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敦煌舞的佛教藝術思想研究
作者:陳宜青
作者(外文):CHEN,YI-CHING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文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敦煌舞姿敦煌石窟經變圖敦煌石窟造像以舞說法佛光山南屏敦煌舞團Dunhuang Danceart of Buddhist though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8
「敦煌舞」源於敦煌寶藏,自清末京劇大師梅蘭芳起,數代舞者臨摹「敦煌石窟經變圖」、造像,提煉為單一定格的舞蹈語彙,配合流傳至今的古樂或當代新編的仿古樂,使諸佛菩薩、天人等靜態形象,連綴成包羅萬有的動態舞碼。
「敦煌舞」的招牌舞姿諸如:「S型三道彎」、「反彈琵琶」;馳名遐邇的舞碼諸如:「飛天」、「千手觀音」、「天女散花」、「絲路花雨」。甘肅高金榮編寫《敦煌舞教程》,始料未及影響到臺灣敦煌舞的發展,居然成為佛教弘法的重要方式;以美學的發展而言,大陸偏重「藝術美」,臺灣還兼顧「社會美」中的「宗教美」──以舞說法,藉「敦煌舞」弘揚佛教思想。
《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臺灣「敦煌舞」的發皇是實踐「人間佛教」的妙善法門,因為在年度大型法會的流程中常藉「敦煌舞」宣說佛法,「敦煌舞」舞出石窟經變圖的一部分,以「部分借代全體」(見微知著)的方式,舞出所本的佛經,包括西方淨土、東方淨土等,使得來參加法會的信徒和眾生,在「敦煌舞」美姿美儀的視聽饗宴中,同時蒙受法益,福慧雙修。
關鍵字:敦煌舞姿、敦煌石窟經變圖、敦煌石窟造像、以舞說法、佛光山南屏敦煌舞團
【參考書目】
一、【古籍】(依出版年)
《舞譜殘卷》(《敦煌秘笈留眞新編 卷下》,據神田氏影敦煌寫本整裝本影印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1947。
《舞譜》,臺北市:新文豐,1986。
《大麯舞譜》,臺北市:新文豐,1986。
《舞譜》,臺北市:新文豐,1986。
《敦煌曲子譜 一卷》,[影印本] ,續修四庫全書. 子部.藝術類1096,上海 :上海古籍,1995。
《敦煌舞譜 二卷》 [ 續修四庫全書. 子部. 藝術類 ; 1096據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唐五代寫本影印 ],上海市:上海古籍,1997。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臺北市:河洛,1911。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臺北:廣文,1961。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臺北市:臺灣商務,1965 。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1965 。
(明)陸容《菽園雜記》, 臺北市:廣文,1970.12。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臺北市 : 臺灣中華,1971 。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臺北市 : 臺灣商務,1971。
(晉)劉昫:《舊唐書》,臺北市 : 臺灣中華, 1971 。
魏 收:《魏書.音樂志》,臺北市:臺灣中華,1971 。
魏 徵:《隋書.音樂志》,臺北市:臺灣中華,1971 。
(元)劉瑾:《詩傳通釋》,臺北:臺灣商務,四庫全書珍本/王雲五主編,1972。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日本京都市:中文,1972.6 。
王先謙注 (漢)班固:《漢書》,臺北市 : 藝文印書館,1972。
〔清〕王韜:《淞隱漫錄•海外壯遊》,臺北市: 廣文,1976。
〔清〕王夫之:《禮記章句》,臺北:廣文,1977.7 。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市:中華,1978。
(宋)陳暘:《樂書》二百卷,臺北:商務,1979 。
韋昭註:《國語》,臺北市:廣文,1979 。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台北:藝文,1981。
【宋】藏主頤公編:《古尊宿語錄》,臺北:廣文書局,1981年,再版。
嚴靈峰編:《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七,臺北巿:新文豐,1981。
(明)朱載堉:《樂律全書》,臺北:商務,1983 。
(唐)杜佑:《通典》,臺北:商務,1983 。
(元)釋覺岸 《釋氏稽古略》 四卷 台灣商務 1983
《大正新修大藏經》,大正藏編修委員會主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修訂版。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大方等無想經‧佛說彌勒來時經》,北京:中華出版,1985 。
段安節《樂府雜錄》,北京市 : 中華, 1985。
(北涼天竺藏)曇無讖譯:《悲華經》,《中華大藏經》第十六冊,上海:中華書局,1986.4。
【宋】普濟:《五燈會元》,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初版。
《明嘉興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南朝梁】沙門慧皎撰(唐)《高僧傳》,臺北:廣文書局,1986再版。
