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清經學思想的轉變:以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為中心
作者:宋惠如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十五編;15
ISBN:9789863221210
主題關鍵詞:章炳麟學術思想經學
學門:綜合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謝明憲(20030300)。「杜注補正」與劉文淇「左傳舊疏考正」。東方人文學誌,2(1),133-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家和(2001)。從清儒的臧否中看《左傳》杜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5),3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初慶(19750500)。春秋左傳杜氏義述要。人文學報. 輔大,4,355-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雅州(20000900)。左傳天文史料析論。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3,115-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帆(2000)。清末民初學術史勃興潮流述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其泰(1999)。章太炎與近代史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9(1),3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惠芬(1995)。論章太炎的經學及成就。三館論壇,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慶彰、葉純芳(20000300)。二十一世紀中國經學研究之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1)=37,73-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葛兆光(2001)。1895年:思想史上的象徵意義。開放時代,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葛兆光(2001)。重繪近代思想、社會與學術地圖--評羅志田著「權勢轉移:近代中國思想、社會與學術」。歷史研究,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威熊(20020500)。胡適的經學觀。逢甲人文社會學報,4,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瞿林東(2003)。繼承傳統與走向近代:章太炎史學思想的時代意義。學術研究,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巍(2004)。從援今文義說古文經到鑄古文經學為史學。近代史研究,20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榮華(2005)。章太炎與章學誠。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3),28-3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瑞龍(2005)。「六經皆史」論與晚清民國經史關係變遷研究。中國文化月刊,2005(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宗剛(2006)。新式教育下的課程設置與五四文學的發生。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路新生(2006)。「經」「史」互動:章太炎的經史研究及其現代史學意義。天津社會科學,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盧毅(2006)。章門弟子與中國近代中學的轉型。史學月刊,200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初慶(20070600)。《說文》引《詩》重出、互見探賾。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35,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先明(2007)。社會變遷中的文化抉擇--章太炎儒學思想演進述略。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汎森(19960900)。清末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構--以章太炎為例。思與言,34(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壽安(20060600)。打破道統.重建學統--清代學術思想史的一個新觀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2,53-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蔣秋華、馮曉庭(2006)。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蔣秋華(1996)。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2004)。章學誠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章學誠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自逢(1997)。太炎先生左氏學。第三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中文系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惠貞(1991)。劉文淇春秋左傳舊注疏證體例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乃瑛(1961)。餘杭章氏之經學(碩士論文)。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容(1986)。民初讀經問題初探(一九一二--一九三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翠芬(2005)。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明憲(2002)。「經傳集解」的形成--杜預春秋左氏學析論(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至淵(1997)。論章太炎對儒學的批判(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聖益(2005)。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研究(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惠如(1996)。劉師培《春秋左傳》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淑惠(1998)。清儒規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廣慶(1989)。何休春秋公羊解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孝懌(1998)。惠棟《春秋左傳補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南洲(1978)。東漢時代之春秋左氏學(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維錚(1987)。走出中世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穆(2005)。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85)。朱子文集。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興無(2005)。劉向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國慶(2003)。晚清新學史論。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青之(1989)。中國教育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英時(198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藩(1977)。漢學師承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臧琳(1995)。經義雜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正浩(1966)。周秦諸子述左傳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太炎、姜玢(1996)。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舜徽(1962)。清代揚州學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章太炎、馬勇(2004)。章太炎講演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2001)。清代學術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龍心(2002)。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韋昭(1981)。國語。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玉華(2004)。多元視野與傳統的合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櫻寧(1987)。章太炎年譜摭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師渠(1993)。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文權、羅福惠(1986)。章太炎思想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正浩(1968)。兩漢諸子述左傳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壽裳(2004)。章太炎傳。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姚奠中、董國炎(1996)。章太炎學術年譜。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康有為(1979)。新學偽經考。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康有為(1990)。春秋董氏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慶彰(1999)。國際漢學論叢。台北:樂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阮元(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魏徵(1980)。新校本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戴震、趙玉新(1980)。戴震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童書業(1983)。春秋左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內藤湖南、夏應元(2004)。中國史通論:內藤湖南博士中國史學著作選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彭明輝(1991)。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仲華(2004)。清代諸子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顧頡剛(1988)。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沈永寶(1997)。錢玄同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郭慶藩(1974)。莊子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嘯天(1991)。國故學討論集。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向奎(1989)。繙經室學術文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司馬遷(1979)。新校本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汎森(1985)。章太炎的思想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顧炎武(1956)。顧亭林文集。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祖武(2004)。明清浙東學術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趙光賢(1987)。古史考辨。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程發軔(1991)。春秋要領。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趙光賢(1988)。中國歷史研究法。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姜義華(1985)。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皮錫瑞(1983)。經學歷史。臺北:漢京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阮元(1985)。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梁啟超(1936)。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鄭師渠(1992)。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昭軍(2002)。儒學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學思想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馬宗霍(1992)。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章權才(1990)。兩漢經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羅檢秋(2006)。嘉慶以來漢學傳統的衍變與傳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冬珍(2002)。新編管子。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錢大昕(1997)。嘉定錢大昕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章太炎、傅杰(1997)。章太炎學術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章學誠、葉瑛(1984)。文史通義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耀仙(1989)。廖平學術論著選集。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關曉紅(2000)。晚清學部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文典(1985)。淮南鴻烈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葆玹(2004)。今古文經學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舜徽(1984)。鄭學叢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徐世昌(1962)。清儒學案。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湯志鈞(1994)。西漢經學與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余英時(1998)。現代儒學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葉政欣(1989)。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黃開國(1993)。廖平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湯志鈞、楊國寬(199506)。經學史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田漢雲(1996)。中國近代經學史。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朱維錚(1996)。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龔自珍(1975)。龔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章太炎、湯志鈞(1977)。