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饒選堂先生與臺灣的學術研究--香港在地學者對臺灣學術的影響初探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楊晉龍
作者(外文):Yang, Chin-lu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8:2=110
頁次:頁133-148
主題關鍵詞:饒選堂臺灣學術研究學術交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王宏德(20130600)。學術研究趨勢之分析與探討--以100學年度臺灣學位論文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102(1),7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聰明(20111200)。論黃永武教授斠理敦煌唐詩的貢獻。文學新鑰,14,19-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永武(19871200)。敦煌斯555號背面三十七首唐詩研究。漢學研究,5(2)=10,547-5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飛鵬(20111200)。張舜徽之學術著述在臺灣的傳播及其影響。成大中文學報,35,129-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偉豪(20120300)。香港南來學者的經學思想--以陳湛銓及其交遊圈為中心。中國學術年刊,34(春),57-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娟(1990)。第二屆敦煌學學術研討會紀要。漢學研究通訊,9(3)=35,160-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慶倫、陳競新(20120708)。饒宗頤開拓中華文化新領域。亞洲週刊,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馬俊國(2000)。楊時百與近代琴學(碩士論文)。華梵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惠瑜(2009)。楊寬的中國神話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冠如(2011)。比興寄託說在詞學史上的演繹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家維(2012)。殷人宗教觀--以巫術、諸神及祭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宜青(2013)。敦煌舞的佛教藝術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振澤(2001)。饒宗頤先生學術年歷簡編。香港:香港藝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海建(2012)。香江鴻儒:饒宗頤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東峰(20180112)。潘重規《論語今注》的成書及其價值的再認識,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程嘉文(20151114)。他身上98處彈片傷:見證國共最後海戰,http://a.udn.com/focus/2015/11/14/14543/index.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饒宗頤。新經學的提出--預期的文藝復興工作,http://www.guoxue.com/xzcq/ddxz/raozongyi/xjxdtc.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秀芳。敬悼吳守禮教授.吳教授大事年表,http://www.cl.ntu.edu.tw/people/bio.php?PID=143#personal_writin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煒明、林愷欣(2010)。饒宗頤教授學術歷程述要。饒宗頤教授著作目錄新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高評(2001)。唐宋文學研究概況。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曉明(1996)。在學術史上的影響與地位。饒宗頤學記。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