玄奘辯機原著; 季羨林等校注 :《大唐西域記校注 十二卷 》,臺北市:新文豐 ,1987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上海市:上海古籍1987
(梁)誌公寶唱等集《慈悲道場懺法》十卷,(又名: 《啟運慈悲道場懺法》),明版嘉興大藏經 第1冊, 臺北市 : 新文豐,1987。
(南北朝)畺良耶舍譯:《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臺北市: 新文豐,1987。
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一),上海:上海古籍,1988.12 。
(明)朱載堉:《樂律全書》(十五種四十八卷),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市:書目文獻,1988。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台南:台南持明印經會,1989。
清‧江慎修《河洛精蘊》,北京市:學苑,1989。
[漢毛氏傳 鄭氏箋]《毛詩》,山東:友誼,1990.9。
《全唐文》,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 ,1990。
梁武帝 (南北朝)《慈悲道場懺法》,臺北市 : 世樺, 1990
迦葉摩騰, 竺法蘭同譯 ; 沙門守遂注:《佛說四十二章經》,北京:中華,1991。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書銘,1992。
(元)《中峰三時繫念.八十八佛洪名寶懺》,高雄市:裕隆,1992.8。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台北:白馬書局(佛教文物流通處),1996。
西方祈願文》,高雄市:裕隆,1996.12。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高雄市:裕隆,1997.1。
清‧陳元龍輯:《歷代賦匯》,北京市:北京圖書館,1999。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台北:世樺出版,2001。
漢鄭玄疏 唐孔穎達正義 田博元等分段標點 《十三經注疏‧禮記》(下),臺北:新文豐出版,2001年。
《大佛頂首楞嚴經》,臺北縣中和市:世樺,2003 。
《佛說觀無量壽經》‧《淨土五經》,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2003 。
《佛說阿彌陀經》,《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課誦本》,高雄:佛光出版社,2004.10。
《大乘妙法蓮華經》,台南:和裕,2005。
慧淨法師、淨宗法師編述:《善導大師全集》,台北市:淨宗出版社,2005.7。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台南市:和裕出版社,2008。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出自《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4冊,編號475,537),台南市:和裕出版社,2008。
《地藏菩薩本願經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3冊,編號412,頁777,臺南:和裕,2008。
《佛說五王經》,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四冊 No. 523,CBETA 電子佛典 V1.13 (Big5) 普及版,2009.04.23。

二、【今著】
《胡適文存》,臺北市 : 遠東, 1953。
王明編:《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60.2。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臺北市 :世界 ,1963。
傅東華選註《白居易詩》〈諷諭樂府〉,臺北市:臺灣商務,1969.6。
凌嵩郎《藝術概論》,(臺北縣板橋鎮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1971。
何志浩:《舞蹈通論》,臺北: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藝術叢書. 第一輯,1971。
陳國寧:《敦煌壁畫佛像圖研究》,臺北市 :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3。
藤田豐八著、楊鍊譯:《西域研究》,臺北:台灣商務,1974.3。
吳闓生:《詩義會通》,臺北:河洛,1974。
楊家駱主編:《中國音樂史料》第四輯,臺北市:鼎文,1975.5。
劉維崇:《元稹評傳》,臺北:黎明文化,1977 。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湯用彤著,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臺五版,1979。
聖嚴法師:《學佛知津》,臺北:東初,1979.3。
常書鴻、李承仙:《敦煌飛天》, 北京:中國旅游,1980。
李辰冬:《詩經通釋》,臺北:水牛,1980.11.15。new window
賴傳鑑編著:《佛像藝術: 東方思想與造形》,臺北市:藝術家,1980.8.20。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臺北市 :明文書局,1981。
吳曼英:《敦煌舞姿》,上海市 : 上海文藝,1981。
南懷瑾編:《密教圖印集》(一),臺北市:老古,1981.12.1。
裴普賢《詩經評注讀本》,臺灣:三民,1982-1983。
