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詩經》專著與《詩傳大全》關係之研究
作者:伍純嫺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Chun-Hsie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許端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詩經學明代經學明代官學專著《詩傳大全》《Shih─Ching》Confucian Classic learning in the Ming Dynasty《Shih Zhaun Da Qu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欲瞭解每個朝代學術發展的情形,以及盛行於該朝的主流學術,官學的學術傾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標的。明代,於明成祖永樂十三年(1415),官方將蒐集發明朱子《詩集傳》眾家之說的《詩傳大全》頒行於天下,作為學子於科舉考試的專用參考書,自此《詩傳大全》即成為明朝一代令甲,朱學也因此從明代主流學術的一家之說,成為明代的權威學說,自此而後,明代的《詩經》學,朱《傳》便在強大勢力的籠罩之下進行發展。然而,當朱學成為利祿的工具之後,其內涵也逐漸走向僵化的局面,故在明代中後期,學者紛紛對於朱學正確性發出質疑,並逐漸形成為一股反朱的勢力,從王守仁所引領的陽明學派,到了以漢儒舊說作為學術內涵的漢學,一股強勁的反動力量,一波一波地接踵而來,朱學在無法抵擋的狀況下,從高峰的位置跌下,從此不再獨霸。於此同時《詩經》學發展開始注入新的活水,漢學再次重返《詩經》學的研究領域,同時也開啟了更多以漢學作為基礎,並進一步發展成為各具特色的不同學派,讓明代中後期的《詩經》學發展呈現百家爭鳴的樣貌。這樣多元化的學術形象,可從明代《詩經》學的各派專著中窺探得知。因此,本論文以有明一代令甲《詩傳大全》作為明代《詩經》學學術分期的關鍵點,探究官學著作對民間《詩經》學專著所形成的影響為何,進而從中探討出漢學與朱學二大學派興衰的情形。
To realize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each dynasty and its mainstrem tendencies in academy, official academy is a significant indication. In Ming Dynasty (AD.1415), the government published “Shi Zhaun Da Quan”, a collection of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Shi Chi Chuan”, as the reference book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ince then, “Shi Zhaun Da Quan” became the authoritative doctrine in Ming Dynasty.
However, as” Shi Zhaun Da Quan” was truned into a tool of persuing fame and wealth, it’s also stepping toward a dead end. Therefore, in late Ming Dynasty, many scholars disput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book and tried to bring up more viewpoints.
As a result, this thesis views” Shi Zhaun Da Quan” as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study of “Shih Ching” in Ming Dynasty, and focuses on finding out the influence that the book had on other books, trying to analyze the rise and fall of Han Xue and Song Xue.
Keywords:”Shih Ching”,Confucian Classic learning in the Ming Dynasty, “Shi Zhaun Da Quan”
引用文獻
經部:〈先依時代再依作者姓氏比劃排列〉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阮刻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影本。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毛詩正義》(阮刻本)臺北:
藝文印書館,1981年影本。
【漢】何休注、【唐】徐彥疏:《公羊傳注疏》(阮刻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影本。
【宋】朱熹撰:《詩集傳》臺北:世界華書局,1981年11月。
【宋】呂祖謙撰:《呂氏家塾讀詩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續編》本 ,1976年6月。
【宋】嚴粲撰:《詩緝》臺北:廣文書局 ,1989年8月。
【元】朱公遷撰、【明】王逢輯錄、何英增釋:《詩經疏義會通》臺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劉瑾撰:《詩傳通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毛晉撰:《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朱日濬撰:《朱氏訓蒙詩門》(明初刊本)。
【明】朱善撰:《詩解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朱睦木挈撰:《毛詩稽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朱載堉撰:《鄉飲詩樂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朱謀土韋撰:《詩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朱朝瑛撰:《讀詩略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江環編:《重鍥江晉雲先生詩經衍義集注》(明刊本)。
【明】呂柟撰:《毛詩序說》《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沈萬鈳撰:《詩經類考》《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年影本。
【明】何楷撰:《詩經世本古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李先芳撰:《讀詩私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李鼎、王思任編:《詩經古注》(明刊本)。
【明】季本撰:《詩說解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范王孫撰:《詩志》(明萬曆刊本)。
【明】胡廣等撰:《詩傳大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明】姚舜牧撰:《重訂詩經疑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孫鼎撰:《詩義集說》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本。
【明】孫鑛撰:《批評詩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據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蘇州市圖書館藏明末天益山刻本影印, 1997年影本。
【明】郝敬撰:《毛詩原解》《續修四庫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影本。
【明】凌濛初撰:《詩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據中國科
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997年影本。
【明】梁寅撰:《詩演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章潢撰:《學詩多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張次仲撰:《待軒詩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張邦奇撰:《毛詩說》《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局,1994年。
【明】張以誠撰:《毛詩微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 1997年影本。
【明】陳組綬撰:《詩經副墨》(明刊本)。
【明】陳元亮撰:《鑑湖詩說》(吳門童晉之刊本)。
【明】陳子龍撰:《詩問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陳第撰、康瑞宗點校:《毛詩古音考》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明】章潢撰:《學詩多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曹學佺撰:《詩經剖疑》《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影本。
【明】黃文煥撰:《詩經考》(明末刊本)。
【明】黃文煥撰:《詩經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997年影本。
【明】喬中和撰:《葩經旁意》(明萬曆癸丑刊本)。
【明】馮時可撰:《詩臆》(明萬曆刊本)。
【明】馮復京撰:《六家詩名物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薛瑄撰:《讀詩錄》(明刊本)。
【明】鍾惺編:《批點詩經》(明刊本)。
【明】鍾惺編:《古名儒毛詩解》(明刊本)。
【明】豐坊撰:《詩傳孔氏傳》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影本。
【明】顧夢麟撰:《詩經說約》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珍本古籍叢
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6年。
【明】顧懋樊撰:《桂林詩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莊嚴文化,據中
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末刻本影印, 1997年影本。
【明】顧起元撰:《爾雅堂家藏詩說》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清】王鴻緒等撰:《欽定詩經傳說彙纂》臺北:維新書局,1978年影印同治
七年馬新貽刊本。
【清】王夫之撰:《詩經稗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王先謙撰、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臺北:明文書局,1988年。
【清】皮錫瑞撰:《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清】皮錫瑞撰:《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清】江藩撰:《經解入門》天津市:古籍書店,1990年。
【清】胡承珙撰:《毛詩後箋》《續經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影本。
【清】姜炳璋撰:《詩序補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傅恒等撰:《詩義折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清】賀貽孫撰:《詩觸》《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影本。
【清】廖燕撰:《二十七松堂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影
印日本文久二年刊本,1995年6月。
【清】錢澄之撰:《田間詩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王靜芝撰:《經學通論》臺北:環球書局,1982年。
甘鵬雲撰:《經學源流考》臺北:維新書局,1983年。
朱劍芒撰:《經學提要》長沙:岳麓書社,1990年。
李威熊撰:《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李家樹撰:《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李山撰:《詩經的文化精神》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屈萬里撰:《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2月。
屈守元撰:《經學常談》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7月。
林之盛撰:《皇明應諡名臣備考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影。
林慶彰主編:《詩經研究論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林慶彰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第二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
林慶彰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1994年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第三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5年。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第四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7年。
林慶彰撰:《清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
年。
胡樸安撰:《詩經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夏傳才撰:《十三經概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夏傳才撰:《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6年。
陳克明撰:《群經要義》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葉國良、夏長樸、李隆獻等編著:《經學通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程俊英、蔣見元撰:《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0月。
熊十力撰:《讀經示要》臺北:洪氏出版社,1978年。
楊成孚撰:《經學概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
裴普賢撰:《經學概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8年。
蔣伯潛撰:《經學纂要》長沙:岳麓書社,1990年12月。
劉毓慶撰:《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年11月。
錢基博撰:《經學通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年。
藤志賢撰:《詩經引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史部:

