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然的銘刻與歷史的鏡像:從國美館典藏談林惺嶽繪畫的「自我重建」課題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蔡昭儀
作者(外文):Tsai, Chao-y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16
頁次:頁125-144
主題關鍵詞:林惺嶽繪畫創作自我重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倪再沁(19911100)。臺灣美術中的臺灣意識。雄獅美術,249,136-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鴻瓊(20120700)。七0年代的任何鄉土與特異成形--從張照堂與林惺嶽談起。藝術觀點,51,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千惠(19981100)。本土與夢土--從希特勒與現代主義的關係再閱讀林惺嶽的藝術主張。藝術家,47(5)=282,402-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千惠(19941100)。現實裡的超現實--評述林惺嶽的藝術觀點與行動。藝術家,39(5)=234,318-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玉靜(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林惺嶽卷。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宇薰(2012)。逆境激流:林惺嶽傳。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惺嶽(1987)。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2008)。昨夜雪深幾許。新北市: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惺嶽(19970000)。渡越驚濤駭浪的臺灣美術。臺北:藝術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惺嶽(1975)。神秘的探索。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奕森(2007)。歸鄉--林惺嶽創作回顧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樹升(2007)。林惺嶽與當代美術思潮國際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媚珍、黃培宜(2018)。林惺嶽:大自然奇幻的光影。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永仁(2013)。林惺嶽:臺灣風土的魅力。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惺嶽(19961027)。鬼斧神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惺嶽(19960922)。水落石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惺嶽(19960901)。萬馬奔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惺嶽(19960804)。鏡花水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惺嶽,陳長華(19831104)。吸收‧成長‧茁壯:我的藝術生命好比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長華(19860607)。林惺嶽回到自然的告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