黃振民編著:《詩經研究》,臺北:正中,1982 。
程俊英編:《詩經賞析集》,四川 :巴蜀,1982.2。
陳子展:《詩經直解》,上海:復旦,1983 。
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譯》,北京:中華,1983。
孫景琛《中國舞蹈史(先秦部分)》,北京:文化藝術,1983.10。
范淑芬:《元稹及其樂府詩硏究》,臺北市:文津,1984 。
朱守亮:《詩經評釋》(上、下),臺灣:學生,1984。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里仁,1985.1.30
祥雲法師,《佛教常用「辦器、器物、服裝」簡述》,台北:普門文庫,1985。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市:臺灣學生,1985。
林品石:《呂氏春秋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1985。
水原渭江:《敦煌舞 譜の解讀硏究》,京都市:朋友書店,1985。
常任俠等:《中國舞蹈史初編》,臺北:蘭亭,1985.10.15。
歐陽予倩編著:《中國舞蹈史二編兩種:唐代舞蹈、全唐詩中的樂舞資料 》,臺北:蘭亭,1985 。
常任俠、王克芬、孫景琛.吳曼英:《中國舞蹈史初編三種:中國舞蹈史、中國古代舞蹈史話、中國歷代舞姿》,臺北:蘭亭,1985 。new window
佛教編譯館主編:《佛教的儀軌制度》,佛教出版社,1986。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1987。
鄭廉明,陳淑英編輯:《美學百題》,臺北:丹青,1987。
敦煌文物硏究所編:《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 石窟.藝術編 》,蘭州市:甘肅人民,1987 。
—譚樹桐:〈敦煌飛天藝術初探〉 /
劉恩伯:〈敦煌壁畫與舞蹈〉 /
王克芬:〈敦煌壁畫、龍門唐窟石雕及其它墓室俑畫等文物探索唐代舞蹈的特點〉/
許琪:〈試論敦煌壁畫舞蹈的動律特點〉 /
葉棟:〈敦煌壁畫中的五弦琵琶及其唐樂附≡曲譜選≒〉 /
何昌林:〈敦煌琵琶譜之考、解、譯附≡敦煌琵琶譯譜≒〉/
何昌林:〈≡敦煌琵琶譜之考、解、釋≒之補充〉 /
陳應時:〈論敦煌曲譜的琵琶定弦〉 /
彭松:〈≡西涼樂≒尋索〉 /
劉忠貴:〈論論敦煌壁畫中的箜篌〉 /

項楚校注:《敦煌文學作品選》,臺北市:新文豐,1988.10。
《敦煌文學作品選》,臺北市:新文豐,1988.10。
費秉勛:《中國舞蹈奇觀》,陝西西安:華岳文藝,1988.12。
程俊英:《詩經譯註》,臺北:宏業,1988.9。
聖嚴法師《四弘誓願講記》,臺北:法鼓,1988 。
林子青:《中國佛教規儀》,台北:長春樹書坊,1988。
蔡俊抄,《禪林集讚》,臺北市:新文豐,1998。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版4刷。
慧廣法師:《懺悔的理論與方法》,高雄:法喜出版社,初版,1989。
趙沛霖編著:《詩經研究反思》,天津:天津教育,1989.6。
《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編7‧敦煌彩塑》北市:錦繡,1989.5
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東大,1990,初版。
趙樸初、任繼愈等《佛教與中國文化》 ,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初版。
何山:《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湖南:湖南美術,1990.2。
沈以正:《敦煌藝術》,臺北市:雄獅,1991.12。
莊伯和:《佛像之美》,臺北市:雄獅,1991.12。
徐小蠻:《舞蹈藝術》,上海:三聯,1991.4。
王克芬:《中國舞蹈發展史》,臺北市:南天,1991。new window
李玉岷、林保堯、顏娟英:《寫給大家的佛教美術》, 臺北市 : 臺灣東華,1992。new window
李濤:《佛教與佛教藝術》,臺北市:水牛,1992 。
業露華撰文; 張德寶,徐有武繪圖:《中國佛教圖像解說》,上海市 :上海書店,1992。
席臻貫:《古絲路音樂暨敦煌舞譜研究 =A study of music on the silk road and Dunhuang dance staves 》,蘭州:甘肅敦煌文藝,1992。
董錫玖編:《敦煌舞蹈》,新疆 : 新疆美術攝影,1992。
席臻貫:《古絲路音樂暨敦煌舞譜研究 =A study of music on the silk road and Dunhuang dance staves 》,蘭州:甘肅敦煌文藝,1992。
印順法師 :《佛在人間》,台北市:正聞,1992。
印順法師 :《佛法概論》,台北市:正聞,1992。
印順法師 :《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市:正聞,1992。
印順法師:《學佛三要》,台北市:正聞,1992。
印順法師:《淨土與禪》,台北市:正聞 ,1992。
胡耀,《佛教藝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初版,1992。
星雲大師:《星雲法語 》,高雄:佛光,1993。
吳大奎、馬秀娟譯注:《元稹、白居易詩》,臺北市:錦繡,1993 。
王小盾:《唐代酒令藝術 :關於敦煌舞譜、早期文人詞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臺北市 :文津,1993 。
高金榮:《敦煌舞蹈》,蘭州:敦煌文藝 ,1993。
鄒學熹等編著:《易學圖解》,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發行,1993。
霍然:《唐代美學思潮》,高雄:麗文 ,1993.10。