【明】李東陽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本。
【清】朱彝尊撰:《經義考》京都:中文出版社,1978年。
【清】江藩撰:《漢學師承記》臺北:廣文書局,1993年影本。
【清】谷應泰撰:《明史紀事本末》《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58
年。
【清】查繼佐撰:《罪惟錄》《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81年影
本。
【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藝文印書館,1979年12月。
【清】夏燮撰:《明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本。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12月。
【清】傅維鱗撰:《明書》《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清】邵懿辰撰、邵友誠重編:《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臺北:世界書局,1977年。
黃彰健等校勘:《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影印
縮印本)。
上海商務印書館編:《明史藝文志補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59年。
王圻撰:《續文獻通考》北京:現代出版社,1991年影本。
王健撰:《中國明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本田成之撰、孫佷工譯:《中國經學史》臺北:古亭書屋,1970年。
田漢雲撰:《中國近代經學史》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全漢昇撰:《明清經濟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安井小太郎等撰,林慶彰、連清吉合譯:《經學史》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杜維運撰:《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7月。
余英時撰:《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
李光濤撰:《明清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人物傳記卷》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年。
李紀祥撰:《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吳哲夫撰:《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年2月。
吳哲夫撰:《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6月。
吳光明撰:《歷史與思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
屈萬里主編:《明代登科錄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影本。
沈兼士撰:《中國考試制度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
孟森撰:《明清史講義》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9月。
孟森撰:《明代史》臺北:華香園出版社,1993年。
胡玉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年。
徐復觀撰:《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徐復觀撰:《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出版公司,1985年。
郭伯恭撰:《四庫全書纂修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
張慧劍編:《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陳登原撰:《國史舊聞》臺北:明文書局,1984年3月。
陳祖武撰:《中國學案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黃光亮撰:《清代科舉制度之研究》臺北:嘉興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
年。
黃愛平撰:《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9年1月。
湯志鈞撰:《近代經學與政治》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8月。
楊樹藩撰:《中國文官制度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8月。
楊學為等主編:《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89年。
鄧嗣禹撰:《中國考試制度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5月。
劉毓慶、賈培俊撰:《歷代詩經著述考(明代)》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
月。
饒宗頤撰:《饒宗頤史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龔鵬程撰:《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子部: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明】胡廣等撰:《性理大全書》(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89年影本)。
【明】陸容撰:《菽園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影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
【清】孫承澤撰:《春明夢餘錄》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10月。
【清】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石家庄花山文藝出版社,1990
年8月。
余英時撰:《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
夏君虞撰:《宋學概要》臺北:華世出版社,1976年。
張立文撰:《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
趙子富撰:《明代學校與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劉述先撰:《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錢穆撰:《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謝國楨撰:《明末清初的學風》臺北:仲信出版社,1985年。
鄒永賢主編:《朱子學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年。

