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宏觀角度探討生活質量--中國大陸幸福指數相關研究的總結與反思
書刊名:應用倫理評論
作者:邢占軍
作者(外文):Xing, Zhanju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52
頁次:頁55-81
主題關鍵詞: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幸福感公共政策Quality of lifeWell-being indexSubjective well-beingPublic poli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55
期刊論文
1.邢占軍(20020900)。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香港社會科學學報,23,151-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段建華(1996)。總體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與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5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南、盧漢龍(1989)。社會指標與生活質量的結構模型探討。中國社會科學,4,7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irgy, M. J.、Michalos, A. C.、Ferriss, A. L.(2006)。The quality of life (QOL) research movemen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76,343-466。  new window
5.李潼江、楊德森、郝偉(1995)。社區人群生活質量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5(2),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邢占軍(2011)。我國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係的研究。社會學研究,2011(1),196-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成岐(1989)。生活質量測定方法。統計研究,2,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秋、邢占軍(2008)。年齡與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關係的初步研究。學習與實踐,6,8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俊秀(2006)。什麼是幸福指數。今日中國論壇,11,5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凱、周長城(2004)。生活質量研究的新發展:主觀指標的構建與應用。國外社會科學,4,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雅林、車路光(2000)。非在業群體閒暇生活質量考察。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社科版],3,89-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慧紅、陳楠(2008)。中國幸福指數的構建。商業經濟與管理,6,74-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左學金(2010)。中國未來發展和幸福指數。社會觀察,2,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成全、王毅霖(2009)。自由發展視野下幸福指數體系的構建。南京社會科學,11,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國宏(1993)。生活質量綜合指數問題初探。經濟學家,2,98-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慶芳(1992)。小康社會指標體系及2000年目標的綜合評價。中國社會科學,1,10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新家(1995)。論評價生活質量的指標和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湘潭大學學報 [哲社版],5,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楨業(2008)。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省級差異。社會科學研究,3,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正龍(2008)。居民生活質量的統計分析與綜合評價。安徽大學學報 [哲社版],1,102-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元洲(2006)。以幸福指數做政績考核指標有何不宜。學習月刊,11,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沈傑(2006)。從GDP崇拜到幸福指數關懷。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3),6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瑛(2000)。重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重慶師專學報,2,3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邢占軍(2005)。心理體驗與幸福指數。人民論壇,2005(1),3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邢占軍、劉珍(2011)。幸福指數與幸福城市建設。中國城市經濟,1,25-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洪、曲博、溫拓(2011)。國民幸福理論與廣州國民幸福研究。城市觀察,1,14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南、王玲、潘允康(1987)。生活質量的結構與指標。社會學研究,6,7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周長城、吳淑風(2001)。建立人民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的理論依據。武漢大學學報 [社科版],3,381-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周長城、饒權(2001)。生活質量測量方法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0,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長城、袁浩(2002)。專家的觀點可靠嗎?對國內生活質量綜合指數建構問題的探討。社會科學研究,1,10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長城、袁浩(2002)。生活質量綜合指數建構中權重分配的國際視野。江海學刊,1,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啓富(2008)。北京市居民幸福指數的編制方法及變動分析。現代商貿工業,12,117-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曉剛(1993)。當代青年的工作生活質量。社會科學,5,4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易松國、風笑天(1997)。城市居民主觀生活質量研究。華中理工大學學報 [哲社版],3,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易松國、風笑天(1999)。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質量卞客觀指標結構探討。上海社會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136-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風笑天(2007)。生活質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顧及相關問題研究。社會科學研究,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姜奇平(2005)。國民幸福指數的測度--如何量化“人民滿意不滿意” 程度。互聯網周刊,8,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胡雪萍(1990)。如何評估我國的生活質量。消費經濟,6,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胡榮(1996)。廈門市居民生活質量研究。