丁福保:《六祖壇經箋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2版4刷。
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校:《全漢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4。
《佛教與中國古典文學》,陳洪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1版1刷。
肅肅、黎明:《佛教典故趣談》,新潮社,1993.12初版。
郭朋:《中國佛教史》,文津出版社,1993.7,初版一刷。
江燦騰:《中國佛教史新論》,淨心,1994.4。
林河《儺史:中國儺文化概論》,臺北市:東大,1994。
黃忠慎:《惠周惕《詩說》析評》,臺北:文史哲,1994 .1 。
《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初版。
業露華,《中國的佛教規儀》,台北:南海菩薩雜誌社,初版,1994。
《觀音菩薩經典》,臺北市:全佛文化,1995。
皮朝綱《禪宗的美學》 ,高雄:麗文文化事業,1995年,初版1刷。
王昆吾:《唐代酒令藝術 :關於敦煌舞譜、早期文人詞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上海:知識,1995。
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古籍,1995。
王禮卿:《四家詩恉會歸》,臺北:青蓮,1995。
印順法師:《華雨選集》,台北市:正聞,1995。
張治江、成剛、汪澤源 主編《佛教文化》,高雄:麗文 1995.7初版。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初版,1996。
釋聖嚴:《律制生活》,台北:法鼓文化,三版,1996。
蘇祖謙、王克芬 :《中國舞蹈史》,臺北市:文津,1996。new window
王昆吾:《 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硏究》,北京市:中華書局,1996。
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 : 中華,1996。
慈惠法師《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台灣佛教50年寫真》,佛光文化事業,1996.7初版
李四龍《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1版1刷。
林保堯編:《佛教美術講座》,臺北市:藝術家,1997.12。
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台灣商務,1997 。
吳根友釋譯:《法句經》, 臺北市 : 佛光文化,1997。
《摩訶止觀》,王雷泉釋譯,臺北市 :佛光文化,1997。
董國柱:《佛教十三經今譯》,《觀無量壽經》, 哈爾濱市 :黑龍江人民,1998。
雒江生編著:《詩經通詁》,西安 :三秦,1998.7。
唐莫堯:《詩經新注全譯》,四川成都 : 巴蜀,1998.8。
李豐楙計畫主持:《藝文資料調查作業參考手冊8‧》,趙綺芳〈舞蹈類〉,臺北:行政院文建會,1998.1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淨空法師講述 ; 劉承符記錄,臺北市 : 佛陀教育基金會,1998。
《太虛大師全書》,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善導寺佛經流通處發行,1998.7。
魏磊:《淨土宗教程》,北京市:宗教文化 ,1998。
印順法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妙雲集》上編之四《藥師經講記》,印順文教基金會,1998。
敏令赤欽法王 《 懺悔三十五佛:顯密共通速證成就法 》,台北:唵阿吽出版社,1998
陳郁秀《臺灣百年音樂圖像巡禮》,臺北市:時報出版,1998.12.8。
張運華,《中國傳統佛教儀軌》,台北:立緒文化,1998。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方立天著,上海:上海人民初版社,1998年,1版3刷。new window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8年佛學論文集:佛教音樂》,台北縣:佛光,1999初版。
張振陽、陳秋香:《沙漠明珠-敦煌》(2冊),臺北市:大地地理,1999。
褚伯思《中國佛教史論》,佛光,1999
聖嚴法師:《拈花微笑》,臺北市 : 法鼓文化,1999。
伍曼麗主編:《舞蹈欣賞》,臺北市 : 五南,1999。
段文傑主編,敦煌硏究院編:《敦煌石窟全集》,香港 : 商務,1999。
—15,飛天畫卷/鄭汝中,台建群主編;17,舞蹈畫卷/王克芬主編
方立天《佛教哲學》,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9,初版2刷。
釋大睿,《天台懺法之研究》,台北市:法鼓文化,初版,2000。
印順法師:《以佛法研究佛法》《妙雲集》下編之三,正聞出版社, 2000.10新版一刷
陳揚炯:《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市:江蘇古籍 ,2000。
釋證嚴講述:《四十二章經》,臺北市:慈濟文化,2000。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註》, 臺北:頂淵,2000。
高金榮(1935-):《敦煌石窟舞樂藝術》,蘭州市:甘肅人民,2000。
王延蕙:《六朝詩歌中之佛教風貌研究》,臺北市:萬卷樓,2000.6
全佛編輯部:《佛教的法器》,台北市:全佛文化,初版,2000。
