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徐大椿唱曲口法之研究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楊珺涵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523-544
主題關鍵詞:徐大椿芝庵魏良輔唱曲口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32
徐大椿的《樂府傳聲》中,內容包括字音、發聲與「口法」關聯以及在演唱時所需注意到的許多見解。不但從當時戲曲演唱,實際存在的問題和經驗出發,並結合傳統的審美習慣,於技巧、方法和淵源上進行闡述。在解說上,將各種方法分門別類的講述要訣;為使人易懂其所欲表達之意,使用形象化的比喻,深入淺出,通達易瞭。 在更早之前,元代芝庵的《唱論》可以說是最早一部演唱理論的先始,到了明代,再加上如魏良輔、沈寵綏等人的經驗,徐大椿的《樂府傳聲》,可說是繼承了這些人理論。除了討論魏良輔與沈寵綏對於徐大椿的影響之外,亦上溯到《唱論》對於現在這部徐大椿《樂府傳聲》所帶來的源起,呈現唱曲「口法」的相承與對唱曲表演的重要。
期刊論文
1.李惠綿(20101200)。沈寵綏體兼南北的度曲論。臺大中文學報,33,295-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盈滿(2003)。沈寵綏《絃索辨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魏良輔(200911)。南詞引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梅(199601)。顧曲麈談。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麗容(2008)。戲曲面面觀。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孟珍(1999)。沈寵綏曲學探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麗容(200208)。清人戲曲序跋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驥德(1959)。曲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大椿(1959)。樂府傳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俞為民(2005)。曲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惟助(201006)。崑曲宮調與曲牌。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芝庵(1959)。唱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權(1959)。太和正音譜。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寵綏(1959)。度曲須知。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麗容(2003)。曲學概要。臺北:里仁書局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