章太炎政論選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陳文豪(1995)。廖平經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侯外廬(1993)。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郭廷以(1994)。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張亞群(2005)。科舉革廢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轉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杜預(1980)。春秋釋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戴君仁(1978)。春秋辨例。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施耐德、梅寅生(1984)。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張衛波(2006)。民國初期尊孔思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顧棟高(1993)。春秋大事年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馬驌(1966)。左傳事緯。香港:龍門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毛奇齡(1959)。春秋毛氏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劉文淇(1959)。春秋左氏舊注疏證。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劉逢祿(1959)。左氏春秋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鄭良樹(1977)。春秋史考辨。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葉政欣(1983)。漢儒賈逵之春秋左氏學。臺南:興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以仁(1993)。春秋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章太炎(1965)。太炎先生自訂年譜。香港:龍門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章太炎(1987)。民國章太炎先生炳麟自訂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章太炎、湯國黎(1977)。章太炎(炳麟)先生家書。臺北:文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章太炎、劉夢溪(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章太炎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章太炎、馬勇(2003)。章太炎書信集。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湯志鈞(1990)。改良與革命的中國情懷:康有為與章太炎。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唐振常(1981)。章太炎吳虞論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章太炎紀念館(1988)。先驅的蹤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章太炎紀念館(1996)。先哲精神。杭州: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徐立亭(1996)。章太炎。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劉向(1990)。戰國策。臺北:里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劉知幾(1973)。史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蕭統(1935)。文選。上海: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惠棟(1983)。九經古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惠棟(1989)。松崖文鈔。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段玉裁(1972)。經韻樓集。臺北: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譚獻(1989)。復堂日記續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方東樹(1989)。漢學商兌。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梁啟超(1956)。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周予同(1971)。群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傅樂詩(1970)。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1974)。景印國粹學報舊刊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錢穆(1980)。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錢穆(199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素書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熊十力(1983)。讀經示要。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復旦大學歷史系(1987)。中國傳統文化再檢討。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康有為(1987)。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新學偽經考。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顧頡剛(1991)。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劉向(1987)。說苑校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余英時(2004)。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劉師培(1996)。國粹與西化--劉師培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劉師培(1998)。劉師培辛亥前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書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張灝(2000)。探索的時代。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北京大學校史研究室(2000)。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陳少明、單世聯、張永義(1999)。近代中國思想史略論。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蔣國保、余秉頤、陶清(2002)。晚清哲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胡適、季羨林(2003)。胡適論爭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陳其泰、李廷勇(2004)。中國學術通史(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2005)。中國經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余英時(1999)。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劉師培(1975)。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江慶柏(2005)。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張高評(1987)。左傳導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湯志鈞(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汪榮祖(1991)。章太炎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舒新城(1990)。近代中國教育史料。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楊向奎(1994)。清儒學案新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張勇(1999)。章太炎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本田成之(1990)。中國經學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張舜徽(1982)。清人文集別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王利器(1986)。新語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朱有瓛(1983)。中國近代學制史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金毓黻(1989)。中國史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吳雁南(1993)。清代經學史通論。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胡楚生(1994)。清代學術史研究續編。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王汎森(19870000)。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黎靖德(1986)。朱子語類。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葛兆光(2000)。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艾爾曼(1995)。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朱維錚(2002)。中國經學史十講。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朱維錚(1996)。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安井小太郎(1996)。經學史。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王皙(1983)。春秋皇綱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黃彰健(1992)。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皮錫瑞(1989)。經學通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顧頡剛(1988)。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综合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章太炎(2007)。章太炎國學講義。北京:海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許冠三(1996)。新史學九十年-1900。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林慶彰(1994)。明代經學研究論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梁啟超(1989)。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章太炎、徐復(2000)。訄書詳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萬仕國(2003)。劉師培年譜。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王國維(1991)。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李零(2004)。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陳槃(19930000)。左氏春秋義例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張以仁(1980)。國語左傳論集。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程元敏(1991)。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疏證。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沈玉成、劉寧(1992)。春秋左傳學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錢穆(1983)。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傅隸樸(1984)。春秋三傳比義。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支偉成(1998)。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梁啟超(1989)。清代學術概論。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張素卿(20070000)。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徐復觀(1976)。增訂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徐仁甫(1981)。左傳疏證。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陳新雄、于大成(1976)。左傳論文集。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趙生群(2000)。春秋經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孫春在(19850000)。清末的公羊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趙伯雄(2004)。春秋學史。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林慶彰(20020000)。清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魯迅(1981)。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張濤(2001)。經學與漢代社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金春學(1993)。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86)。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韓非、陳奇猷(1974)。韓非子集釋。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顧炎武、黃汝成、欒保群、呂宗力(2006)。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汪中(1970)。述學。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Elman, Benjamin A.、趙剛(1998)。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劉向、張敬(1994)。列女傳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張素卿(1998)。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左丘明、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廣慶(1994)。清代經今文學群經大義之《公羊》化--以劉、宋、戴、王、康 之《論語》著作為例。經學研究論叢。桃園: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福惠(1988)。國粹派及其經學。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長林(1994)。清代今文學派發展的兩條路向。經學研究論叢。桃園: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森、鄭大華、任菁(2005)。反動與革命--近代古文經學。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岑溢成(1995)。章太炎與清代今文經學。近代中國文學與思想。桃園:中央大學中文系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