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女性主體與抒情精神--國光新編京劇的文學特質與文學史意義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梅家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Mei, Chia-l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21:1=81
頁次:頁43-50
主題關鍵詞:國光劇團新京劇女性主體抒情精神文學史意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43
期刊論文
1.汪詩珮(20080300)。文人傳統與女性意識的對話:《青塚前的對話》中的兩種聲音。民俗曲藝,159,205-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惠綿(20050700)。情欲流動與性別越界--《三個人兒兩盞燈》與《男王后》之觀照。戲劇學刊,2,6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芳英(2009)。絳唇珠袖之外--從幾部新編戲曲思考新典範的可能。戲曲論集:抒情與敘事的對話。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驤(1975)。中國的抒情傳統。陳世驤文存。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安祈(2008)。自序。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臺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從文(2002)。抽象的抒情。沈從文全集。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小虹(2008)。情何以堪--《王有道休妻》。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 ‧ 女書。臺北:INK印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友工(2008)。中國戲曲美典初論--兼談「崑劇」。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梅家玲(2004)。漢晉詩賦中的思婦文本及其相關問題。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友工(2008)。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美典: 中國文學研究論集。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