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Facebook社群網站的涉入程度與人際關係研究
書刊名: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作者:陳奕陵洪培馨盧貞伶梁鳯琄梁宗鎏
出版日期:2011
頁次:頁96-102
主題關鍵詞:Facebook社會資本涉入程度社群網站人際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407
人類有群聚的習性,人與人因互動而產生人際關係。隨著時代變化、科技進步,人可以透過夠多元化工具與其他人聯絡、互動,不僅維持現有的人際關係,更結識居住在不同區域的人們。網路技術不斷地進步,虛擬社群的畫面越來越精緻、功能越來越多元,人們所使用的溝通工具也不停更新,從E-mail、BBS、論壇、部落格等,透過網路散播的特性,為人們拓展交友範圍、人際關係。由於網路特質,更是形成另一種與一般人際關係不同的網路人際關係。2009年Facebook風潮席捲全球,作為網路通訊錄為網站建立之初衷,Facebook建立至今,網站不僅提供通訊錄之功用,目前功能非常多元,吸引大量使用者加入,出現一些網路行為在之前未曾發現,值得研究者去探討。
期刊論文
1.張淑惠(19931100)。S-O-R模型在消費者涉入理論之應用的檢討。德明學報,9,144-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Zaichkowky, J. L.(1985)。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2(3),341-352。  new window
3.陳亭羽、康志瑋(20040900)。網路商品之涉入程度與消費行為間之關聯分析--以線上遊戲、線上教學與線上下單為例。玄奘管理學報,2(1),49-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avern, M.(1997)。Social Networks and Economic Sociolog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ology,56(3),287-301。  new window
5.Blanchard, A.、Horan, T.(1998)。Virtual communities and social capital。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16(3),293-307。  new window
6.Zaichkowsky, Judith Lynne(1994)。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 Reduction, Revision, and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23(4),59-70。  new window
7.Putnam, Robert D.(1995)。Bowling Alone: American's Declining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Democracy,6(1),65-78。  new window
8.Coleman, James 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suppl.),S95-S120。  new window
9.吳淑鶯、陳瑞和(2005)。網路涉入影響因素、涉入程度與上網態度--以台灣 大專學生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alcolm Brown(2007)。Mashing up the Once and Future CMS。EDUCAUSE REVIEW,41(2)。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胡柏舟、黃嘉章(2009)。Facebook參與者之休閒效益初探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溫婉玉(2009)。大學生人際關係、自尊、網路使用時間和網路成癮傾向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彙翰(2009)。Web 2.0網路輔助新聞報導(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欣惠(2003)。比較大專院校聽障生與聽聲友誼經驗之對偶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嘉靖(2009)。探索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的遊戲社群社交互動性因素。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ngel, James F.、Kollat, David T.、Blackwell, Roger D.(1982)。Consumer Behavior。The Dryden Press。  new window
2.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utnam, Robert D.(2000)。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Simon & Schuster。  new window
4.Coleman, James Samuel(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黃紹麟(2008)。社交網路服務的廣告營利模式初探。數位之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