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殷墟王陵區人祭坑與卜辭所見“羌祭”及“殺牲法”研究
書刊名:人文中國學報
作者:唐際根牛海茹
作者(外文):Tang, JigenNiu, Hairu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9
頁次:頁411-431
主題關鍵詞:殷墟人祭坑卜辭殺牲法YinxuHuman sacrificial pitsOracle bone inscriptionsQiang peopleWays of kill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唐際根(1993)。殷墟一期文化及其相關問題。考古,1993(10),925-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去尋(1988)。安陽殷代王室墓地。殷都學刊,1988(4),1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蘭(197908)。殷墟文字二記。古文字研究,1,5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省吾(1984)。論偽書每合於古文。中國語文研究,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哲茂(19760600)。逆羌考。大陸雜誌,52(6),1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77)。安陽殷墟奴隸祭祀坑的發掘。考古,1977(1),2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錫璋、楊寶成(1977)。從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隸社會的人牲。考古,1977(1),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志達(1987)。安陽小屯殷代宮殿宗廟遺址探討。文物資料叢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沫若(1972)。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2),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哲茂(19871200)。殷卜辭「伊尹(??)示」考--兼論它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4),755-8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維(1917)。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上海:倉聖明智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省吾(1981)。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市: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1996)。金文形義通解。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省吾、姚孝遂、肖丁(1996)。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夢家(1988)。殷墟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常玉芝、宋鎮豪(2010)。商代宗教祭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94)。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錫璋、高煒、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3)。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天樹(2007)。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饒宗頤(1959)。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厚宣(2002)。武丁時五種記事刻辭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政烺(2004)。釋「它示」--論卜辭中没有蠶神。張政烺文史論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哲茂(2001)。逆羌考。甲骨文獻集成。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鄒衡(1980)。試論殷墟文化分期。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政烺(2004)。釋甲骨文「俄」、「隸」、「蘊」三字。張政烺文史論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