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讀經者的心事:劉小楓論儒家的革命與共和
書刊名:思想
作者:劉保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0
頁次:頁35-55
主題關鍵詞:儒家劉小楓政治儒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95
期刊論文
1.翟志成(19920600)。熊十力在廣州(1948-19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553-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元康。天命與正當性:從韋伯的分類學儒家的政道。開放時代,1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乏筆(20151000)。新儒家、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能否會通?--關於中國混雜現代化的弔詭格局。思想,29,295-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冠閔(2015)。公天下:烏托邦或世界公民?--熊十力外王學的修辭。「現當代中文語境令的烏托邦與烏托邦精神:文本,思想,空間」國際研討會,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15年3月20日)。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小楓(2007)。儒教與民族國家。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ll, Daniel A.(2000)。East Meets West: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East Asi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饒宗頤(1977)。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香港:龍門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15)。1949禮讚。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ll, Daniel A.(2015)。The China Model: Political Meritocracy and the Limits of Democrac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劉小楓。王有所成:習讀柏拉圖札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小楓(2010)。重啟古典詩學。北京:華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10:政道與治道。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小楓(2015)。百年共和之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龍應台(2009)。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小楓(2012)。共和與經綸:熊十力〈論六經〉〈正韓〉辨正。北京: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熊十力(2001)。論六經。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熊十力(2001)。韓非子評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景海峰(1991)。熊十力。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德威(2008)。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汎森(2003)。中國近代思想中的傳統因素--兼論思想的本質與思想的功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小楓(2015)。負薪救火 立此存照。百年共和之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小楓(2015)。如何辦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百年共和之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latt, Stephen R.(2007)。Mao and the Hunan Self-government Movement。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李澤厚(2009)。青年毛澤東。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澤東(1990)。致黎錦熙信(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澤東(1995)。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長沙:湖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述先(1996)。對於熊十力先生晚年思想的再反思。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River Edge N.J.:八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述先(1996)。如何正確理解熊十力--讀〈長懸天壤論孤心〉有感。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River Edge N.J.:八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