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有財產提供民間使用之法制框架及契約形式--以臺北市政府為例
書刊名:法令月刊
作者:詹鎮榮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卷期:66:9
頁次:頁32-50
主題關鍵詞:公有財產公產活化公私協力公產委外契約法律形式選擇自由臺北市市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2
我國各級地方政府之公有財產管理實務上,不乏以標租、設定地上權及委託經營等方式,將公有公用及非公用財產提供民間使用之例。其目的具有多元性,有為減輕政府履行公共任務所需人力及財政負擔者,亦有為活化公產之資源有效利用者。在現行法制下,地方公產提供民間使用涉及之法規眾多。在此等由中央及地方法規所交織而成的綿密法制框架下,地方政府於具體個案中通常係透過「契約」之法律形式,將其公有財產提供民間使用。從而,在公產法制上,乃呈現出「法律框架」及「使用契約」之雙層規範架構。本文從法制、學說,以及行政與司法實務角度出發,以臺北市為例,分析地方公產提供民間使用之類型,檢討對應之法規適用正確性問題,並且肯定在公產使用契約之領域,行政機關原則上享有契約形式之選擇自由。對此,法院應予尊重。
期刊論文
1.Ehlers, Dirk(1986)。Verwaltung in Privatrechtsform。DöV。  new window
2.黃國鐘(19981200)。BOT(興建/經營/移交)之法律架構與行政程序。萬國法律,102,2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愛娥(2003)。臺北市市有社會福利與文化設施委託經營管理之法律問題--以委託經營管理契約的法律歸屬為主軸。臺北市市有財產委託經營管理法制及實務問題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北市議會(2014)。「臺北市建置光纖網路對人民通訊權利影響之檢討」書面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7)。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適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與「政府採購法」之比較。臺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2009)。臺北市政府常用契約範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志光(2014)。行政法。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北市文化局(2015)。組織架構,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cms/content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List&subMenuId=101&siteId=MTAx, 2015/05/20。  new window
2.吳幸樺(2008)。〈南部〉委外民營古蹟活起來,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217056, 2015/0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北市政府財政局(2014)。以「採購法第99條」辦理之已簽約案件明細表,http://www.dof.taipei.gov.tw/public/Data/482516182871.pdf, 2014/0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市政府財政局(2007)。臺北市市有財產委託經營管理作業手冊,http://www.dof.gov.taipei/ct.asp?xItem=102645722&ctNode=64160&mp=10300B。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北市政府財政局(2015)。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函,http://www.dof.taipei.gov.tw/public/Data/482516401371.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詹鎮榮(2005)。生存照顧。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鎮榮(2014)。行政合作法之建制與開展--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為中心。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清秀(2002)。委託經營法制及實務問題之探討。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新民(1993)。「服務行政」及「生存照顧」概念的原始面貌--談福斯多夫的「當作服務主體的行政」。公法學劄記。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