邱敏捷編著:《文學與佛經》,高雄:復文,2001初版。
聖凱法師,《中國漢傳佛教禮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初版,2001。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2000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佛光,2001。
曲耀光編:《保護人類生命之源:水》,中國環境科學,2001.3.1。
李玉岷:《中國佛教美術史》,臺北市:東大,2001。
王克芬主編 ; 吳健攝影《舞蹈畫卷》(敦煌石窟全集;17),香港 :商務印書館,2001。
《高柏園禪學與中國佛學》,臺北:里仁書局,2001,初版。
賴信川:《一路念佛道中土》,臺北市:法鼓文化,初版,2001。
周裕鍇:《禪宗語言》,臺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初版,2002。
《佛教唸誦集》,南京市:金陵刻經處,2002。
《佛教必備課誦本》,台北市:宏願出版社,2002。
黃連忠《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之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初版。new window
王克芬著 ; 江東譯 :《中華舞蹈圖史》(中英對照),臺北市:文津,2002。
鄭汝中、台建群主編:《飛天畫卷》(敦煌石窟全集;15),香港 :商務印書館,2002。
鄭汝中:《敦煌壁畫樂舞研究》,蘭州 : 甘肅教育,2002 。
陳秀蘭:《敦煌變文詞彙研究》,成都:四川民族,2002。
高金榮:《敦煌舞教程 =Training course of dunhuang dance 》,上海市:上海音樂 ,2002。
季羨林主編:《敦煌學硏究叢書》,蘭州 : 甘肅教育,2002。
于平:《舞蹈欣賞》,臺北市 : 五南,2002。
周憲:《美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2002,
袁靜芳:《中國漢傳佛教音樂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林少雯:《氣功不神秘》第一輯,臺北市:大地,2003.9。
林少雯:《氣功不神秘》第二輯,臺北市:大地,2003.9。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八‧敦煌曲子譜》,臺北市:新文豐,2003。
高國藩:《敦煌學百年歷史述要》,臺北:台灣商務,2003.10。
淨空法師講述:《阿彌陀經四十八願講記》,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2003.6
伊凡:《我看見愛上妳的背後 當楞嚴光明照見你的生生世世 體察悟道有心法 》,臺北縣中和市:曼民文化,2003。
星雲大師:《迷悟之間》(典藏版,12冊套書),臺北市:香海文化,2004.9.1。
沈冬:《唐代樂舞新論》,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李嗣涔、鄭美玲:《難以置信Ⅱ 尋訪諸神的網站》,臺北市:張老師,2004。
李申、郭彧編:《周易圖說總匯》,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4.4。
《淨土教概論》,望月信亨著,印海法師譯,台北市:嚴寬祜文教基金會,2004。
林保堯編集:《敦煌藝術圖典》,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5.1.15。
《大悲神咒出相集解彙編》,台南:和裕,2005年。
聞章:《周易趣讀》,臺北市 : 金銀樹,2005。
(唐)玄奘口述; (唐)辯機筆錄; 宋強譯:《大唐西域記》,臺北市 : 商周,2005。
朱孟庭:《詩經與音樂》,臺北 : 文津, 2005 。new window
黃征《敦煌俗字典》,上海市:上海教育,2005 。
《道教課誦本》,高雄:道德院,2006。
(德)萊辛(G.E. Lessing)著; 朱光潛譯:《拉奧孔》,合肥:安徽教育,2006。
史敦宇, 金洵繪:《敦煌舞樂線描集》,蘭州市: 甘肅人民美術,2007 。
王克芬:《簫管霓裳—敦煌樂舞》,蘭州 : 甘肅教育 ,2007 。
敦煌硏究院主編:《解讀敦煌系列. 第一輯》,上海 : 上海人民,2007 。
柴劍虹、榮新江主編:《走近敦煌叢書》,蘭州 : 甘肅教育,2007。
黃惇主編:《藝術學硏究 = Study of art 》,南京 : 南京大學,2007 。
王克芬:《天上人間舞蹁躚》,上海:上海人民,2007 。
韓.申明淑《中國納西族東巴舞譜硏究 : 兼論巫與舞、舞蹈與舞譜》,北京市 : 學苑, 2007。
蔣勳:《身體美學》,臺北市:遠流,2008.6.1。
《佛教文獻與文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08.10.24。
《第三屆 漢文佛典語言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法鼓佛教學院,2008.10.31~11.2。
《第十屆 宗教心靈改革研討會 論文集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高雄道德院,2008.11 。
《第十一屆 宗教心靈改革研討會 論文集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高雄道德院,2009.11。
喻守真編:《唐詩三百首詳析》,高雄市:復文,2009.9 。
星雲大師:《人間萬事》(套書十二冊),臺北市:香海文化,2009.3。
星雲大師:《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臺北市:有鹿,2010.5。
趙惠玲《美術鑑賞》(三版),臺北市:三民,2011.9.1。
