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錢儀吉與《經苑》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謝素真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4
頁次:頁457-487
主題關鍵詞:錢儀吉經苑經解叢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1
滿清一朝,號稱經學復興的時代;《四庫全書》經部所收諸書固不待言,而四部經解叢書的刊刻,更是經學的盛事。《通志堂經解》開清代經解刊刻之先,《皇清經解》繼之,《經苑》又次之,《皇清經解續編》殿後。《經苑》刻成之後,終滿清之世,僅見一次印行記錄,可以說是一部流傳未廣的經解叢書。因此,向來未受學界之重視,研究的學者亦不多見。初次接觸這部相對冷門的經解叢書;在經過一番的研讀之後,對此部叢書有了初步的認識:《經苑》是一部經過學者精心校對的著作,而其所據之版本,又多屬善本;主事者錢儀吉本身即是當時知名的藏書家,對版本的鑑別,遠非一般學者所能及,這使得《經苑》的品質得到了相當的保證。對於這部可能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經學叢書,不免興起一探究竟的熱情,本文即對《經苑》初步研究的一些心得的體現。在《經苑》之前,不論是《通志堂經解》或是《皇清經解》乃至《四庫全書》,它們對前人經學著作的搜羅,不可謂不備,而錢儀吉何以再有《經苑》之作?它真的能補《通志堂經解》之未備嗎?這都是有待深入研究之後,才能回答的問題。當然,果真如錢儀吉所言,《經苑》可以補《通志堂經解》之未備,則此部叢書的價值就將大大地提高,值得學者進一步去研究發掘。退一步說,即便未如錢儀吉所言,但透過本文的研究,也可以釐清其中的學術真象,給予《經苑》客觀的評價,從這個角度看,本文之作,都可以得到若干成果,至於在研究中若能延伸發現新的問題,則又是意外的收穫了。本文擬分五節來論述:第一節為「前言」,略述研究動機及學界對本文相關論題的研究概況;第二節「錢儀吉的家世與著述」,略述錢儀吉的生平家世,著重在其治學及著述表現;第三節「《經苑》的成書過程與編纂體例」,先明《經苑》的編纂緣起,次述《經苑》的成書過程,以及其編纂體例;第四節「《經苑》的文獻價值」,分別自版本及存古等方面評估其文獻價值;第五節「結語」,總結全文,說明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其展望
期刊論文
1.程元敏(19850300)。重輯周禮考工記新義論錢儀吉本。中國書目季刊,18(4),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忠慎(19810900)。〈經苑〉作者與內容述評。孔孟學報,42,209-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兆洛(1878)。養一齋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彝尊、許維萍、馮曉庭、江永川、林慶彰、蔣秋華、楊晉龍、張廣慶(1999)。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一山(1963)。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本驥(1994)。歷代職官表。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廷玉(1998)。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德輝(1988)。書林清話。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之洞(1986)。書目答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儀吉(1970)。經苑。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乾學、納蘭性德(1969)。通志堂經解。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晗(1981)。江浙藏書家史略。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閔爾昌(1985)。碑傳集補。臺北市: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巍(1992)。中國歷代人物年譜考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焦循、沈文倬(1998)。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慶彰、蔣秋華(2005)。通志堂經解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行雲(1994)。清人詩集敘錄。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舒大剛(2013)。中國孝經學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鐵凡(1986)。孝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來新夏(2010)。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之洞、范希增(2008)。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明義(2007)。蘇轍詩集傳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慶彰(20020000)。清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玄、賈公彥、阮元(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