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孟子的「以意逆志」讀經法與《聖經》釋義學:探討吳雷川的《聖經》解釋策略
書刊名: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作者:梁慧
作者(外文):Liang, Hu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31
頁次:頁153-175
主題關鍵詞:孟子吳雷川以意逆志中國經學《聖經》解釋MenciusWu leichuanTrac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from the understood meaningChinese classical ScholarshipBiblical hermeneu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88
期刊論文
1.吳雷川(193005)。從儒家思想論基督教。真理與生命,4(18),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一介(200106)。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東海哲學研究集刊,8,7-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20011200)。孟子運用經典的脈絡及其解經方法。臺大歷史學報,28,193-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5)。中國現代的基督徒是如何讀《聖經》的?--以吳雷川與趙紫宸處理《聖經》的原則與方法為例。世界宗教研究,3,78-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雷川(1920)。我對於基督教會的感想。生命月刊,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雷川(1927)。基督教祈禱的意義與中國先哲修養的方法。真理與生命,2(6),145-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雷川(1923)。基督教經與儒教經。生命月刊,3(6),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雷川(1924)。對於在智識界寅傳基督教的我見。生命月刊,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雷川(1925)。基督教在中國的新途徑。生命月刊,5(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天綱(2008)。「回到經典,回到歷史」:探尋漢語神學的新進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訊,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隆溪(2008)。明末信教文士對我們的意義。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通訊,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湯一介(2001)。「道始於情」的哲學詮釋~五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學術月刊,7,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湯一介(2001)。三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中國文化研究,28,16-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湯一介(2000)。關於僧肇注道德經問題--四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學術月刊,7,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乃喬(2006)。詩學與視域--論比較詩學及其比較視域的互文性原則。文藝爭鳴,2,3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紫宸、吳雷川、吳耀宗(1921)。我用何法讀聖經。生命月刊,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彥仁(2004)。經典詮棒與文化彙通:以吳雷川為例。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323-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湯一介(1998)。能否創建中國的解釋學?。學人,1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湯一介(2000)。再論創建中國解釋學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0(1),83-90+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湯一介(2001)。論郭象注釋莊子的方法--兼論創建中國解釋學的問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80-3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伯峻(2008)。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in-jan Chu(1995)。Wu Lei-chuan: A Confucian-Christian in Republican China。New York:Peter Lang。  new window
3.吳雷川(1934)。耶穌的社會理想。上海:青年協會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復觀(2005)。徐復觀論經學史二種。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耘華(2002)。詮釋學與先秦儒家意義之生成--論語、孟子、荀子對古代傳統的解釋。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查時傑(1983)。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啟福(2005)。理解之思--詮釋學初論。安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icoeur, Paul、陶遠華、袁耀東、馮俊、郝祥、曲煒(1987)。解釋學與人文科學。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光慶(2002)。中國古典解釋學導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iang Grace Hui(2008)。Interpreting the Lord's Prayer from a Confucian-Christian Perspective: Wu Leichuan's Pract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Biblical Hermeneutics)。Reading Ch'isfian Scriptures in China。London:New York:T&T Clark。  new window
2.利科(2001)。詮釋學的任務、詮釋學與意識形態批判。理解與解釋--詮釋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雷川(1936)。基督教更新與中國民族復興。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上海:青年協會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雷川。基督教更新與中國民族復興。本色之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雷川。基督教祈禱的意義與中國先哲修養的方法。本色之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雷川(1999)。基督教經與儒教經。本色之探——20世紀中國基督教文化學術論集。北京:中國廑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明輝(2008)。儒家經典詮釋方法導言。儒家經典詮釋方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念群(2004)。「社會福音派」與中國基督教鄉村建設運動的理論與組織基礎。現代處境中的宗教。香港:明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