劉連朋、顧寶田:《新譯 黃庭經 陰符經》,臺北市:三民,初版三刷 ,2012.1。
普光居士編著:《利樂人生的藥師佛》, 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2012.4。
王美緒編著:《圖解心理學》,新北市:華威國際,2012.5 。
南懷瑾 :《藥師經的濟世觀》, 台北市:老古文化,臺灣三版十五刷,2012.6。
史敏:《敦煌舞蹈教程(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北京市:世界圖書。2012.07.01。


【工具書】
高觀廬居士編纂:《實用佛學辭典》,佛教書局,1931。
(高觀廬重編時,以織田得能的《佛教大辭典》的藍本,並參考《翻譯名義集》、《一切經音義》、《三藏法數》、《教乘法數》、丁福保居士的《佛學大辭典》等,選輯精要,刊落繁蕪。)
丁福保主編,《佛學大辭典》(上、下),台北:佛教慈濟文化,1987。
(丁福保居士的《佛教大辭典》係自日本學僧織田得能的《佛學大辭典》刪減而成。)
唐太宗御撰:《四部備要》,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豪華1版。
【清】永溶、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初版。
釋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
趙永新編《漢語語法概要 = Essentials of Chinese grammar for foreigners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92。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編,《佛光大藏經》,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初版。
《新文豐編審部, 續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4,臺1版3刷。
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新校本《梁書》附索引,鼎文書局,1996.5.9
張拱貴主編《漢語委婉語詞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1996。
音樂之友社編,林勝儀譯:《新訂標準音樂辭典》,臺北市:美樂,1999。
李維琦、蔣冀騁《佛經詞語匯釋》—魏晉南北朝漢譯佛經語言研究叢書,長沙市: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三、【論文】
【學位論文】
林久惠:《台灣佛教音樂早晚課主要經點的音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論, 1983。
高雅俐:《從佛教音樂文化的轉變論佛教音樂在台灣的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論,1989。
吳藝苑:《慈悲水懺與中國佛教懺悔思想》,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1993。
劉芳薇:《維摩詰所說經{212236}語言風格研究》,嘉義縣中正大學中文所碩論1995
張杏月:《台灣佛教法會--大悲懺的音樂研究》,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論,1995。
徐立強:〈《梁皇懺》初探〉,《中華佛學研究》,第二期,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new window
袁靜芳:〈中國北方佛曲十大韻〉,《1998年佛學論文集—佛教音樂》,台北:佛光,1999。
張家禛:《大悲懺法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論,2001。
王曉茹:《論朱載堉<樂律全書>的舞樂思想》,福建師範大學 碩論,2007。
蔡麗紅:《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福建師範大學 碩論,2007。
陳冠豪:《《思‧想‧起‧舞》一位台灣女性舞蹈家的敦煌想像》,臺南藝術大學 音像記錄研究所 碩論,2008。
黃凱寧:《臺灣敦煌舞蹈發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 碩論,2008。
白金銑,《慈悲水懺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碩論,2002。
林子娟:《白居易新樂府詩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論, 2009。
馮微:〈關于戴愛蓮對中國舞蹈藝術貢獻的研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0
彭郁芬;諶瓊華:〈初級敦煌能量舞蹈運動-禪悅舞介紹〉,《大專體育》,105期,2009.12.01。new window
唐蓉:〈對敦煌舞蹈中的眼神主旨作用初探〉,《大舞臺》,2010卷11期,2010.11.20。

【期刊 論文】
弘一大師:〈藥師經析疑〉,上海:《佛學半月刊》第九十期《藥師如來專號》,1941。
劉恩伯:〈豐富的古代舞蹈藝術寶庫〉,《敦煌舞蹈》,上海藝文,1981。
李才秀:〈從敦煌壁畫中的舞姿看古代西域與內地的樂舞交流〉,《敦煌舞姿》,上海藝文,1981。
季羨林:〈敦煌舞發展 前途無量〉,《舞蹈論叢》,1983年4期。
葉寧:〈敦煌舞和敦煌學〉,《舞蹈論叢》,1983年4期。
葉寧:〈宗教、神話和印度舞蹈〉,《舞蹈論叢》第二輯,1983。
于海燕:〈世界舞蹈文化圈縱橫談〉,《舞蹈欣賞》,1990(3)。
