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十二五時期中國大陸生產性服務業的開放發展與ECFA框架下兩岸的整合
書刊名:華人前瞻研究
作者:周呈奇
作者(外文):Chou, Cheng-chi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2
頁次:頁167-177
主題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優勢比較優勢兩岸整合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Competitive advantageComparative advantageECFACross-strait integr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十二五期間生產性服務業的開放發展不僅關係到中國大陸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而且關係到中國大陸與台灣在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形成。兩岸應把握ECFA這一大好機遇與政策框架,積極開展兩岸生產性服務業的整合,共圖中華經濟圈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the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 will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not only in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structure, but Taiwan and Chinese mainland also in forming new competitiv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integrate actively each other's industries under the frame of ECFA, making progress of all Chinese world.
圖書
1.大前研一(2002)。力用中國台北。台北:天下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尼爾、齊若蘭、洪慧芳(2012)。高成長八國:金磚四國與其他經濟體的新機會。台北:天下雜誌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明德(2007)。世界工廠或市場:解構中國經濟大未來。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向前等(2007)。人才戰略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研究。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榮義(2011)。台灣金融的未來。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榮義(2011)。台灣產業發展策略。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夢俊(2010)。國際金融危機下兩岸因應策略與經濟合作。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志政(2010)。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斯勤、陳德昇(2011)。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ECFA效應:台韓商大陸市場競合與挑戰。INK印刻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繁華等(2010)。製造業基地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路徑。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祖嘉等(2011)。ECFA與台日商策略聯盟:經驗、案例與展望。台北:INK印刻文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于宗先(2012)。台灣經濟的38個迷思。台北:博雅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群策會(2006)。台灣經濟的迷思與出路。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震(200305)。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天下雜誌(2008)。前進新亞洲:東協十國的商機與挑戰。台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振榮(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品牌先生施振榮觀點。台北市: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Porter, Michael E.、李明軒、邱如美(2002)。國家競爭優勢。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