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Old is New!?故宮宣傳影片及青年觀眾解讀之研究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劉曉樺陳佳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Hsiao-huaChen, Chia-li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7:4
頁次:頁5-23+25
主題關鍵詞:故宮宣傳影片青年觀眾觀眾研究Old is NewNPM's image advertisementYoung audienceVisitor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4
  • 點閱點閱:56
期刊論文
1.何來香、黃韻瑾(20070700)。故宮再啟.震古鑠今--國立故宮博物院正館再啟行銷策略。故宮文物月刊,292,110-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玉娟(20070200)。國立故宮博物院--OLD is NEW時尚故宮整裝出發。能力雜誌,612,4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白苧(20070300)。向世界感動發聲--故宮形象廣告。故宮文物月刊,288,110-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eiter,Ellen、張恩光(19910400)。符號學與電視研究。當代,60,2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晴文(20060300)。讓故宮活起來 專訪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藝術家,62(3)=370,156-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明椿(19910700)。電視廣告與影像文化的概念架構。當代,63,3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明如(20070400)。用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看故宮--林曼麗院長「創新與美感」學術講座記事與延伸。藝術欣賞,3(2),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靜芳(20071000)。符號學在臺灣博物館教育研究與實踐上的應用:閱讀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館學季刊,21(4),27-63+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光夏(19990700)。廣告文化理論學派之探討--三種解讀廣告文本的取徑分析。廣告學研究,13,93-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天鐸(19910700)。電視廣告與社會文化關係。當代,63,1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婉珍(20080700)。觀眾研究與博物館的營運發展。博物館學季刊,22(3),2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秀梅(2006)。電視廣告的詮釋與判斷之研究:以美術系與非美術系大學生與研究生之多重個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俊良(2002)。閱讀汽車廣告--廣告文本的性別與空間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慧雯(1998)。電視廣告「效果」再探:語言遊戲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ewis, J.、邱誌勇等(2008)。細說文化研究基礎。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urner, Graeme、唐維敏(2000)。英國文化研究導論。臺北:亞太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thes, R.、許薔薔等(2007)。神話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oper-Greenhill, E.(1994)。Learning in art museums: Strategies of interpretation。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5.Falk, John H.、Dierking, Lynn D.、林潔盈、羅欣怡、皮淮音、金靜玉(2001)。博物館經驗。臺北市: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ester, Paul M.、霍文利、史雪雲、王海茹(2003)。視覺傳播:形象載動信息。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Jhally, Sut、馮建三(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iske, John、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吉莉恩.蘿絲、王國強(2006)。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幼慧(1996)。焦點團體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ll, Stuart(1980)。Encoding/ Decoding。Culture, Media, Language: 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 1972-1979。Th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