饒宗頤:〈後周整理樂章與宋初詞學有關諸問題--由敦煌舞譜談後周之整理樂章兼論柳永《樂章集》之來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期,1991.3。new window
李天民:〈在臺灣看敦煌舞蹈文化〉,《藝術學報》,1992.12。new window
高金榮:〈古老舞蹈的新生命—洞窟裡的舞蹈傳奇〉,《表演藝術》20期, 1994. 6。
林保堯:〈敦煌壁畫與佛教藝術〉,《表演藝術》20期, 1994. 6。
方初惠:〈瑰麗燦爛的壁畫藝術〉,《表演藝術》20期,1994. 6。
韓國鐄:〈敦煌舞的再現—學術和表演合作的結晶〉,《表演藝術》20期,1994.6。
謝生保:〈敦煌壁畫中的唐代「胡風」── 之一「胡樂胡舞」〉,《社科縱橫》1994年第4期。
周玉卿 :〈修行之舞的發軔〉,《金色蓮花》,1995.7。
劉一:〈當代中國大陸敦煌舞及其歷史背景試談 〉,《金色蓮花》,1995. 8。
王秀珍:〈敦煌壁畫中樂舞的節奏主導者--打擊樂器〉,《金色蓮花》31期,1995.7 。
彭敏華:〈從雲朵與飛天談敦煌表演藝術〉,《金色蓮花》,31期 ,1995.7。
華美娟:〈敦煌瓔珞與演出效果〉,《金色蓮花》,31期 ,1995.7。
潘莉君:〈敦煌舞蹈手姿介紹〉,《舞蹈教育》,1997.12。
陳士強:〈南傳《大般涅槃經 》述略‧第六誦品〉,法音第 11 期 ( 總 第 171 期 ) ,1998 。
陳昭銘:〈略談有關「琵琶行」的幾個問題〉,《國文天地》十五卷二期,1999(民國88)。new window
李時銘:〈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中華學苑》53 期,1999(民88.)08。new window
陳昭銘:〈「琵琶行」中談琵琶〉,《中國文化月刊》240期,2000(民國89).03。
陳碧燕:〈聖凡之界?中國佛教寺院之制度音樂與及管理組織〉,《香光莊嚴》,第六十三期,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2000。
張翠萍:〈敦煌悲天〉,《山西檔案》2001年06期。
釋永富:〈談佛光山梁皇法會之儀軌與梵唄〉,《宗教音樂》,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06。
星雲大師:〈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 星雲大師論文選》,高雄:佛光山 普門學報第一期2001.1 http://www.fgs.org.tw/main.htm
高婉瑜:〈論祭祀詩反映的南北文化——以《周頌》、《九歌》為考察中心〉,《浙江學刊》,2002年1期。
張瓊方(Chiung-Fang Chang);頭川昭子(Akiko Zukawa):〈中國女性古典舞踊作品のイメ-ジと表現〉,《朝陽學報 》, 7_1期 ,2002.6。new window
陳碧燕:〈梵唄與佛教音樂〉,《香光莊嚴》,第七十二期,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2003。
高雅俐,〈音樂、展演與身份認同:戰後台灣地區漢傳佛教儀式音樂展演及其傳承與變遷〉,台北:國際宗教音樂學術研討會,2004。
聞性真:〈白紵舞小考〉,《舞蹈》叢刊第四輯。
蕭君玲、鄭仕一:〈敦煌舞蹈教學原則暨教學計畫範例設計 〉,《美育》, 2004.3。
秦澍:〈集敦煌舞風之大成、開中國古典舞先河者-《絲路花雨》 〉,《藝術欣賞》, 3卷4期,2007. 8。
楊光:〈《辭海》“胡旋舞”釋文質疑〉,《咬文嚼字》,2006.6
秦澍:〈集敦煌舞風之大成、開中國古典舞先河者-《絲路花雨》〉(The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Drama 〈Silk Doad〉to Centralize and Style the Dan-Huang Dance),《藝術欣賞》,3卷4其,2007 .8 。
〈敦煌石窟之美 5年後網路重現 〉,《人間福報‧宗教》, 2007.11.27。
觀璟:〈寧夏敦煌報世遺上億大整修〉,《人間福報‧宗教》,2007.11.27。
杜承書:〈呼吸中體驗生命〉,《人間福報專欄‧雙溪學衡 》,2008. 9.18。
史敏:〈敦煌壁畫伎樂天舞蹈形象呈現研究——動靜中的三十六姿〉,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4。
劉建、酉藝:〈滿壁飛動之動-敦煌伎樂天舞蹈形象呈現研究〉,《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7.4。
秦太明:〈元稹〈霓裳羽衣譜〉辨析〉,《中國音樂學》,2007.01。
張春燕〈“佛為大醫王”--淺談印光大師的醫療觀〉,《弘化》2008年第6期(總第52期)。
李超:〈舞言舞說‧關於現代舞蹈語言的探討〉,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8.3。
馬翱:〈試論唐樂舞元素在當代古典舞中的應用〉,《齊魯藝苑》,2008年04期。
常虹:〈《詩經》戰爭詩的家國情懷和憂患意識〉,文學教育,2008.12。
王惠民:〈敦煌經變畫研究論著目錄〉,《敦煌研究院》, 2009.5.14。
米亞:〈佛教藝術 敦煌舞蹈 〉,《人間大學》04期,2009.6 。
聖嚴法師:〈念觀音 求觀音 學觀音 做觀音 〉,《人生》312期,2009.8。
聖嚴法師:〈自利利他的七種觀音法門〉,《人生》312期,2009.8。
許翠谷:〈有求必應〉,《人生》312期,2009.8。
張錦德:〈深入《觀音》的世界〉,《人生》312期,2009.8。
〈維護古壁畫 中國設研究中心 〉,《人間福報‧宗教》,2009. 8.4。
鄧榮坤:〈夢醒敦煌 〉,《人間福報‧副刊》,2009. 7.9。
杜文玉:〈絲綢之路與新羅樂舞〉,新疆佛教網,2009.06.01。
徐豔:〈論朱載堉的「舞學」體系〉,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6月。
