》校本原書,證明劉盼遂稱《呂氏春秋雜志》中凡「引之曰」者在校本皆原作「念孫案」的說法不可信,並結合前賢相關論證,駁正劉氏疑《經義述聞》原為王念孫所著之說不成立。其次,本文據現藏上海圖書館的王念孫《管子》校本原書,證明《管子雜志》中稱「引之曰」的文字原皆為王引之的意見,藉此說明王引之雖根柢經學,但肄經之餘,旁訂群籍,偶有所得,條錄成文,部分更為王念孫徵引於《讀書雜志》中。最後,本文據現藏臺灣國家圖書館的王引之《尚書訓詁》鈔本,證明《尚書訓詁》是王氏撰作《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的長編資料之一,二書淹貫了王氏個人早年的研究成果。準此,本文認為《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為王引之自 著而非王念孫託名歸美之作。
期刊論文
1.陳鴻森(20050900)。阮元刊刻《古韻廿一部》相關故實辨正--兼論《經義述聞》作者疑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3),427-4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維遹(19350100)。郝蘭皋夫婦年譜。清華學報,10(1),185-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文彬(19800600)。經義述聞作者之商榷--兼駁劉盼遂「述聞係王引之竊名」之說。國文學報,9,8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廣元(2005)。《經傳釋詞》作者考證。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9(5),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錦少(2010)。王念孫《呂氏春秋》校本研究。《漢學研究》,28(3),291-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盼遂(2000)。高郵王氏父子年譜。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家圖書館(1996)。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宗焜(2000)。高郵王氏父子手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念孫(200009)。讓書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念孫。《管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欣夫、鮑正鵠、徐鵬(2002)。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國維(1966)。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念孫、王引之、羅振玉(2000)。高郵王氏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段玉裁、鍾敬華、劉盼遂(2008)。經韻樓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元、鄧經元(20060600)。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引之(2000)。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念孫(2000)。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引之(2000)。經傳釋詞。江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不韋、畢沅(1991)。呂氏春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鍾翰(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爾巽、啟功(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鴻森(2006)。《經傳釋詞》作者疑義。中華文史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引之(2000)。王文簡公文集。高郵王氏遺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引之。尚書訓詁 鈔本。臺灣國家圖書館藏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引之。廣雅疏證 卷十稿本。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慶瀾等(2001)。廣東通志稿,第2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惇(1995)。群經識小。續修四庫全書•經部 第173冊。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昌齊。呂氏春秋正誤。嶺南遺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曾釗(1995)。面城樓集鈔。續修四庫全書•集部 第1521冊。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儀吉等(1987)。清代碑傳全集,上冊,卷87。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維遹(1958)。呂氏春秋集釋,第1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景葵、顧廷龍(2006)。卷盦書跋。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呂氏春秋二十六卷,附攷一卷,http://140.109.138.5/ttscgi/ttsweb?@l:588487386:3:l:5@@775235689, 20080707。  new window
2.廣雅疏證 卷十,http://140.109.138.5/ttscgi/ttsweb?@5:563584491:3:1:1@@508884295, 20101222。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宗焜(2000)。記史語所藏《高郵王氏父子手稿》。高郵王氏父子手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華峰(2000)。王引之《尚書訓詁》的訓詁方法。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