社會學研究,2,8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苗元江、余嘉元(2003)。幸福感評估技術發展。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1,786-7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苗元江、朱曉紅、陳浩賓(2009)。從理論到測量:幸福感心理結構研究發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128-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相子國(2005)。經濟學中的財富與國民幸福指數。民主,11,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范柏乃(2006)。我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際測度。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4,12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段建華(1996)。主觀幸福感槪述。心理學動態,1,4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智敏(1999)。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市場與人口分析,6,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孫鳳(2007)。性別、職業與主觀幸福感。經濟科學,1,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姜晶梅、韓少梅、張孔來(2000)。中國城鄕老年人生活質量綜合評價。中國衛生統計,6,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陶冶(1994)。關於生活質量和主觀指標研究。上海綜合經濟,9,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莊連平、李晶(2008)。基於相關性分析的廣義國民幸福指數的構建。統計教育,8,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葉南客(1992)。蘇南城鄕居民生活質量評估與提高戰略。中國社會科學,3,135-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葉南客、李芸(1992)。當代青年生活質量的評估。青年研究,1,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葉南客、唐仲勛(1993)。老年生活質量探索。社會科學戰線,1,130-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潤龍(1997)。江蘇人民生活質量的比較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志秋(1997)。論文化生活質量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5,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郭慧珍(1987)。關於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的探討。經濟科學,6,7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長華(1993)。江蘇農民生活質量評價與比較。江蘇社會科學,1,11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惠雄、劉國珍(2005)。快樂指數研究槪述。財經論叢,3,2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惠雄、吳麗民(2006)。國民快樂指數調查量表設計的理論機理、結構與測量學特性分析。財經論叢,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義平(1993)。兩種生活質量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廣東社會科學,3,3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馮立天(1995)。中國人口生活質量研究。人口與經濟,6,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馮立天(1995)。中國人口生活質量與國際比較。人口學刊,6,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舒樵(1991)。營口市居民生活質量調查。社會科學輯刊,3,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彭念一、李麗(2003)。我國居民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綜合評價。湖南大學學報 [社科版],5,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詹天庠、陳義平(1997)。關於生活質量評估的指標與方法。中山大學學報論叢,6,2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萬樹(2011)。安徽省幸福指數的構建與實證分析。華東經濟管理,1,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緬坤(2007)。政府績效評價:公共管理效益指數研究。當代財經,9,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趙細康(1997)。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主觀評價分析。人口與經濟,6,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趙彥雲、李靜萍(2000)。中國生活質量評價、分析與預測。管理世界,3,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潘祖光、王瑞梓(1995)。中國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研究。人口研究,3,34-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仁剛、龔耀先(2000)。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劉偉、蔡志洲(2005)。經濟增長與幸福指數。人民論壇,1,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盧淑華、韋魯英(1991)。生活質量與人口特徵的比較研究。北京大學學報 [哲社版],3,58-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盧淑華(1992)。中國城市婚姻與家庭生活質量分析。社會學研究,4,84-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歷復魁(1995)。吉林省社會生活質量的預測與分析。人口學刊,6,4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韓淑麗(1992)。城鎭居民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財經問題研究,5,5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羅四軍、莊成傑(2008)。基於距離綜合評價法的我國國民幸福指數NHI測評。財經理論與實踐,5,11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羅楚亮(2009)。絕對收入、相對收入與主觀幸福感。財經研究,2009(11),7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藺豐奇(2006)。從GDP到GNH:經濟發展價値座標的轉變。人文雜誌,6,7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Celia, D. F.(1995)。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lliative care。Seminars in Oncology,22,73-81。  new window
79.伊里亞‧卡派爾(1997)。構建幸福指數。市場與人口分析,1,6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尹鐘周(1980)。人口學與生活質量。國外社會科學,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K. 蘇斯耐、G. A.費舍、唐仲勛、葉南客(1987)。「生活質量」的社會學研究。國外社會科學,10,5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04)。鄧小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邢占(2011)。公共政策導向的生活質量評價研究。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邢占軍(2005)。談談幸福指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