張婷婷:〈淺談唐代三大胡舞〉,《黃河之聲》,2009.2
劉虹:〈《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鋌歌》所詠舞蹈之歸屬淺析〉,《南方論刊》,2009年1期。
陳宜青:〈舞動人生──論《詩經》中的「舞」 〉,高師大:紀念林耀曾教授研討會,2009.11.14
陳宜青:〈嘆為觀止敦煌舞 ──以佛光山南屏敦煌舞團為觀察對象〉,高師大國研所、高雄道德院:宗教心靈改革研討會,2009.11.22。
杜荷:〈佛法大海‧飛天〉,《人間福報》,2010.6.11。
陳婷婷:〈簡析唐詩中的唐代教坊樂舞 〉,《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10.11 。
王海濤:〈楊玉環加快了中國舞蹈的發展步伐 〉,《大舞臺》,2010.7 。
解梅、陳紅:〈唐代的胡旋舞略談〉,《蘭臺世界》, 2010.7。
唐怡:〈淺談拉班舞譜及其動作分析體系對舞蹈教學的意義〉,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04。
李松:〈漢魏六朝美色賦中女性的特徵〉,《文學研究》,2011.08。
陳宜青:〈論「敦煌舞」〈六供養〉呈演圓教之美-以2011/3/27佛光山南區「禪淨密」法會之演出為例〉,臺北市: 國家圖書館,鶴山二十一世紀國際宗教研討會,2011.05.08


四、【網站】
敦煌研究院(甘肅)http://www.dha.ac.cn/
敦煌研究院(香港 商務印書館)http://www.dunhuangcaves.com/index_nonflash.html
絲路研究資料集http://dsr.nii.ac.jp/reference/pelliot/caves.html.zh
新華網甘肅頻道,史敏:〈我的一生都屬于敦煌舞〉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s.xinhuanet.com/wenhuapd/2008-08/14/content_14120609.htm
[法]伯希和《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電子書,2007。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_12068779.html
中央研究院 漢籍電子文獻 瀚典全文檢索系統-十三經http://dbo.sinica.edu.tw/~tdbproj/handy1/index.html?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hinese.dsturgeon.net/text.pl?node=48150&;if=gb
寒泉-十三經http://libnt.npm.gov.tw/s25/
佛光電子大藏經http://etext.fgs.org.tw/search.htm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聖嚴法師:〈觀世音菩薩住在何處?〉 http://www.ddm.org.tw/lianchung/web/aa-5.htm
DVD 《絲路花雨》,中國西安電影製片廠,1982年。
南屏敦煌舞團部落格http://mypaper.pchome.com.tw/nanpingdancer
絲綢之路http://202.168.193.28/you-and-me/object/silkroad/01all.htm
http://travel104.myweb.hinet.net/silk/inter.htm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7w&;pieceLen=50&;fld=1&;cat=&;ukey=-927562179&;serial=2&;recNo=37&;op=f&;imgFont=1
《中華百科全書》,1983年典藏版,中國文化大學資訊中心製作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73&;nowpage=1
國科會 全唐詩 檢索系統http://cls.hs.yzu.edu.tw/tang/database/index.html
高師大電子資料庫.中國期刊網 http://cnki50.csis.com.tw/kns50/Brief.aspx?ID=CJFD&;classtype=&;systemno=&;NaviDatabaseName=&;NaviField
漢典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82Zdic9E.htm
國立歷史博物館 唐三彩探險之旅-盛唐風華http://webtitle.nmh.gov.tw/3colors/cul_07.htm
儒釋道三家會通 《大洞真經》http://www.jnk.org.tw/w01-09.htm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http://ccbs.ntu.edu.tw/cbeta/index.htm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http://www.fgs.org.tw/
人間福報電子報:http://www.wfdn.com.tw/
人間衛視:http://www.bltv.tv/
普門雜誌:http://sql.fgs.org.tw/pumen/
法鼓文化 http://www.ddc.com.tw/index.htm
妙蓮華唱片有限公司 http://www.mlh.com.tw/
如是我聞文化股份有限公司http://media.fgs.org.tw/Oracle/oraclemain.ht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