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當代作品中中國傳統圖像之挪用及其意義的轉化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張嘉樽
作者(外文):Chang, Jia-zu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
頁次:頁223-248
主題關鍵詞:中國傳統圖像挪用轉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9
當代許多作品裡即使用到現成的圖像,不論是平面、立體,還是錄像,而在筆者作品中所挪用的中國傳統圖像即為畫面中一項重要的元素,同時圖像本身的寓意也是闡釋創作理念時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因此,以下將分別概論中國和西方以及臺灣當代作品中圖像的挪用和所挪用的圖像義意的轉化,並舉數幅畫作為例說明之。
期刊論文
1.何桂彥(200808)。「圖像轉向」與「圖像式繪畫」的策略。藝術評論,2008(8),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士華(20131100)。接二連三--清高宗變裝像四幀析論。故宮文物月刊,368,68-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段煉(200808)。從《恐怖的克隆圖像戰爭》看當代圖像學與視覺文化研究。藝術評論,2008(8),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健宏(201403)。後現代攝影對原創性的詮釋--以Sherrie Levine翻拍攝影為例。議藝份子,22,7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凡(200512)。視覺藝術中的挪用(碩士論文)。清華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傳馨(2013)。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Erjavec, Ales、胡菊蘭、張雲鵬(2003)。圖像時代。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思穎(2012)。臺灣當代.玩古喻今。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居翰、宋偉航、王季文、張靓蓓、張定綺、夏春梅(1994)。隔江山色。台北市:石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巫鴻(2010)。美術史十議。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傳席(200503)。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巫鴻、梅枚、肖鐵、施傑(2009)。時空中的美術:巫鴻中國美術史文編二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ove, R. B.、Merriam-Webster editorial staff(1986)。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Springfield, MA:Merriam-Webster。  new window
9.Debord, Guy Ernest、王昭鳳(2007)。景觀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itchell, W. J. Thomas、陳永國、胡文徵(2006)。圖像理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