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朱子工夫論中的靜坐
書刊名:鵝湖
作者:王雪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Xue-qi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39:10=466
頁次:頁1-13
主題關鍵詞:朱子理學工夫論靜坐主敬窮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11
朱子是理學家中討論靜坐最詳盡的儒者,在儒學靜坐史上是不可略過的重量級核心人物。在朱子看來,靜坐未必是儒門的本質工夫,但卻是重要的工夫,在《朱子語類》中紀錄相當多朱子與門人反覆論及靜坐的問答,其重視靜坐應是不爭之實;另一方面,靜坐和理學形象間若即若離、綢繆難分的關係,朱子的影響也同樣巨大。本文論述重點在透過朱子雖分散但為數不少的靜坐言論,展示他如何在對靜坐既使用又限制的權衡取捨中,建立一套異於二氏、保有儒家特色之靜坐法。朱子靜坐法在身體坐姿上呈現出一種「靜坐無法」-不特別強調趺坐以自別於「坐禪」的論調;而在思想內容上則將靜坐工夫收攝於「主敬窮理」之下。除了對世界誠明價值的肯定,特別重視日用倫常-「事」的動態修鍊,將靜坐置入「主敬」工夫架構下之外;另一個特徵是和任何「明心見性」、直證心體式的冥契主義語彙脫鉤;靜坐從證體的橋樑,變成收斂心氣的手段。朱子論靜坐往往與道理、讀書、思量、事並舉,呈現貫通動與靜,形─氣─神─事合一,具儒學特色的「另類靜坐法」。
會議論文
1.荒木見悟(1993)。朱子學與大慧宗杲。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795-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家懿(1993)。朱熹與道教。國際朱子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嶋隆藏、陳瑋芬(2011)。靜坐--實踐與歷史。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守仁。傳習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健民(1993)。漢譯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台北:圓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宗周、戴璉璋、吳光(1997)。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84)。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94)。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史甄陶(2012)。東亞儒家靜坐研究之概況。東亞的靜坐傳統。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永勝(2005)。中文學界有關理學工夫論之研究現況。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龍溪、吳震(2007)。竹堂會語。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12)。主靜與主敬。東亞的靜坐傳統。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攀龍(1985)。困學記。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蕺山(1997)。讀書說。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榮捷(1988)。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朱子新探索。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淵昌也(2012)。宋明時期儒學對靜坐的看法以及三教合一思想的興起。東亞的靜坐傳統。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宗羲(2007)。蕺山學案。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宗羲(2007)。東林學案。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藤井倫明(2005)。日本研究理學工夫論之概況。理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岡田武彥(1970)。靜坐論。坐禪與靜坐。東京:櫻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2000)。答黃子耕第九書。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熹(2000)。調息箴。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1983)。答張元德。晦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宗羲(2007)。泰州學案。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宗羲(2007)。姚江學案。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顒、陳俊民(1996)。東林書院會語。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龍溪、吳震(2007)。滁陽會語。王畿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儒賓(2012)。明儒與靜坐。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個案探討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儒賓(2004)。宋儒的靜坐說。儒家哲學。臺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榮捷(1988)。朱子與靜坐。朱子新探索。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攀龍(1985)。山居課程。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攀龍(1985)。復七規。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