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藝術基金會在藝術推廣的策略分析--以2014年富邦藝術基金會粉樂町計畫為例
書刊名: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作者:江彗慈林沛祺洪達媛
出版日期:2015
頁次:頁417-438
主題關鍵詞:富邦藝術基金會藝術基金會藝術推廣藝術展覽行銷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43
本研究將深入瞭解富邦藝術基金會粉樂町展覽的藝術推廣策略,以藝術行銷的理論為基礎進行比對分析,試討論藝術展覽的現行推廣模式以及新的可能。本文將歸納現今臺灣的藝術活動推廣加入發展史與基金會之發展演進,並選定「2014年富邦藝術基金會粉樂町計畫—擁抱」為研究案例,深入了解個案之營運與策略。從藝術推廣中不同的行銷觀點切入研究,探討藝術文化活動與基金會之間在現有的模式中,能如何提高實際執行成效或如何有更多新的發展可能,期望在未來提供藝術推廣方面更多相關的方法與建議。
期刊論文
1.張元茜(20010900)。戀消費、戀藝術、戀「東區.粉樂町」--「粉樂町--東區當代藝術展」策展理念。典藏今藝術,108,8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清山、林天祐(2005)。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4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姿(2009)。做藝術,1元要做到4元效益。遠見雜誌,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東山(20030400)。民間基金會在國內藝術體制中的角色與前景。藝術家,56(4)=335,365-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嘉驥(20020300)。臺灣當代藝術奇觀化的審思--從「粉樂町」、「好地方」、「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三展談起。典藏今藝術,114(3),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海鳴(2001)。「粉樂町:與「藝術社群的集結與辯證」。空間重塑簡訊,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懿慧(19990100)。西方公共關係理論學派之探討--90年代理論典範的競爭與辯論。廣告學研究,12,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晴文(2002)。當代藝術與生活的交易--「粉樂町--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與特定場域展覽的有效路徑(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瑩蓉(2003)。企業參與公益活動與非營利組織的夥伴關係:以三個在台灣的跨國企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筱文(2008)。城市中公共藝術的介入所造成影響層面之研究--以「粉樂町Ⅱ-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國祥(2006)。台灣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經營管理之研究--以企業設置之基金會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嘉津(2005)。表演藝術行銷策略之研究--以現代劇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玉禎(1999)。台灣企業基金會現象與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大型企業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怡婷(2009)。台灣企業藝術基金會參與藝術活動之研究--以富邦藝術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紋昌(2013)。國內藝術基金會在藝術環境的角色初探--以臺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屏彣(2011)。基金會運作模式對藝文活動推廣發展影響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新港文教基金會、擊樂文教基金會」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佩怡(2009)。藝術介入臺北東區:粉樂町I與II展覽所激起的漣漪效應。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意AB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俊明(2007)。相約粉樂町:70個創意和生活的美麗碰撞。臺北市: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一香(200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俊英(2002)。行銷學。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新煌(1992)。我國文教基金會發展之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rix, Jonathan、林育珊(2008)。TOP研究的必修課:學術基礎研究理論。臺北:寂天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Yin, Robert K.、尚榮安(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Kumar, Ranjit、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莉茲.希爾、凱薩琳.歐蘇利文、泰瑞.歐蘇利文、林潔盈、廖梅璇(2004)。如何開發藝術市場。五觀藝術管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夏雪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陳亞萍(2002)。藝術管理。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洪瑞薇。為城市刷一抹腮紅熊傳慧談「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http://www.anb.org.tw/news5_show2.asp?tp=4&id=64&id2=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雅君。讓快樂的角落無所不在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談「粉樂町」,http://www.anb.org.tw/news5_show2.asp?tp=4&id=64&id2=6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晴文。到底東區還想怎樣「粉樂町--臺北東區當代藝術展」的觀察,http://www.anb.org.tw/news5_show2.asp?tp=4&id=64&id2=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eclo, Hugh(1978)。Issue networks and the executive establishment。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