集部:

【宋】朱熹著、郭齊等點校:《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明】陳道潛撰:《淇園編》(清刊本)。
【明】焦竑撰:《焦氏澹園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9月。
【清】徐乾學撰:《憺園文集》(清康熙三十六年昆山徐氏冠山堂刊本)。
【清】錢謙益撰:《牧齋初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清】錢謙益撰:《牧齋有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
嵇文甫撰:《嵇文甫文集》鄭州大學編輯組編,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學位論文

錢華著:《淺論明代《詩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3年。
洪春音著:《朱熹與呂祖謙詩說異同考》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5年。
曾聖益著:《四庫總目經部類序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楊晉龍著:《明代詩經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new window
陳恆嵩著:《《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8年。
蕭開元著:《晚明學者的詩序觀》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伍純嫺著:《《詩傳大全》與《詩經傳說彙纂》比較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侯美珍著:《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new window
士論文,2003年。

單篇論文

邵元沖著:〈朝鮮銅字本四書五經大全考〉,《東方雜誌》第24卷第號(1927
年2月)。
蔡信發著:〈明代的經學〉,《孔孟月刊》第27卷第12期 (1927年月)。new window
劉百閔著:〈《四書五經大全》和《新十三經注疏》〉,《國魂》第345期(年
1974年2月)。
陳傳進著:〈明史地位及其研究意義〉,《明史研究專刊》第1期(1978年7
月)。
孫善欽著:〈朱熹與古文獻學〉,《古籍整理與研究》1978年第2期(1988年3
月)。
林慶彰著:〈《五經大全》修纂及其相關問題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創刊
號》(1991年3月)。
楊晉龍著:〈論《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的差異〉,《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八集(1991年3月)。
楊晉龍著:〈神統與聖統-鄭玄王肅「感生說」異解探義〉,《中國文哲研究集
刊》第3期(1993年3月)。
游適宏著:〈就「詩」論《詩》:晚明《詩經》評點的興起及其性質〉,《道南
文學》第12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1993年12月)。
李家樹著:〈何楷的《詩經世本古義》〉,《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3期(1994new window
年)。
蔣秋華著:〈陳子龍《詩問略》初探〉,《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4new window
年)。
申潔玲著:〈《詩經》經學闡釋體系的形成〉,《東方叢刊》第1輯,(1994年)。
申潔玲著:〈《詩經》闡釋從經學向文學的轉型〉,《東方叢刊》第2輯,(1994
年)。
日本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竟陵派的詩經學-以鍾惺的評價為中心〉,《中new window
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1期(1995年3月)。
陳恆嵩著:〈《五經大全》修纂人考述〉,《經學研究論叢》第三輯(1995年4new window
月)。
曾貽芬著:〈明代官修大全散論〉,《史學史研究》第2期(1996年2月)。
楊晉龍著:〈《詩傳大全》來源問題探究〉,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6年6月)。
蔣秋華著:〈從《好古堂書目》看姚際恆的《詩經》研究〉,《經學研究論叢》
第四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6年4月)。
劉毓慶著:〈論詩文評點及詩話發展對明代《詩》學轉向的影響〉,《經學研究論叢》第七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
劉毓慶著:〈陽明心學與明代《詩經》研究〉,《齊魯學刊》第5期(2000年)。
楊晉龍著:〈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
楊晉龍著:〈《詩傳大全》與《詩傳通釋》關係再探-試析元代詩經學之延續〉,
楊晉龍主編:《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
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
楊晉龍著:〈從《詩經傳說彙纂》到《詩義折中》-清代兩部官訂《詩經》注
本詮釋形式之比較〉,黃沛榮先生主編:《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
薪傳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年)。
侯美珍著:〈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經學研究論叢》第11輯(臺
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6月),頁173–194。
伍純嫺著:〈《詩傳大全》與《詩經傳說彙纂》關係探論:簡析明代《詩經》
官學的延續與發展〉,《中山人文學報》第20期(2005年)。
楊晉龍著:〈明代學者〈秦風‧蒹葭〉詮釋析論-明代詩經學史研究進一步探討〉(臺北: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008年9月)第5期,頁1-46。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